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藝文


TNL+ 2023/08/01 | 張雅粱

從《沉默之像》到「骨墓紀念碑」:殺戮與壓迫加乘藝術後,暴力美學往往是藝術家創作的選項

930事件和黑色五月暴動都發生在印尼前總統蘇哈托任內,兩次暴動都與反華騷亂有關。暴力傷痕,需要修復,1998年蘇哈托獨裁政權結束後,印尼華裔藝術家胡丰文以排華主題創作了一系列作品,其中〈骨墓紀念碑〉及〈在雨中書寫〉就是透過不同形式所表達的排華傷痕之作。

2023/08/01 | TNL 編輯

文化部推「享讀福爾摩沙」創新書市,盼青年至獨立書店使用文化幣

文化成年禮金的整體使用成效,使行政院同意自明年起常態化,且擴大使用範圍至16-22歲,16歲起「一生可用7次」。文化部長指出,明年開始成年禮金將有150萬的使用人口,一年18億的消費市場,可能成為影響實體書店整體營運,甚至是出版產業是否能永續經營的關鍵。

2022/10/31 | 廣編企劃

解の魔手,都靠Adobe Premiere!專訪金馬剪輯師解孟儒:導演很孤獨,需要剪輯師陪伴

解孟儒曾以《緝魂》榮獲金馬獎最佳剪輯,他也操刀了《返校》、《聖人大盜》等等,可說是近年來台灣影壇最受信賴的剪刀手!電影神搜邀請解孟儒和我們暢聊剪輯,談他如何走上剪輯之路、剪輯對他的意義和如何看懂好剪輯,更不吝分享實務操作上的重要心法和工具!

2023/08/01 | Kasey

【圖表】台灣民眾愛看漫畫嗎?閱讀漫畫的習慣是如何呢?

第22屆漫博展今(31日)閉幕,自27日開幕至30日,累計進場人次已達2019年58萬的進場人數,估計今天最終累積人次能達64萬,創下漫博高峰。而今年7月文化內容策進院公布《2022年臺灣文化內容消費趨勢調查報告》,發現有55%民眾有閱讀漫畫,讓我們從數據看看台灣民眾閱讀漫畫的習慣。

2022/10/18 | 廣編企劃

一圖看懂 TCCF未來內容展:內容尬科技,登入「擴增宇宙 運算中」感受沉浸式體驗魅力

今年「創意內容大會Taiwan Creative Content Fest(TCCF)」即將在11月3日至13日登場,不妨走一趟松山文創園區2、3號倉庫,一起進到展場裡,一睹融合科技藝術、娛樂運用與時尚體驗的超豐富展會內容。

2023/07/28 | 王銘岳

【未來大人物徵選】倒數計時的招喚:如果,在實現的路上,有更多的夥伴

讓我們願意繼續起床面對挑戰的,不完全是自己的熱情,更多的是知道自己並不孤獨。熱情的燃燒會消退,但只要看看身邊的夥伴,發個訊息,按個愛心,就會知道在並不遙遠的地方,也有人正努力著。於是就有了更多繼續下去的動力。你身邊也有這樣的朋友嗎?歡迎邀請他們加入未來大人物的行列。

2022/10/17 | 廣編企劃

誰能告訴你真相?是臉書上的KoL還是你自己?

在媒體與社群工具大行其道的時代,每個人都握有發言權。然而來自不同角度、未經證實或政治正確的言論,常常會讓事件更加曖昧不清。而原本想尋求真相的閱聽者,在有心人士操弄帶風向之下,更可能不明就裡淪為打手。

2023/07/27 | Kasey

【圖表】台灣民眾會花多久時間聽音樂?最愛哪個付費音樂串流平台?

