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藝文


2023/09/12 | 精選書摘

劉若瑀《離見之見》:我們進到彰化監獄,為即將成立的「鼓舞班」進行面試

十二名鼓手要有二十四名戒護,而且直到上台前,他們都必須戴腳鐐手銬。為了隱私考量,在台上須戴面具。但振奮人心的鼓聲、穩健的台風,不僅讓全場上千名觀眾熱烈喝采,有人甚至還感動得起立鼓掌!

2023/09/12 | 方格子vocus

看完東尼獎音樂劇《鐵達尼號》,我終於相信舞台劇的現場魔力了!

《鐵達尼號》音樂劇不僅帶來更加完整的船上故事,更是改編罹難者與倖存者的真人真事,看完之後,我終於相信在網路上流傳的一個說法,「一個人一生進舞台或戲院去看舞台劇的次數,只會是零次或者無數次」。

2022/11/04 | 廣編企劃

登入元宇宙!2022 TCCF 未來內容展以故事力帶你搞懂Web3.0

今年11月舉辦的 TCCF 創意內容大會「未來內容展」「擴增宇宙 運算中」為題,帶領民眾進入Web3.0時代,展示國內外19件不同形式的感官體驗作品,透過數位技術創造虛擬內容的商業價值,讓民眾能藉由實際作品理解Web3.0的概念。

2023/09/10 | 精選書摘

《世界色彩物語》:法國藍、牛津藍、劍橋藍、尼羅河藍、翡冷翠藍⋯⋯你最愛哪種藍?

色彩故事,比你想得更有趣!色彩名字,學問大,別只知道Tiffany藍、莫蘭迪色,邂逅166種世界生活常用色&日本必知基礎色+17則延伸常識。特別收錄「好實用分類色票索引表」,找色就是快!166款CMYK+RGB+HEX色號,提供你穿搭、設計、搭配、布置的色彩靈感。因為認識,更知道如何在生活中活用。

2022/11/03 | 廣編企劃

「2022 TCCF 創意內容大會-未來內容展」開幕 國內外19件跨域節目 引領臺灣文化科技產業先機

「2022 TCCF 創意內容大會-未來內容展」開展儀式於今(3)日稍早結束,今年未來內容展以「擴增宇宙運算中」為主軸,集結XR、互動投影、NFT等 19 項國內外沉浸式節目,匯聚文化科技應用最新趨勢,透過故事力策展打造軟性體驗,展現「未來內容」跨域應用價值。

2023/09/09 | 讀者投書

義大利「常青畫廊」獨具慧眼、協助藝術家突破創作困境,建構出專屬的經營之道

我對常青畫廊的想法,其實也感受到很多時候,拋開預設立場的濾鏡、跳脫社會框架,非常規的應對態度,也能夠成為做夢的有效工具,其中富含的價值與意義,或許會帶領台灣封閉的藝文產業,蛻變成意想不到的樣貌。

2023/09/08 | AQ廣藝誌

品劇場《食物升降機》:舞台正是荒謬世界的縮影,台灣團隊如何詮釋「品特式」作品?

品特是頗負盛名的英國劇作家之一,2005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甚至有「品特式」(Pinteresque)一語來專詞定義他獨特的劇作調性,更被收錄在「牛津英語詞典」。不雖然台灣的表演藝術相關學系,常常採用品特劇作為教材,但在劇場界卻少有搬演,而這次非常難得有團隊願意嘗試。

2022/11/02 | 廣編企劃

讓觀者化身故事角色、用身體感受作品魅力的魔幻科技

在多媒體敘事與科技應用愈來愈純熟的當代,創作者說故事的方法變得更多元;在今年11月舉辦的 TCCF 創意內容大會「未來內容展」中,即可看見如何運用科技媒介,打造異於現實情境的空間,讓觀眾置身故事中,在作品裡探索冒險。

2023/09/08 | 王祖鵬

2023台北藝術節壓軸節目《說吧,香港》,主創廖偉棠、黃思農、黃衍仁漫談香港與台灣

詩人廖偉棠也提及香港與台灣的關聯:「過去台灣在戒嚴時期,因為言論自由被框限,會選擇在香港出版,而香港在97回歸之後,慢慢的將作品出版重心移至台灣,也讓香港的文學,在台灣為更多人所知。」廖偉棠也期許觀眾透過劇作《說吧,香港》,以相應觀點回顧與再探索台灣這片土地。

TNL+ 2023/09/08 | 蔡孟凱

東野圭吾感人至深的奇幻小說《解憂雜貨店》,果陀劇場如何改編展現「劇場的魔法」?

