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象元

發表文章數:50

個人簡介

歷史學徒,媒體工作者,喜愛觀察行走於書本、咖啡和城市的小故事,現居美國華盛頓州Spokane。

最新文章

2023/05/25 | 吳象元

演出希區考克《鳥》的蒂比·海德倫,原來是美國越南移民美甲事業的重要推手

在美國,如果走進商場裡的美甲沙龍店,必定會見到越南人面孔的美甲師。據統計,全美有約50%的美甲沙龍老闆是越南人,加州更是有超過80%的美甲沙龍由越南人經營,究竟越裔是如何掌控美國的美甲經濟?這就要說到蒂比·海德倫這名女演員,正是她的善行義舉,讓她成為越南移民在美國美甲事業帝國的重要推手。

2023/05/18 | 吳象元

《真愛導遊》影評:這是一部老套的愛情喜劇,卻為越南做了一次成功的行銷

雖然《真愛導遊》未受西方影評愛戴,但電影在呈現越南風土民情和選用亞裔演員上仍應受肯定,對喜愛越南的人,這部電影絕對會讓你想造訪這個從北到南擁有多元地景的國家。值得一提的是,該片在4月於《Netflix》上映後就登上了全球排行榜的第3位,本月更曾衝上第一名,可見觀眾對於老套的愛情喜劇依舊買單,也可以說是為越南做了一次成功的行銷

2023/04/28 | 吳象元

8000家越南餐廳在美國:疫情加速越南餐飲的爆炸性成長,越式三明治成為飲食新寵兒

在美國飲食媒體《食品研究所》本月發表的文章〈越南美食在美國呈現出爆炸性的美味風味〉中,就提到「美國已成為越南菜的溫床」,而其中有兩個關鍵原因,一為酸、甜、鹹、辣的組合及新鮮香草和蔬菜的使用深深擄獲美國人口味,另一個原因,則是和Covid-19疫情期間的「不接觸」用餐習慣有關。

2023/03/28 | 吳象元

首道登上Google塗鴉的菲律賓菜餚「Adobo燉肉」,是跨文化料理融合的展現

Adobo燉肉是第一個登上Google塗鴉的菲律賓佳餚,也是一道融合菲律賓本土與西班牙及華人飲食文化的料理,「Adobo」這個單字在2006年12月還首次被列入牛津英語詞典之中。

2023/03/10 | 吳象元

原是二戰期間為團結泰國而推廣的「國菜」,如今成了全球家喻戶曉的「Pad Thai」

「泰式炒河粉」的魔力,就是簡單的食材卻又色香味十足,也是許多外國人認識泰國料理的一道「入門款」,而這道料理其實還跟泰國「國族主義」的建立有非常大的關係。二次大戰期間,當時的掌權者披汶決定從飲食出發,試圖將民眾透過這道「國菜」凝聚在一起,促進整個王國的團結和民族認同感。

2023/02/21 | 吳象元

她是奪下《廚神當道》冠軍的「盲眼廚師」,曾因母親為她準備的越南式午餐而感到尷尬

以首位盲眼廚師在《廚神當道》第三季參賽並獲得冠軍的克莉絲丁,曾分享到作為在美國長大的越南裔孩子,經常想著為什麼永遠不會像白人芭比娃娃那樣漂亮,而母親給她準備的午餐如米飯、魚露、春捲、五花肉等,也讓她感到尷尬。

2023/02/10 | 吳象元

風靡全球的泰式奶茶,鮮豔的橘色外觀原來是用「色素」調製?

泰式奶茶鮮明的「特色橘」到底是怎麼來的?如果用「手標牌」的乾燥阿薩姆茶葉在用過濾器沖泡,再加入煉乳和糖後顏色就會呈現橘色,不過如果查看茶葉包裝,其實就會看到標示清楚寫著內含「食用色素黃色5號」。

2022/12/31 | 吳象元

「正宗」越南咖啡風潮在美國:不只是用滴滴壺沖泡,而是要用越南土生土長咖啡豆

越南是全球第二大咖啡生產國,也是世界上最愛咖啡的國度之一,而自1975年西貢淪陷後,美國政府當時協助了約12萬5000名越南人赴美,不過因無法進口來自越南的咖啡,讓法國菊苣咖啡品牌「Café du Monde」陰錯陽差成為美國越南咖啡的代理人,直到近年來,在美國的越南移民才終於有來自「越南本土」的咖啡豆選項,也出現許多主打「正宗」的越南咖啡品牌。

