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2023/04/0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電動車補助新規4/18生效:電池組件需5成在北美製造,減少對中國鋰礦依賴

中國多年來稱霸電動車鋰電池產業,在電池關鍵礦物原料加工精煉市占率達60%;提供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原物料的「贛鋒鋰業」持續向海外擴張收購礦山。美國政府一名官員以不具名方式告訴《華爾街日報》:「我們(美國)希望終止(對中國)過度依賴。」

2023/04/0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灣人為何不能進聯合國大樓?發言人答非所問遭記者質疑「是中國在管嗎?」翻臉離場

記者問,科索沃不是聯合國會員國,科索沃官員也曾到聯合國安理會做簡報,「為何他們就能進入?在我看來,這些人都是世界公民,沒想到秘書長會是一個想要實施歧視的人」。

2023/03/3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從規定兩劑國產疫苗到「人來就好」,中國解封後迎來熟悉的工作日常

以整個上海為例,近期記者接獲多個大型展會的報名通知,已經不需要提供疫苗接種與核酸陰性證明;此外也有一些採訪單位聯繫採訪事宜並詢問意願時強調「不用特別準備,只要人到就好。」

2023/03/30 | 精選書摘

《魚翅與花椒》:一般來說,中國人並沒有把動物的世界分成寵物區和食用區

世界公認的川菜專家,卻是英國人,扶霞的書寫改變了西方對中國飲食的印象。以複雜的川菜文化為起點,扶霞也將帶我們看到京菜、揚州菜、滬菜、客家菜、廣西野味、香港私家菜等不同菜系的風土與精神,一起體驗這些美食重鎮的生活方式與飲食生態。

2023/03/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四川商人寧夏治沙21年開闢1萬畝林地,水源被礦場切斷跪地磕頭哭喊求水

網路影片畫面顯示,孫國友在面對礦場及水務公司人員時,由於供水中斷未能獲得解決,情緒激動地跪地一邊用力磕頭、一邊高聲哭喊。這段畫面被一旁的工人拍攝後上傳網路,立即引發熱議,中國網友們一面倒聲援孫國友,紛紛指責煤企擅自挖斷林場水源,又不按承諾供水。

2023/03/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亟欲擺脫封控監管反商形象,擺笑臉使出「魅力攻勢」,外商審慎觀察北京是否言行一致

北京當局張開雙臂擁抱外商,正值遭遇連串的棘手難題,包括居高不下的青年失業率,內部經濟放緩,美國升息和俄烏戰爭導致市場動盪。北京當局設定的今年經濟成長率目標約莫5%,此前去年的經濟成長率只有3%,創1976年以來次低,於此同時,面臨著來自華府更強烈的敵意,包括許多中國商品被課高關稅,以及科技管制趨嚴。

2023/03/29 | 德國之聲

馬雲低調返中露面,《彭博社》:新政府要樹立「親商」形象

據來自《南華早報》及杭州雲谷學校的消息,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已回國並於本週一參觀了杭州雲谷學校。《彭博社》報導說,中國政府先前努力說服馬雲返回國內,以展示政府對商界的支持,而馬雲原本想留在海外。

2023/03/28 | 賴詩涵

馬雲低調返回中國,這是中共對民營企業降低控制的訊號嗎?

馬雲自旗下螞蟻集團的IPO案被迫喊停後,鮮少公開露面,近日卻出現在杭州暢談人工智慧技術對教育帶來的挑戰。隨著共產黨尋求中國疫後經濟的復甦,頻頻對科技產業放軟聲調,有投資者認為這是共產黨為了拯救中國經濟所發出的暗示訊號,因此紛紛湧入。

2023/03/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恆大化解危機打破中國金融末日預言,學者:政府的手無處不在,內爆得以避免

評論認為,中國恆大式修復方案雖然化解短期危機,卻沒有引入改革以建立一個健康的、允許低效企業倒閉的市場經濟,反而是變相獎勵不負責任行為,使過度借貸和浪費資金現象長期存在,導致反覆出現金融困境。

2023/03/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為救經濟放鬆監管平台經濟、房地產業,但補教業「雙減」政策仍未改變

「雙減」最為人詬病的,還是政府干預市場的手段過於凌厲,這在重視經商環境和法治契約精神的民主國家是難以想像的。但在前述背景之下,對教培機構的嚴格規範別說不會放鬆,今年甚至還進一步延伸到義務教育階段非學科類培訓機構。

2023/03/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恆大重組境外債務拚重生,能否落實「保交樓」令市場擔憂

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指出,雖然恆大在今年前兩個月的銷售額出現積極態勢,達到約人民幣65.7億元(約新台幣292億元),然而「保交樓」仍然是核心任務,而建案債務違約及訴訟風險將是較大障礙。

TNL+ 2023/03/27 | 長河

網文〈我們把路修好,等馬英九回鄉〉,很符合中共在台灣問題上的宣傳——通篇謊話

中國這一招混淆視聽,用得還算高明。中國一直以中國式國情誤導民眾去曲解民主國家,在馬英九這件事上也是如此。馬英九雖然祖籍湖南,但血緣關係不代表國籍、更不代表政治立場。

2023/03/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與其上班不如「上香」,中國年輕人寺廟求神佛受關注

綜合陸媒及社群網站評論,有觀點認為,「在上班和上進之間,年輕人選擇了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間,年輕人選擇了求佛」,也有網友點出,年輕人愛到寺廟上香「這是因為努力能夠改變的東西越來越少,學歷能夠帶來的變化越來越小。」

2023/03/24 | BBC News 中文

馬雲、肖建華、郭廣昌、包凡:那些消失的中國億萬富翁,和收緊的金融監管

中國的不平等現象日益嚴重——據說習近平面臨著來自極左派的壓力,他們希望向黨的社會主義根源靠攏。億萬富翁失蹤背後的謎題,以及外界對中國政府處理商業問題的更廣泛關注,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嚴重後果。

TNL+ 2023/03/24 | 張宇韶

台灣左膠反戰學者把中共侵略威脅當兒戲,一心只想回到造反解殖的60年代

這群人自詡左派反戰,一心只想回到那個造反解殖的60年代,但是完全忽視當下國際關係的時空環境,不知道當下最大的權力中心與異化力量,正是習近平的共產中國。

2023/03/23 | 歪脑|WHYNOT

受挫的中國女權運動如何催生新一代的革命者?「白紙運動」又開啟何種可能性?

「白紙運動」讓我從消沉中驚起,至今我還在體會從中學習到了什麼。首先我重新意識到那個最基本的事實:社會永遠不會死亡,沒有人是百分百的服從者,人們永遠都在尋求反抗。每個人都心懷恐懼,被以往的鎮壓所教訓,這並不可恥。然而人們心中仍有不會被威權穿透的領地,即使他們表面上服從沉默,隨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