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2023/03/24 | BBC News 中文

馬雲、肖建華、郭廣昌、包凡:那些消失的中國億萬富翁,和收緊的金融監管

中國的不平等現象日益嚴重——據說習近平面臨著來自極左派的壓力,他們希望向黨的社會主義根源靠攏。億萬富翁失蹤背後的謎題,以及外界對中國政府處理商業問題的更廣泛關注,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嚴重後果。

TNL+ 2023/03/24 | 張宇韶

台灣左膠反戰學者把中共侵略威脅當兒戲,一心只想回到造反解殖的60年代

這群人自詡左派反戰,一心只想回到那個造反解殖的60年代,但是完全忽視當下國際關係的時空環境,不知道當下最大的權力中心與異化力量,正是習近平的共產中國。

2023/03/23 | 歪脑|WHYNOT

受挫的中國女權運動如何催生新一代的革命者?「白紙運動」又開啟何種可能性?

「白紙運動」讓我從消沉中驚起,至今我還在體會從中學習到了什麼。首先我重新意識到那個最基本的事實:社會永遠不會死亡,沒有人是百分百的服從者,人們永遠都在尋求反抗。每個人都心懷恐懼,被以往的鎮壓所教訓,這並不可恥。然而人們心中仍有不會被威權穿透的領地,即使他們表面上服從沉默,隨波逐流。

TNL+ 2023/03/23 | 柳金財

中國對台沒有明確的「統一時間表」? 最終截止點應是以2049年為界限

中國領導人在「統一急迫感」驅使,及具有不能一代一代無限期拖延下去的歷史使命感下,將會積極促進提早國家統一,而不會拖延超過此「第二個百年」至2049年。儘管2049年可能是統一最後截止期限點,但不可能拖延至此,甚至統一時間截止點可能是提早至2035年左右。

TNL+ 2023/03/23 | 湯名暉

金門二膽島逃兵事件:中國不只錯失「千金買骨」良機,更陷入父子騎驢窘境

對中國而言,二膽島士兵事件原先是對台工作少見的良機,而今情勢卻從「千金買骨」淪為「父子騎驢」,仍見內部爭辯與僵化。在中國致力推動「全球安全倡議之時」反而在對台工作呈現僵化,漸失奇兵所需的時勢,台灣以法理佔住正兵之勢,或能成功反制認知作戰。

2023/03/22 | BBC News 中文

東航MU5735航班墜毀一週年:中國民航局稱仍在調查,我們目前知道什麼?

空難死者家屬似乎在一週年的討論中缺席。一年前事發後不久,有網民稱自己是死者親屬,在網上發文悼念,也有少數中國境內媒體採訪了家屬並發表報導。他們旋即被網民圍攻指控他們「蹭流量」,最終以刪文作結。

2023/03/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名校畢業女生捨白領工作以拾荒為業,自稱實現財務自由

黃女受訪說,目前每個月的收入能達到(人民幣)5位數,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財務自由。當然拾荒撿破爛很費體力,會比較累,「但這是我選擇的」。她表示,比起拾荒與破爛為伍,坐在辦公室腦力和心力的內耗更難受,以前也害怕被身邊的人歧視,但是當自我認知達到一定程度後,這些異樣眼光就不再重要。

2023/03/21 | 精選書摘

《紅色賭盤》:羅織罪證,最終請君入獄,這就是習近平奠定權勢的手段

在沈棟決定提筆寫這本書的那一刻起,就知道他將與中共正式展開一場如「俄羅斯輪盤」的生死決鬥,而且也發覺自己已被中共當局盯上——他已立下遺囑,確保所有事務都安排妥當。在此書中,沈棟揭發中國政權腐敗內幕,向讀者證實中國企業家們有多依賴「人脈」,以及檯面下進行的「關係」角力。