果陀劇場改編自東野圭吾同名小說的《解憂雜貨店》,2023重啟製作於水源劇場演出兩周。拜小說長年熱銷,以及電影版累積的討論聲量所賜,即便是一本東野圭吾都沒有看過的麻瓜觀眾如我,也能做些功課,或者說先幫自己「爆點雷」。那麼,劇場版《解憂雜貨店》的看點到底在哪?

2022/10/31 | 廣編企劃

解の魔手,都靠Adobe Premiere!專訪金馬剪輯師解孟儒:導演很孤獨,需要剪輯師陪伴

解孟儒曾以《緝魂》榮獲金馬獎最佳剪輯,他也操刀了《返校》、《聖人大盜》等等,可說是近年來台灣影壇最受信賴的剪刀手!電影神搜邀請解孟儒和我們暢聊剪輯,談他如何走上剪輯之路、剪輯對他的意義和如何看懂好剪輯,更不吝分享實務操作上的重要心法和工具!

2023/09/06 | AQ廣藝誌

從「台南樂集」年度製作《山海迴響》,聽見樂團未來發展的強烈企圖心

古都台南於2014年成立「台南樂集」,藝術總監杜潔明老師深耕台南在地中樂教學與發展超過三十餘年,在其領軍下「台南樂集」升級成為了當地中樂的傑出團隊之一。而透過「台南樂集」2023《山海迴響》年度製作,筆者深深感受到幾個特點......

2023/09/06 | TNL 編輯

2023廣播金鐘獎入圍名單:教廣29項入圍成大贏家,深陷性醜聞的黃子佼成熱議焦點

深陷MeToo運動、性醜聞爭議的資深藝人黃子佼,是否有報名本屆廣播金鐘獎也是關注的焦點之一,對此,評審團主席表示:「站在性別平等這個紅線,從個人的部分,因為有很多的爭議,所以我們心裡面都有一個共同的共識,就是這條紅線是不能踩的,他個人的部分是沒有報名。」

2022/10/18 | 廣編企劃

一圖看懂 TCCF未來內容展:內容尬科技,登入「擴增宇宙 運算中」感受沉浸式體驗魅力

今年「創意內容大會Taiwan Creative Content Fest(TCCF)」即將在11月3日至13日登場,不妨走一趟松山文創園區2、3號倉庫,一起進到展場裡,一睹融合科技藝術、娛樂運用與時尚體驗的超豐富展會內容。

2023/09/02 | 方格子vocus

2023台北藝術節《百葉》:什麼是「自然」?如何談自由的限度?

2023台北藝術節的節目之一《百葉》視為一種思考如何創作的創作。以光線和空間、百葉窗的空間具像的抽象化為索引,並非「再現」,而是劇場場所的揭露,逐一測量場所——空間深度、建築材質,外加表演者間的默契與即興方式與其互動。

2022/10/17 | 廣編企劃

誰能告訴你真相?是臉書上的KoL還是你自己?