文化內容策進院7月公布《2022年臺灣文化內容消費趨勢調查報告》,發現台灣超過9成聽眾有聆聽音樂的習慣。報告中也顯示台灣民眾使用付費音樂串流平台的比例、付出的金額等資訊。也統計各平台的使用比例,其中以Youtube Music最高。

2023/07/24 | 精選書摘

《憤怒的大日子》:法蘭西斯培根和真蒂萊希如何透過畫作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

本書談及的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們在不盡如人意的日子裡,向內在探索,與恐懼共存,和焦慮為伴,甚至在身心受辱、遭遇病痛、貧乏困頓的生命歷程之中,仍未放棄創作。每一件創作,對他們而言,都像賣火柴少女的最後一盞燭光,但這些藝術家的能量並未隨燭光乍滅而逝去,而是繼續為人們點亮前路。

2022/10/17 | 廣編企劃

不只超英大片重視特效!最吹毛求疵的名導大衛芬奇對「特效」斤斤計較,靠 Adobe Ae 打造驚人電影世界

喬治盧卡斯說,電影就是特效。詹姆斯卡麥隆說,視覺奇觀能夠吸引觀眾進戲院,並且獲得情感上的宗教體驗。數位特效,已經是當今全球電影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當然,目前市面上也有各式各樣的數位特效軟體應運而生,Adobe After Effects(Ae)就是其中一種被業界廣泛使用的優秀軟體。

2023/07/24 | 洪思行

從數字看2020/21香港藝術界有幾「死」

2020年絕對是香港史上重要的一年,因為COVID-19令百業蕭條,幾乎各行各業完全停擺,表演藝術界當然不可能獨善其身。香港藝術發展局最新發布《香港藝術界年度調查報告2020/21》,筆者在此特別節錄關於表演藝術界的數據,讓大家一窺疫情的影響。

2023/07/24 |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好想讓更重要的聲音被聽見!未來大人物擴大徵選至8/10,參加5大心法

因為來自台灣各地的訊息、因為來自海外青年的懇求,我們聽到了。好想讓更重要的聲音被聽見,2023第7屆未來大人物徵選決定擴大徵選至8/10。你的努力不該被埋沒,快來加入我們。

2022/10/14 | 廣編企劃

獲獎導演談VR影像創作——創作的本質即是挑戰,而新媒材的探索則是一趟迷人的探索之旅

用科技說個好故事,不僅顛覆既有創作方式,也放大創作者與觀者之間的共鳴。對於創作者而言,其挑戰與學習在哪裡?對未來的想像又在哪裡?從聚焦沉浸式內容體驗的「未來內容展」展出作品——《無法離開的人》、《紅尾巴》,了解創作者視角以及對VR的想像。

2023/07/24 | 藝遊嚮導

【藝遊嚮導】7/25-7/31:楊德昌特展、華山親子表藝節《小雨滴》、台港劇場共製《千年幻戀》,本週藝文活動精彩可期!

王爾德文學劇場運用精緻戲偶,滿足觀眾視覺與聽覺的感官體驗,詮釋王爾德故事的人性光輝。看到彩虹時,悲傷的人能充滿法喜,漾藝廊積吶虹光藝術展以此為願景,期盼透過彩虹藝術,體現中道,自由、平等、博愛精神。一一重構個展體現楊德昌導演獨樹一幟的美學精神,以及他的生命經驗與創作生涯。

2023/07/22 | 張健文

再觀區智聰三十幀「尋找澳門」後的思考

筆者個人最喜歡的,或者不一定是讓人懷念往事的這一批過渡期澳門生活影像。反而是區智聰(Jorge Veiga Alves)老先生其他已修復且在網上公開的親友、舊同事照片,才是讓筆者說出溫情一詞的作品,因為攝影人物的表情和眼神很有「尋獲影像」的質感之餘,好似是也把觀者邀請到攝影者的視角,甚至是當時的生活中,同照中人有親近的接觸。

2022/10/11 | 廣編企劃

文化科技力,將是臺灣成為文化輸出國的關鍵之一!3題測驗速知你對「未來內容」的認識

文化科技力將是臺灣成為文化輸出國的關鍵,未來內容的發展,誠如擴增宇宙,此刻正在運算、構築中。臺灣在國際合製上有哪些優勢,在今年的「未來內容展」(Exhibition)又可以體驗到哪些精彩作品?讓我們立刻一探究竟。

