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楊逸飛

發表文章數:28

個人簡介

我是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關心幼兒與其家庭,更關心整個社會對幼兒教育的影響。

最新文章

2023/09/28 | 楊逸飛

教師道德糾結症候群:與「職業倦怠」同樣構成現代教師的職涯挑戰,但兩者之間略有不同

作為老師之所以糾結,源自於我們相信:「教育孩子,是爲了(也能夠)讓孩子的人生過得更好」,所以老師希望他們認真學習,希望他們尊師重道。但實際上,現代學生們的經驗已經不是這個樣子了。他們所面臨的社會,恐怕也不是「好好讀書」就能夠過得好的。

2023/08/18 | 楊逸飛

再談新北幼兒園用藥風波:從日本「病兒保育制度」,反思小孩生病到底應不應該到園

不論是病兒保育或是訪問型病兒保育,其實對於現代小家庭、雙薪父母的工作型態來說,都是一種支持性的幼兒制度。家長一方面也不用擔心送去學校再次感染,或遭受他人的質疑;幼兒園老師也不需要肩負病童再次感染或者是傳染給別人的風險。所以若國家能設立「病兒保育」設施,不失為現代的家庭提供了育兒與工作的權宜方法。

2023/06/26 | 楊逸飛

將「家長滿意度問卷」應用於非營利幼兒園,可能導致教育價值觀的偏差

當然從政府政策立場來看,監督考評一定是必要的,但是教育機構在本質上不同於單純行政機關或商業組織,過度強調滿意度指標可能導致教育價值觀的偏差,連動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學行為,最終可能影響幼兒教育的品質。

2023/06/24 | 楊逸飛

「幼兒園老師餵彩虹藥水」刻下負面印象,「偽事件」如何崩壞了幼教專業?

當社會在撻伐兒虐案件的同時,必然要有一個主體與對象,幼兒園與幼教人當然就是這個基礎。每當有兒虐案件發生,幼教現場的相關人員首先要承受被撻伐的壓力,但另一方面,幼教人自己在「撻伐兒虐」時,我們彷彿就是在「撻伐自己」。

2023/05/15 | 楊逸飛

帶領中重度特殊生的特教老師更容易有倦怠感,該如何克服及規劃職涯?

教師在師培的過程當中,被灌輸要以學生為最重要的考量,任何的作為,都不脫學生的福祉。這樣的想法自然是符合教育理念與脈絡的,只是我若從職涯工作的觀點來思考,我覺得一個教師在工作上,如果「永遠只想著學生與教學」,那對職涯是一種枷鎖,這也等同把自己的一切,加諸在他人的身上。

2023/04/25 | 楊逸飛

鑑定安置心評工作,為何不該由特教老師來主責?

筆者多年兼任鑑定安置心評工作,深感這個位置的重責大任與倫理規範對特殊需求學生的影響,每年都需要面臨教學現場與鑑定工作的內心糾結,這對任何的特教老師來說,都不是原本就需要承擔的情感與心理勞務。

2023/01/11 | 楊逸飛

建中學生為了參加北一女校慶要求改補假日期,學生的表意權是否被濫用了?

學生權益在這波的人權發展當中,逐漸從過去的威權特別關係轉為法制平等關係,此為國家民主發展的軌跡。然學生權益的擴展一旦逾越了教育社會化的功能(不僅是學生,任何身分立場的權益皆然),無疑宣判學校制度的存在是不必要的。

2022/10/26 | 楊逸飛

公立學校不應以招生率作為審視指標,「公立幼兒園」才是幼兒教育公共化的主體

現今的幼教工作圈內能提供最好的勞動條件與薪資的,就屬公立幼兒園,不論是即將畢業的幼教系學生,或目前在非營利、私幼的老師們,都會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進入這個穩定的公職場域。而這一點,正是維持幼教人才的關鍵。

