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職場


2023/09/28 | 精選書摘

《野草攻勢》:馬斯克是百分百的野草,每次修正他都賭上自己的資本

馬斯克使用的流程跟之前相同,測試時炸掉了好幾個原型,只為了練習星艦的翻轉動作,讓它能夠重回地球大氣層。這種嘗試、失敗、成功的過程,並不適合膽小的人。每次修正他都賭上了自己的資本,但我們也可以假設,馬斯克從來不覺得自己最後會失敗。他只看著那個困難的目標,然後測量自己與目標之間的距離(越來越短)。

TNL+ 2023/09/23 | TNL國際編譯

社群平台KOL獲利驚人,81%美國Z世代「夢幻工作」是成為網紅、YouTuber

當網紅或成為KOL所能獲得的利益驚人,不少從事相關行業的年輕人可輕鬆賺到百萬,且即使是很小眾的網紅,也能撐起自己的一番「斜槓事業」。況且許多KOL可以拿到免費的贈品或贊助品,從產品、食物、活動入場券,甚至是旅遊住宿機會等。

2023/09/23 | TNL Marketing

天下人才永續50強企業:出生率高於國人平均近4倍,薪資翻倍台灣中位數

人才永續的作為將越來越變成普世價值,期待天下人才永續獎,能陪伴台灣的企業,創造一個個的人才磁鐵,一起走向國際,為台灣未來的發展打下重要的基石,也為台灣成為人才的磁島這個願景一起努力。

2023/09/22 | 精選書摘

《不用好口才,也能聰明回話》:懂得「聆聽附和」,任何人都把你當知音

當你是聽人說話的一方時,請勿將話題誘導到「自己」身上。基本上,對話的重點一定要擺在對方那邊。所以請先利用能「附和對方」的詞句,扮演好聽人說話的一方吧。

2023/09/22 | 精選書摘

《社會新鮮人面試教戰手冊》:還在履歷上寫生日、家庭成員?不能加分的資訊不要提供

作者克里斯在英國倫敦曾和各大獵頭公司交手無數次,並累積不下三百次的面試實戰經驗。工作之後,作者角色從求職者變成面試官,本書是作者累積數年求職者及主考官的心得筆記,並在每次重新求職時都會反覆閱讀,並不時修正及加入新的心得。

2023/09/07 | TNL Marketing

企業數位轉型,成功贏得客戶和員工的心

想要數位轉型又不知從何著手?這時你可以採用SurveyCake的數位服務,作為打破地域限制的重要溝通工具,提高效益和溝通效率。

2023/09/22 | 方格子vocus

重複再重複的低度努力的終點為何——AI要取代的是人,還是不夠像人的你?

職場的應用題,其實都脫離不了與人協作與因應不同情境的適應能力。就像是人工智慧趨勢專家李開復曾說過的,具備創造力、同理心與靈巧力的人,將大幅減低被人工智慧(AI)取代的機會。

2023/09/20 | 精選書摘

《破框思維的技術》:如果細想的話,會發現幫助你成長的並不是失敗本身,而是你如何因應失敗

失敗只教會我們一件事:之前這樣做是錯的,也可能教會我們要謙遜。如果說失敗是最好的老師,我會叫你盡量失敗,以便從中學到最多。失敗很傷人,也因此才讓你記憶猶新,但失敗才不是什麼最好的老師。

2023/08/01 | 廣編企劃

打造幸福新鮮人!崴爺分享職涯三原則,不僅「好找工作」更能找到「好工作」!

求職季到了,對於新鮮人而言是既期待又焦慮。該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如何規劃職涯?有沒有不會因為AI而失業的工作?本文請崴爺分享,如何掌握三個原則與心態,不僅有助提升錄取率,更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2023/09/20 | 楊士範

EP60|《刻意冷靜》:「你冷靜一點!」講起來很簡單,但你知道有什麼方法做得到嗎?

你覺得自己冷靜嗎?面對衝突時會刻意冷靜嗎?我們在職場上很容易遇到各種挫折、狀況、危機,本書教導大家透過有技巧的刻意冷靜練習,讓自己可以進入到「學習者心態」,冷靜的面對每一個狀況。在這個多變化、無法用單一固定方法工作的現代社會,我覺得這是被高度低估,但很值得練習的技能。

2023/09/20 | 方格子vocus

為何凡事追求「效率」,反而是在慢性謀殺自己?

許多人會分享他們「如何」Work Life Balance,包含工作、家庭、個人玩樂等等。他們看起來都好厲害,我應該也做得到吧!於是只要有空,我就會去尋找別人有效率完成事情的方法,就這樣日子過了很久很久,但感覺就是怪怪的,怎麼這個「生活」過起來,好像少了一點什麼東西啊?

2023/07/19 | 美通社

少子化有解方:主管支持、彈性工作、育兒資訊、支持團體及企業托兒

國立臺灣大學王麗容名譽教授和得人資源整合公司工作與家庭聯合研究團隊發布職場友善育兒措施和相關政策,這是臺灣第一次針對職場友善育兒議題的跨產業、大規模研究,共計1,280受訪者,有效樣本1,090份,反映全台大中小企業的心聲。

TNL+ 2023/09/20 | 殷琦

加拿大招聘文化:靠人脈不會被看不起,運氣也是實力!