2023/07/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日鐵道博物館首度簽署交流協定,國家鐵道博物館9月下旬開放參觀

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鄭銘彰會後受訪表示,國家鐵道博物館正在依照進度逐步整備、開放,9月下旬將會開放澡堂、總辦公室、鍛冶工廠等參觀;明年秋冬將開放第一期範圍,像是柴電工廠、大禮堂,以及沿著台北市市民大道的門面等。

2023/07/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義大利要求羅浮宮歸還來源爭議文物,法國藝術考古界提2質疑成外交問題

繼2018年遭拒後,義大利日前再次要求法國羅浮宮博物館(Musée du Louvre)歸還7件考古珍寶,原因是買賣來源有疑慮。《世界報》14日指出,羅浮宮證實此事,並表示正在進行調查,結果預計秋天出爐。

2022/10/04 | 廣編企劃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TCCF創意內容大會 - 未來內容展「擴增宇宙,運算中」打通文化與科技的任督二脈!專訪文策院文化科技處處長李懷瑾、策展人馮建彰

究竟什麼是「未來內容」?沉浸式展演的發展趨勢又是什麼?我們邀請到文策院文化科技處處長李懷瑾與本屆未來內容展策展人馮建彰,分享有關XR娛樂體驗的第一手觀察,還有今年未來內容展必看的作品。

2023/07/19 |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未來大人物醬油文藝復興3】雲林囝仔謝宜澂寫一封情書給醬油,也為家鄉倒一滴會甜的醍醐味

為什麼雲林一個小地方,卻有很多人特別爭相預約來吃飯?御鼎興醬油第三代製醬人謝宜澂,逃家兩次後,返鄉用心製醬,同時創辦了飛雀餐桌行動,用真心製醬也做菜。把對食物與植物的愛化於對雲林土地的行動,找到回家的路。

2023/07/19 |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未來大人物醬油文藝復興2】在雲林生活的100種理由,吃一場能讓人「回家」的餐桌計畫

「飛雀餐桌行動」是由御鼎興純手工柴燒醬油第三代謝宜澂主辦的一個以「全醬油蔬食餐桌」為號召的美食體驗。透過飛雀,饕客因為吃來到雲林、認識雲林。也透過餐桌行動,讓這群雲林的狂熱份子終於有了返鄉腳踩落地的100種理由。

2022/09/27 | 廣編企劃

僅僅是改變對待衣物的方式,就能為地球永續盡一份心力:伊萊克斯 x Rave Review

「如果每個人都做出小小的改變,打破他們的習慣,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減少紡織品對環境的影響。透過降低清洗溫度、用洗衣精取代洗衣粉等等,每台洗衣機每年可減少約50 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有數百萬消費者都這麼做,就可能會帶來巨大的改變。」

2023/07/19 |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未來大人物醬油文藝復興1】醬油讓他離開、料理卻使人留下,謝宜澂用自煮文化跟故鄉雲林對話

謝宜澂是雲林西螺御鼎興純手工柴燒醬油第三代,曾兩次逃離家鄉想脫離醬油產業的桎梏。但他最終回到家鄉,通過推廣醬油料理來重新定位家族品牌,並成功打響了御鼎興醬油的名號。他在雲林推出「飛雀餐桌行動」計畫讓他在家鄉安穩落地,並將家族品牌提升到時尚顯學的地位。

2023/07/19 | 歪脑|WHYNOT

八旗總編富察在中國被捕後,港台出版人如何守住華文世界自由出版的最後堡壘?

台灣前文化部部長李永得曾經表示,要鼓勵台灣成為世界華文出版的中心,又指台灣是全世界最自由的出版,所以任何台灣人要出版書,不需要經過申請,也沒有任何審查,都可以出版。在對岸出版空間越收越窄之際,台灣不知不覺間成為了華文世界出版自由的堡壘。然而,富察被捕一事也為台灣的文化界抹上了一層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