2022/10/11 | 楊逸飛

五種幼托場域成就四種教育不平等,證明「幼托整合」只不過是政府自嗨的笑話

回過頭從教育公共化的立場來看,準公共每年投入近上百億的經費,卻沒辦法留下任何公共性的財產,同時也導致私幼市場的不公平,且讓劣幣驅除良幣。這樣的政策政府卻認為是非常理想,甚至是拿出來大肆宣傳,實在是令人不勝唏噓。

2022/03/27 | 楊逸飛

父母擔心孩子3C成癮,不如積極利用「連結式注意力」發展出更有意義的學習

3C影音其實很能引起兒童注意,也是它的優勢,而重要的關鍵在於,成人如何將警覺到的內容,轉變為有意義的學習活動。我最簡單的建議便是:跟著孩子一起觀賞3C影音。只有父母跟兒童一起觀賞,你才能理解他究竟吸收了什麼,也才知道兒童是對什麼內容有興趣。

2022/03/23 | 楊逸飛

抖音模仿浪潮可視為青少年次文化,成人社會不宜過度貶抑「無腦」

青少年其實是需要藉由接觸這些次文化的行為,來和自己成長過程當中的價值行為進行比較與探索,然後才能逐漸理解,哪些是善哪些是惡,並在這些不同的次文化當中,摸索出自己認可的身分價值,作為進入成人社會的重要方向。

2021/11/21 | 楊逸飛

教養社群內的從眾現象:不要讓自己的教養信念,成為壓迫他人的凶器

每個家庭都有它的脈絡,學校教育也有其立基的點,教養作為一種動態的互動歷程,就會是所有人在這過程當中,探索出彼此最適合的方式,貿然地用一種「教育孩子就一定要這樣的態度」,很容易就壓迫別人而不自知。

2021/10/29 | 楊逸飛

避免重蹈「高教過度擴張」覆轍,降低師生比是提高幼教品質的必經之路

或許官方考量想要讓這維持了40年的幼兒園班級人數,再持續10年達到半個世紀都沒有變動的全球紀錄,然後等到人口自然降低後才來考慮調降。但這樣的思維,顯然沒有將台灣過去高等教育因過度擴張直接受到少子化衝擊之經驗,做為提高教育政策品質的借鏡。

2021/09/11 | 楊逸飛

窮不能窮教育,餓不能餓孩子:公立幼兒園廚工長期低薪、流動率相當高,你安心嗎?

正因為公立幼兒園廚工之薪資遠低於非營利幼兒園還有一般業界,導致目前公立幼兒園內對於招聘廚工面臨相當大的困難。飲食與幼兒的健康息息相關,窮不能窮教育,餓不能餓孩子。

2021/08/03 | 楊逸飛

學校與教室因疫情關閉後,遠距教學不該成為「唯一」的學習途徑

若我們只將遠距教學當作未來唯一的教育途徑,卻沒有去反思教育真正的本質與結構性問題,那我們不只是在進行階級再製,更是在塑造貧富差距,創造極端的教育不均等。

2021/05/20 | 楊逸飛

親子共構防疫新生活:如何兼顧遠距辦公與幼兒學習,不會落得兩頭空?

過去,家庭多是休息放鬆的地方,現在,家庭還必須是學習的場所,因此你至少要設定4種比較結構的時間,才能讓接下來的生活有穩定的規律:大人的工作時間、休息時間;大人陪伴孩子的時間、孩子自己學習的時間。

2021/03/17 | 楊逸飛

幼托整合已經十年,請還給「教保服務人員」一個合理的職業名稱

幼兒教育一旦淪為服務業,那我們的職責就只需要討好幼兒與家長就好,盡可能讓他們開心、玩樂,減少挫折感,不予訓練、不求改變,讓學校、家長與幼兒彼此「共好」,畢竟「討好顧客」比「教育幼兒」來得簡單很多。

2021/03/07 | 楊逸飛

大灑幣的幼教政策遺毒:「準」公幼為何不是「真」公幼?

當政府將人民的稅收投入不具公共意義的私立業者,這些稅金將無法累積成為公共的能量,一年一年的稅金只是補給特定群體的利益,無法反饋給社會,未來如果政府將這些補助款收回,不難想像會對市場造成怎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