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漁


2023/05/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過度捕撈加「海上民兵」,中國遠洋漁船隊成美中地緣政治衝突新熱點

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亞洲軍事現代化專家拉克斯馬納(Evan Laksmana)表示,中國在漁船和海警隊之外使用海上民兵,加上其對南海爭議島嶼、礁石和環礁的占領和軍事化行動,被分析家視為「灰色地帶行動」,這類行動可能增加其他國家強硬回應的風險。

2023/05/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520農運35週年:自由化浪潮一波波叩關,台灣經貿轉型跌宕起伏逾30年

1988年春天,政府決定擴大開放美國農產品進口,促使積怨已久的農民走上街頭,先是316事件,緊接著4月26日農耕機開上台北街頭,而後更爆發520農運,抗爭愈演愈烈。時任經濟部國貿局長的蕭萬長接見雞農代表,卻被憤怒農民砸雞蛋,前國貿局資深官員感慨,「小經濟體跟大經濟體談判,壓力本來就大,外面也會認為去談判就是讓步」。

2023/04/26 | 讀者投書

漁業管理失靈之下,台灣的漁電共生該如何防堵「假養殖真種電」?

隨著光電案場陸續完工魚塭開始放養,台灣漁電共生開始進入光電板下養殖成效實戰的新時代,但當漁業署聲稱漁電是養殖轉型的驅動力,並大力鼓吹室內漁電為養殖現代化的發展方向時,然而絲毫不見整體養殖漁業的漁電發展政策。

2023/04/24 | 《思想坦克》

詹順貴:基隆四接公投的四大荒謬,提案人已淪為政治鬥爭的棋子

目前四接公投完全變質,從公投主文的設定已明顯有投機取巧的成分。從之後政治局勢的發展看,不僅淪為被操作利用為政治鬥爭的棋子,甚至因行政院已經函覆非屬地方自治事項公投,縱使最後公投通過,能有什麼法律效力?

2023/04/20 | 梁敏萱

【圖表】你吃的土豆是哪款?為什麼落花生又稱作土豆?

你是否會好奇,我們日常飲食常見的花生,為什麼稱作土豆?除了眾所皆知的黑金剛,台灣還有哪些花生品種?哪種營養價值最高?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2023/04/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農委會水試所發現新種深海魚命名「尖吻無線鰨」,數量珍稀僅記錄2尾標本

水試所指出,無線鰨屬(Symphurus)是一群不具「側線」的中小型比目魚,在分類上屬舌鰨科(Cynoglossidae),一般俗稱為「牛舌」及「龍舌」;廣布於全球熱帶至溫帶海域,棲息深度從淺水至1500公尺深海。包含這次發表的尖吻無線鰨,目前全球約有87種無線鰨。

2023/04/15 | 環境資訊中心

紐西蘭計畫推出「牛屁稅」後,歐洲也祭出牛羊打嗝、放屁的相關管制

法規的影響尚無法斷定。農民擔心「牛屁稅」會讓紐西蘭的牛奶變貴,導致進口商轉向沙烏地阿拉伯等國進口牛奶,小型畜牧業與廠商可能較難在這波挑戰中生存下來。

2023/04/1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憂雞蛋進口變常態,農委會決議7大改革:精進禽流感防治、提高洗選比例等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昨天說,蛋雞業再不改革,雞蛋專案進口恐變常態,經專家檢視硬體及防疫仍待強化,並做7點決議,包含精進疫調、沒通報將開罰,早餐店、烘焙業雞蛋也要洗選。

2023/04/1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立院初審通過農業部組織法草案,陳吉仲哽咽致謝,回憶35年前「520農民運動」

未來農委會升格農業部後,將設置8個司、6個處、7個署及1個中心以及7個試驗研究單位,除了延續現有的組織強化執行量能外,因應當前最急迫的氣候變遷問題,農業部也成立資源永續利用司作為專責單位,未來與環境部共同協同合作,為台灣氣候變遷問題超前部署。

2023/04/1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農委會水試所鑑定養殖文蛤DNA,發現新原生種「台灣文蛤」

水產試驗所指出,過去台灣文蛤名錄中記載的麗文蛤、中華文蛤、普通文蛤等,其實皆是被錯誤鑑定的「台灣文蛤」。相關研究在今年3月底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Molluscan Research》中,並正式將新種命名為「台灣文蛤」(學名Meretrix taiwanica)。

2023/04/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北部持續缺蛋,農委會4月將進口3000萬顆;中國蛋價創新高,官方否認缺貨

今天已過了週末、進入週二,仍可見北市的家樂福社區超市架上生鮮雞蛋出現售罄情況,只剩加工的品牌皮蛋,單價比較高的福利雞蛋也賣光。

2023/03/30 | 梁敏萱

【圖表】台灣蝦蟹類自給率僅23.1%,跟宏都拉斯斷交後,我們會吃不到白蝦嗎?

你知道每天餐桌上的蝦子是哪裡來的嗎?根據農委會統計,台灣有超過3分之1的進口白蝦來自前邦交國宏都拉斯。在與宏都拉斯斷交以後,台灣白蝦供應量會出問題嗎?過去曾是「草蝦王國」的台灣,目前蝦蟹類的產量如何?讓我們透過數據一起來了解

2023/03/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進口雞蛋29日起在家樂福、全聯等通路銷售,農委會:先配送缺蛋最嚴重的雙北

農委會補充,專案進口雞蛋包括生鮮殼蛋、液蛋及水煮蛋,除原開放的美國、日本及澳洲三國,另專案開放菲律賓、巴西、土耳其、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國雞蛋進口,同時鼓勵及協助國內業者自行辦理進口。

2023/03/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牧場轉型:雞糞做成粒肥,還可以「沼氣發電」,投資廢棄物處理的大廠也驚豔

邱石崇甚至把生雞糞做成粒肥。外觀一條一條的,長1公分、直徑0.5公分,褐色且沒味道。農委會的人看了也直說:「怎麼有辦法做成這樣?」農委會告知邱石崇申請肥料證後,就可以變成商品販售。這等於是在宣布邱石崇的牧場不只產出優質雞蛋,還簽約賣出沼氣發電,如今再增加粒肥商品銷售,徹底完成全球最新趨勢的循環農業。

2023/03/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新式蛋雞場只占國內業者2成,產蛋量卻跟剩餘8成傳統蛋雞場不相上下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說,新式設備可以環控,當戶外熱到攝氏35度,密閉禽舍一側裝風扇抽風形成負壓,可降3度,另一側裝置流水形成水簾,透過水分子將熱帶出,再降2度,若屋頂裝太陽能板,也能降1到2度;天冷則有加熱的保溫線,天冷、天熱都較能維持適合蛋雞正常生蛋的溫度。

2023/03/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蛋價公定機制難凍漲,全台蛋雞4000萬隻仍缺蛋,近8成禽場問題大了

傳統蛋雞場通常趁著春節後的淡季,例行換羽作業,為時1個多月,這段期間蛋產量會略減,今年卻是低過預期。據江文全及業內人士的了解,現役蛋雞產蛋率從7成下探5成2,等於有3到5成蛋雞印證了台語俗諺「生雞卵無、放雞屎有」,原因可從禽流感、天候因素、飼養禽舍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