2022/10/20 | 吳象元

為改善家境赴美打拼,在美國醫療前線鞠躬盡瘁的「菲律賓護士」

因著過去殖民歷史下菲律賓護士與美國護理體系的接軌和赴美工作的豐厚報酬,許多菲律賓人積極希望能移民美國從事護理工作,如今菲律賓更已是專業護士的主要出口國,自1960年代以來,已有超過15萬名菲律賓護士移居美國。

2022/08/18 | 吳象元

在美國蒙大拿州米蘇拉,有一群曾是CIA秘訓的寮國流亡赫蒙族人及其後代在此定居

從1975年後20年間,約有數百名赫蒙族人落腳在米蘇拉(2016年統計約有230名),米蘇拉被山脈環繞,和寮國北部高地有些類似,而對當地人而言,自從1880年代華人勞工在這裡修建北太平洋鐵路後,還幾乎從沒見過亞洲人。

2022/07/22 | 吳象元

《徘徊年代》影評:透過兩個世代越南女性呈現不同新移民面孔,和大環境中小人物的掙扎

電影後半段則是透過秋蘭的探員視角,也是本片中我最喜歡的片段,導演更刻意沒有讓飾演探員一角的阮秋姮露臉,輕快的節奏、帶點俏皮又解謎的氛圍,會不自覺讓觀影者一同與秋蘭在調查過程中思索,究竟離家之後的文慧,到哪裡去了?

2022/07/15 | 吳象元

曾是讓美國人甘願排隊的菲律賓餐廳,華府知名餐廳「壞聖徒」宣布歇業

藉由在Kickstarter上的眾籌,三人於2015年在華盛頓特區的哥倫比亞高地(Columbia Heights)開設「壞聖徒」,由湯姆擔任主廚,其結合菲律賓菜與馬里蘭食材的做法,讓「壞聖徒」在華府地區一砲而紅,代表菜餚包括烤豬肉(Lechon)、橙色蟹脂的軟殼蟹和油炸紅薯蝦油條。

2022/07/06 | 吳象元

「快樂蜂」成家鄉的味道:菲律賓國民速食龍頭,是菲裔美國人尋找認同的所在

快樂蜂的最知名餐點「Chickenjoy」炸雞,只提供帶骨雞腿和雞大腿,以秘密醃料和香脆多汁聞名,還可搭配特製肉汁(gravy),許多人不只表示「Chickenjoy」比肯德基炸雞還好吃,在今年4月一篇〈45間美國最佳炸雞餐廳〉文章中,快樂蜂更直接名列前茅,不過其評論也相當中肯指出:「雖然快樂蜂的帶骨炸雞可能是全美速食店中的最佳,但是其不帶骨的炸雞三明治卻沒達到『Chickenjoy』的標準。」

2022/06/03 | 吳象元

他在泰國難民營吃到人生第一口花生醬,因而開發這款深受美國大眾喜愛的花生醬威士忌

「我之所以愛上花生醬,本質上是因為那是自由的味道。每次嚐它(花生醬)時,它仍讓我想起首次嚐到的自由的滋味。」

2022/05/18 | 吳象元

為什麼小馬可仕叫「邦邦」?關於菲律賓取「名字」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慣例

用重複音節來作為綽號,最有名的例子應該就是甫當選菲律賓總統的小馬可仕,他的小名是「邦邦」(Bongbong),而在去年過世的前菲律賓總統艾奎諾三世(Benigno S. Aquino III,1960-2021)的綽號則是「諾諾」(Noynoy)。

2022/05/02 | 吳象元

談菲律賓站立喜劇與其幽默文化:「我們菲律賓人就像亞洲的害群之馬,我們甚至嘲笑自己」

「喜劇馬尼拉」創辦人之一的Eri Neeman曾表示:「我們菲律賓人就像亞洲的害群之馬,因為我們總是笑得這麼開心,我們甚至嘲笑自己。」在如此輕鬆的話語背後,是否還有更深層的意義?

2022/04/19 | 吳象元

具越南血統衝破美國喜劇圈「天花板」,黃艾莉透過單口喜劇講出女性心聲

23歲那年(2005)黃艾莉正式踏入了單口喜劇圈,最初的舞台是一間咖啡館兼洗衣店的Brainwash Café。在自傳中黃艾莉寫到,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這時期的她「每晚都會在不同的麥克風嘗試一百萬個笑話」,逐漸累積知名度後她決定搬到紐約,和6位室友住在蘇活區閣樓,有時每晚最多有9場演出,她的才華也領她登上更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