在香港,「靠人脈進公司」多會被賦予「黃馬褂」、「無能力」的標籤,會被其他人看不起,但在加拿大卻完全不是這一回事。靠人脈進公司就是代表你認識公司內部的人,他們亦能夠從其他人的口中了解你更多。同時有熟人介紹亦代表著他們的「中伏率」會降低,畢竟在龐大的社會裡會有很多奇奇怪怪又實際上無能力的人應徵。有熟人介紹代表他們能花少一點心機精力去對付奇奇怪怪的應徵者。

2023/09/20 | 精選轉載

那些急於擠身上流的竹科媽媽、矽谷菁英們,亟欲彰顯「逼格」意味著跟大家一樣蠢

雖然這不是我第一次聽到「竹科媽媽」這個詞,但是第一手地聊到他們對生活的種種要求,與跟同儕媽媽們的明爭暗鬥,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很顯然,在台灣已經有那種類似日本或是韓國精英教育的系統,從某個幼稚園開始,目標就是美國常春藤名校的教育方式。

2023/07/10 | 廣編企劃

讓世界看見台灣!環球晶圓董事長徐秀蘭自全球頂尖企業家中脫穎而出,奪得《安永世界企業家大獎》殊榮

2023年,環球晶圓(股)公司董事長徐秀蘭從全球將近5,000名《安永企業家獎》得主,及參與《安永世界企業家大獎》的49名強大企業家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代表台灣首度奪得年度大獎殊榮。

2023/09/19 | 精選書摘

《當責學應用圖解》:從「ARCI法則」看赤壁之戰,吳蜀聯軍真正的A是誰?

「當責」(Accountability)與「負責」(Responsibility)最大的不同,在於當責必須「對結果負責」,而不是只把自己份內的事情做完就好。一個有當責概念的員工,會主動認識到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更進一步確保獲得任務所想要的結果,而不只是做完「主管交代的任務」。

2023/09/15 | 精選書摘

《職場這齣戲,演好自己就夠了?》:職場裡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穿著PARDA的惡魔》

為了幫助你找到這些煩惱的解方,職涯引路人張力中透過電影裡的職場現形,揉合自身在各領域成功闖盪的豐富經驗,撰寫了16篇饒富意義的深讀筆記。透過電影對職場的多面向呈現,以及張力中底蘊深厚的犀利解讀,你將一一了解他們打破環境與先天限制的箇中關鍵,並且輕鬆吸收、為自己增值。

2023/06/20 | 關鍵特務

pCloud端午85%終身雲端折扣優惠,新聞案例告訴你多重備份、詳讀細則才是正解

最近pCloud難得推出超值的終身制雲端方案,買斷就能長長久久用下去,而且這次折扣高達85%,還有500GB、2TB、10TB多種容量可選,趁特價入手才是最划算的選擇。

2023/09/15 | 精選轉載

打勾勾讓你不「犯蠢」:成功建立在「避免低級錯誤」之上,就這麼簡單

就在許多工作領域我們觀察到的是「經驗、能力、技巧」都無法完全避免「低級錯誤」,這些行業的存活卻都建立在「不能犯蠢」上。這些人怎樣做到的?答案簡單到讓人不爽:「清單」。

2023/09/15 | 方格子vocus

你追求的是電商購買式的職涯,還是真實的職場Showroom?

有許多人在職涯選擇上,也選擇了電商消費的選擇方式,在選工作時,就在網路上搜尋,無論是求職平台、網路論壇、爆料論壇等,不斷地爬文與看遍網路評論,卻沒有真正地去問到實際在業界,甚至在目標公司任職的人。

2023/09/15 | 方格子vocus

年輕人想申請實習嗎?那個眼高手低的政大學生,沒兩個禮拜就自請離職了

銀行是講紀律的工作,如果想要自由自在的工作,銀行不是你該來的地方。而且不要把前輩主管當笨蛋!心態不正確的人,尤其眼高手低的傢伙,我想不管到哪邊都會鬱鬱寡歡、自覺懷才不遇,最後受傷的絕對不是企業,而是你自己。我就要講一個在我們公司實習的政大學生的故事。

2023/09/14 | COMMEET 雲端費用管理系統

全球65%專案會面臨失敗,如何在時間、範疇與成本的三重限制下取得成功?

一個成功的專案管理需要同時平衡時間、範疇與成本,而這並不容易,根據《哈佛商業評論》的報導,全球只有35%的專案是成功的,因此要隨時掌握最新的專案管理技巧,才能維持專案執行的品質。

2023/05/24 | 廣編企劃

「快一點」的成長秘訣:讓NUEIP人事管理實現勞資和諧共舞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每天為了解決台灣餐飲店業者因人手不足,又要講求速度與品質的消費體驗問題,在全台馬不停蹄地提供從POS系統、線上點餐、數位支付、物流送餐,到行銷導客的一條龍智慧餐飲服務。

2023/09/14 | 大人學

【大人學】你的努力沒被看見,就根本沒有價值

我們如果能搞懂所處環境的「遊戲規則」,把努力和時間放在對的地方,那就會比沒搞懂遊戲規則的同儕,更有效率地做出成績。但很多人往往搞錯該努力之處,也才導致努力看不見成效。甚至,我們只要在正確的地方努力,哪怕只努力一點點,也很可能贏過大部分同儕。

2023/09/13 | 精選書摘

喬登彼得森《秩序之上》:日復一日偽裝下的病態秩序——別去做你厭惡的工作

在《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作者試圖為價值混亂的當代生活開出解方、找出秩序。在《秩序之上》裡,他則進一步以混亂為主題,為甫經歷過全球疫情的我們指出秩序與混亂如何互為雙生,缺一不可。生命有一部分很重要的意義來自於探索未知領域,並在不斷變動的世界中找到適應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