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S多重奏

發表文章數:41

個人簡介

這是一個科技與社會研究(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Studies,簡稱STS)的共筆部落格,主要成員為STS的新生代研究者。我們期待透過STS觀點的文章發表,邀請各個學科不同領域的朋友一起交流激盪,共譜知識與實踐的多重奏。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2022/03/14 | STS多重奏

【展覽】「失敗博物館」:該如何理解創新帶來的成就與失敗?人或非人又會如何看待成功的創新?

失敗博物館裡展品揭示的是創新有許多部分需要留意,像是創新模式(A與B結合、材質、外觀、技術設計的改良等)、理想/實際使用者及使用情境、市場價格及普及度等。另一面向為是否牽涉隱私或有安全的疑慮、以及在不同社會文化中的接受度等。

2022/02/22 | STS多重奏

從《醫學的張力》談台灣疫情下的疫苗風險與猶豫(上):醫學建立於集體與個人對立的衝突之上

《醫學的張力》一書拋棄傳統上醫學敘事中的神聖性,以及疫情當下英雄主義式全能與拯救的形象,將醫學描述為「科倫」:在猶太神話中由人類以泥巴與水塑造而成的怪物,孔武有力卻笨拙而可能因為失控造成危險。

2021/12/20 | STS多重奏

【紀錄片】《人類未來方程式》:在技術成為前提的時代裡,重新思索究竟何謂「共」與「好」

我認為本片在「工作」的討論,成功並陳兩造,並也非常誠實地呈現自動化技術取代人類工作的必然未來及其弊端。片中,本段落以顯示「貧富差距」的數據作為小結。這不只是呼籲政治改革以應對未來,更是以此討論為窗口,提醒觀眾當代當下的政經體制造成的實際問題。未來的問題,關乎今日。

2021/04/14 | STS多重奏

「生得過,麻油香」:中西醫學爭議下的另類視野

麻油雞爭議在某方面來說,實則展現了傳統家庭內部倫理、宗法階序的鬥爭,雙方利用不同的知識來競逐在家庭內的權力。

2020/07/25 | STS多重奏

竹工藝的當代思考:「厭世與療癒」如何作為竹編進入使用者生活的切入點?

本文就從這兩幅畫的工藝展開,像偵探般地從竹編、層積竹材與工藝師帶入整個產業的發展演變,帶著讀者剖析竹工藝的醍醐味。最後將這兩幅人像作品放回更大的展示空間──竹山文化園區,談策展人的理念。

2020/07/24 | STS多重奏

與岩本茂樹教授對談(下):社會學是用鳥的高度俯瞰世界

岩本茂樹教授:如果我們把每個人比作螞蟻的話,社會學所做的事情就像是,嘗試從高一點的角度鳥瞰螞蟻的世界。如果電影、文學、戲劇作品是清楚呈現出螞蟻的世界,社會學則是嘗試用從鳥的高度去觀看這個世界。

2020/07/24 | STS多重奏

與岩本茂樹教授對談(上):如何用社會學沖一杯文藝咖啡?

岩本茂樹教授:其實許多文藝作品確實有抓到社會學的真髓,所以我會透過分析這些作品來寫社會學的書。對我而言,如果直接去看社會學的專書,有時反而難以理解。但是如果搭配一些文藝作品來解說的話,看完之後才會感到──「啊,原來是這樣子啊……」。

2020/07/06 | STS多重奏

中醫與漢醫的歷史脈絡:其實早在日治初期就有「台醫、台藥」

「台醫」一詞,雖然在日治初期出現,但並未流傳下去,畢竟「台灣」的國族概念並不強如韓國,在朝鮮受日本殖民時期就已經將傳統醫藥以「韓醫藥」名義做進一步發展。

2019/11/04 | STS多重奏

死藤水與當代物質管制政策(下):宗教全球化之下,歐美各國如何進行管制?

ayahuasca宗教團體在巴西出現較保守的宗教團體會爭奪正統性、對積極擴張的宗教團體進行批評的現象,在加拿大同屬積極擴張的宗教團體則合作爭取ayahuasca使用的權利;全球物質管制政策雖以國際公約定義物質的管制地位,但巴西與法國卻對製作ayahuasca的植物有完全不同的認定。

2019/11/04 | STS多重奏

死藤水與當代物質管制政策(上):巴西政府如何合法化宗教性使用?

巴西政府採取與宗教團體合作的作法,也意味著宗教團體需要在協商下接受一套制定ayahuasca宗教性使用的規則;而宗教團體在爭取權利的過程,除了抱持既有教義對ayahuasca本體的認識信念,也與各學術領域專家合作尋求專業知識學科的認可,以多重本體論/認識論的合縱策略來強化爭取的力量。

2019/10/28 | STS多重奏

進擊的嬰兒:美國優生學運動如何翻轉階級、科學化婚姻?

優生學的憧憬早已鑲嵌在日常生活中。如此的現象並非偶然,更非特例,二十世紀初的美國優生學運動即藉由婚姻與育兒議題,結合勞動、階級範疇,在常民社會中注入優生學的渴望。

2019/09/18 | STS多重奏

《皮囊之下》:透過身體感知的敘事與再現,理解西方社會文化之窗口

作者們在書中不但描寫各器官的客觀知識,也述說對自身皮囊的感知,在書寫身體的過程裡,更再現了身體的意象,以及身體如何於作者的日常生活裡中介了自然、社會與自我。

2019/05/27 | STS多重奏

專訪STS先行者傅大為:STS對社會運動的貢獻是什麼?這才是挑戰

雖然這場訪談並不是為了《STS的緣起與多重建構》而籌畫的,讀者不妨透過閱讀這場訪談的內容,來為欣賞新書「暖暖身」。因為在這場訪談裡,你將讀到關於傅老師與台灣STS的許多有趣故事與重要細節!

2019/04/08 | STS多重奏

變形的自閉症:自閉症與台灣社會共進簡史(1960-1990)

除了精神醫學的討論,本文將報章媒體、教育界、家長團體、民間社會、政府的角色一同拉進討論,呈現自閉症於台灣社會的豐富面向,理解自閉症在台灣社會定位之變遷。

2019/01/21 | STS多重奏

《照護的邏輯》導讀講座場記:看重實作、持續修補,讓生活好過一點

講者最後以書腰的文字「選擇的邏輯,病人跟悔恨綁在一起;照護的邏輯,如果出錯了,你不必責怪自己,就繼續做點什麼吧」為整場活動作結,並且強調很多時候我們要做的其實是「看重實作,認可狀況會很多,持續嘗試修補工夫,讓生活好過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