在媒體與社群工具大行其道的時代,每個人都握有發言權。然而來自不同角度、未經證實或政治正確的言論,常常會讓事件更加曖昧不清。而原本想尋求真相的閱聽者,在有心人士操弄帶風向之下,更可能不明就裡淪為打手。

2023/09/02 | AQ廣藝誌

音樂劇《熱帶天使》:改編自經典短篇小説《獵女犯》,把被遺忘的台灣歷史書寫回來

《熱帶天使》講述二戰時日本殖民期間,一位台籍日本志願兵遠赴南洋作戰的故事,作品牽涉龐大的地緣關係、時空背景和紛亂政治,開啟了台灣音樂劇勇敢的新篇章。

2023/09/01 | AQ廣藝誌

藝姿獨秀《天聽路》:大疫之後百廢待興,讓劇場與信仰一同發揮療癒功能

《天聽路》探討核心是「遶境」,也繞生命之鏡。從民俗學角度來看,遶境所關注尺度是由人拓展到建築、區域地理的社經條件等等,而「境」這個由普羅大眾建構出來的防禦組織,後因人力與宮廟信徒重疊,便以信仰為名串起城防功能。

2022/10/17 | 廣編企劃

不只超英大片重視特效!最吹毛求疵的名導大衛芬奇對「特效」斤斤計較,靠 Adobe Ae 打造驚人電影世界

喬治盧卡斯說,電影就是特效。詹姆斯卡麥隆說,視覺奇觀能夠吸引觀眾進戲院,並且獲得情感上的宗教體驗。數位特效,已經是當今全球電影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當然,目前市面上也有各式各樣的數位特效軟體應運而生,Adobe After Effects(Ae)就是其中一種被業界廣泛使用的優秀軟體。

TNL+ 2023/09/01 | 王振愷

台灣公部門大型藝術節如何操作?從浪漫台三線《淺山行路人》談起

隨著台灣近年來地方藝術節慶的爆發,也開始走向專業與非專業混用的情境,以藝術之名而生的大小型標案不斷冒出,但回到台灣的社會脈絡,城鄉差距與人口老化還尚未嚴重,那在非城市區域進行大地藝術節的問題意識會是什麼?這個問題在我參與浪漫台三線藝術策展計畫《淺山行路人-關於路的多重進行式》後,找到一些解答。

2023/09/01 | TNL 編輯

文化成年禮金購買表演藝術票券加碼100點,文化幣發放至今金額已破4.5億新台幣

成年禮金將於6月6日發放,而文化部於今日宣布,除原有青年席位可獲得加碼100點回饋點數外,將再擴大至購買表演藝術票券(不含流行音樂)至少折抵100點,即可加碼獲得1張票回饋100點點數的好康,且回饋方案將回溯自6月6日成年禮金發放日起生效。

2022/10/14 | 廣編企劃

獲獎導演談VR影像創作——創作的本質即是挑戰,而新媒材的探索則是一趟迷人的探索之旅

用科技說個好故事,不僅顛覆既有創作方式,也放大創作者與觀者之間的共鳴。對於創作者而言,其挑戰與學習在哪裡?對未來的想像又在哪裡?從聚焦沉浸式內容體驗的「未來內容展」展出作品——《無法離開的人》、《紅尾巴》,了解創作者視角以及對VR的想像。

TNL+ 2023/08/31 | 張雅粱

訪檳城「潮藝館」:潮州人因政治與經濟因素下南洋,也將家鄉的「潮劇」帶到東南亞

華人移民時,通常會按原方言及原籍地來進行結群,潮州人也不例外,如東南亞各國的潮州會館就是海外潮州人的重要社團,這類協會常利用公共廟宇(如天后宮、武聖廟或宗族祠堂等…)當作活動中心,藉此來建立移民的社群網絡,協助移民事務,也分享日常生活經驗,透過同文同種的地緣關係凝聚認同感,是此移民組織主要的運作規則。

2023/08/29 | TNL 編輯

劇作評論家耿一偉獲頒德國2023歌德獎章,1955年以來首位獲此獎的台灣人

長期從事寫作、劇場工作與策展的耿一偉,獲頒德國2023歌德獎章,「歌德獎章」是德國對外文化政策最重要的國家級獎章,用以表彰在國際文化交流或德語教學方面有傑出貢獻的公眾人物,由全球各地的歌德學院及德國外交單位遴選及辦理,自1955年開辦至今,已授予來自全球逾70國300多位獲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