TNL+ 2023/03/21 | TNL國際編譯

中國加速培植數千家「小巨人」企業,集結「隱形冠軍」之力挑戰美國科技霸主地位

中國最初構思「單項冠軍」及「小巨人」計畫的藍圖始於2016年,隨著近年來美國打壓中國科技發展的力度不斷增強,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欲加速該國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南京大學長三角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志彪便曾於2022年表示:「製造業的發展是奠定現代強國的基礎,因此培養全球價值鏈的『隱形冠軍』,對於中國製造強國戰略實施具有決定性意義。」

2023/03/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大專院校畢業生1158萬人再創新高,北京碩博士畢業生人數首超大學生

北京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副主任蘇秀麗表示,北京市碩、博士畢業生人數首次超越大學生,這個新變化有利有弊,一方面顯示人才培養層次高,人力資源價值大;另一方面,研究生相對來說具有較強競爭力、選擇空間更大,不過就業進度也相對地放緩。

2023/03/17 | 德國之聲

習近平組成一支平庸的寡頭集團,對民主世界來說或許不是件壞事

具體地說,以李強為代表,其所屬小集團基本上都是工農兵學員和師專出身,這種較低的學歷在儒家傳統、迷信精英教育的中國官僚體制內自然意味著智力不足和專業能力低下,他們的上升有著偶然性和去不掉的人身依附關係,這也是所謂黨羽的特徵。

2023/03/17 | BBC News 中文

蔣彥永:率先揭露中國SARS真相的軍醫去世,曾持續呼籲平反「六四」

蔣彥永的警告挽救了中國千千萬萬的生命,疫情未進一步擴散蔓延,引發更大的危機。憑借積累的讚譽和勇氣,蔣彥永有了一個更大膽的決定:他想用一己之力推動六四平反,就像他在SARS中發揮的作用一樣,他希望讓當局正視自己的錯誤。

2023/03/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青年求職難興起自嘲的「孔乙己文學」,官媒試圖帶風向導回「正能量」挨批

孔乙己是魯迅1918年筆下的一個讀書人,他知道「回」字的四種寫法,卻考不上秀才,又不會營生;他不拖欠酒錢,卻偷書度日。相隔逾一世紀,這樣一個可悲的知識分子,卻深深擊中了許多中國年輕人的痛處,自嘲成了現代版孔乙己。

2023/03/17 | 《思想坦克》

分析中共兩會對台政策走向:習近平只有更硬沒有更軟,強推「祖國完全統一」

習近平的謀劃是,一年後台灣無論誰執政,中共都會宣稱「民主協商共創統一」進程告一段落。習將提出號稱已經過兩岸民主協商與明確的「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制定新法律實踐統一,否則就會動武而出師有名,以此來保障習近平的四連任。

2023/03/1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習近平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呼籲不搞意識形態對抗:「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習近平說,現代化不是少數國家的「專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單選題」,不能搞簡單的千篇一律、「複製粘貼」。要堅持共用機遇、共創未來,共同做大人類社會現代化的「蛋糕」,努力讓現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國人民,堅決反對通過打壓遏制別國現代化來維護自身發展「特權」。

2023/03/15 | BBC News 中文

中國兩會升級「民意收集器」國家信訪局,是重大改革還是為百姓畫大餅?

國家信訪局為中國國務院負責民眾來信和上訪接待工作的機構,但過去一直被詬病沒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本輪機構調整將該局升級,這個時間點尤為受到關注。有分析認為, 該舉措與近幾個月中國爆發的數輪大規模抗議有關,但另有聲音認為, 這次改革不會帶來什麼實質變化, 中國的信訪制度是為老百姓「畫大餅」。

2023/03/14 | 德國之聲

為什麼稱帝的袁世凱是「大漢奸」,習近平卻是「偉大領袖」?

美國華裔學者余茂春被中國「藝術家」塑造跪姿銅像,成為當代中國「漢奸第一人」。但是,近日又有很多中國網民關注歷史上另外一個「大漢奸」袁世凱。時評作家長平通過政治笑話解讀「習近平為什麼是偉大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