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9 | 德國之聲 北京亮馬橋「白紙運動」抗議之後,越來越多年輕人發現自己的朋友「失聯」了 11月27日晚的北京亮馬橋抗議事件已經過去一個半月,許多嚴格的防疫政策在此後不久就不再執行。這件事的討論熱度已經不如從前,但對不少參與這起抗議的當事人來說,他們的生活從此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白紙運動 中國 More... 北京 亮馬橋 群眾運動 學生運動 抗議 封城 封控 警察 公安 2022/12/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專家估北京感染率恐破8成,憂中國成新變異株溫床,民眾興起赴澳門「疫苗旅遊」 隨著中國取消COVID-19清零措施,病毒得以在擁有全球1/5人口的中國境內迅速傳播。公衛專家警告,中國可能成為新型變異株誕生的「潛在溫床」。中國陷COVID-19爆發3年來最嚴重疫情,但本月意外決定撤除嚴厲的清零政策後經濟有恢復生機跡象。經濟圈研判只要撐過第1季的陣痛,明年中國整體經濟成長料有強勁反彈。 中國疫情 經濟復甦 More... 缺藥 退燒藥 疫苗旅遊 復工 防疫鬆綁 變異株 北京感染率 COVID-19 新冠肺炎 2022/10/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振興經濟為當務之急,習近平意志凌駕政策成隱憂,港媒:「李強經濟學」帶有重商風格 台灣經濟研究院兩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華昇在二十大落幕之後接受《中央社》專訪,分析政治報告中透露出的未來經濟政策,中國監管政策調整方向,以及新一屆領導班子將面對什麼樣的經濟問題、中國經濟發展方向何去何從。 中共二十大 習近平 More... 李強 領導班子 經濟復甦 美中貿易戰 陳華昇 政治報告 科技自主 國家大基金 經濟成長率 李克強 政治局常委 國務院總理 李強經濟學 浙商精神 2020/08/10 | 精選書摘 「防疫」中國・對話劉紹華(上):在審查之下,大家的文章常常活得比病毒的命還短 訊息不透明會對公共衛生防疫形成巨大的障礙。我覺得某種程度也有點像是中國政府把公眾的反應當「細菌」,然後拼命地施加「審查」抗生素的劑量。 香港:破局與困局 思想 More... 劉紹華 曾金燕 新型冠狀病毒 麻風醫生與巨變中國 COVID-19 防疫中國 公共衛生 超前部署 李文亮 後帝國 CDC WHO 武漢肺炎 我的涼山兄弟 2022/07/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債務達2.6倍GDP,裴敏欣:河南村鎮銀行弊案是中國金融體系的縮影 由於中國政府對於疫情的清零政策,導致經濟成長快速放緩,債務炸彈倒數計時聲越來越響亮。中國的大型銀行也陷入困境,他們向「一帶一路」計畫中的貧困國家提供了數百億美元貸款。由於全球經濟衰退,借款國家無法償還債務,他們的大部分信貸組合恐變成不良貸款。 河南村鎮銀行 弊案 More... 中國 金融危機 裴敏欣 一帶一路 2022/06/07 | TNL 編輯 一切為了人民!中國鼓勵公民舉報「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獎金最高超過44萬元 為便於中國公民舉報,中國國家安全機關設立了「12339」專電及舉報網站平台,民眾可透過電話、上網、投遞信函或到親自到國家安全機關等方式舉報。 中國 中國國安部 More... 危害國安行為 舉報 間諜 獎金 習近平 告密 國家安全 2021/08/30 | 精選書摘 《消費中國》:新中國力爭上游的競爭特質,間接促成了年輕人對「毛像章」無休止的狂熱 在回應當代中國龐大消費力對全世界的影響,以及展現人們對量產消費品的渴望背後,本書將關注那股巨大力量如何重塑二十、二十一世紀的世界,並再造人們的生活。 消費中國 資本主義 More... 消費主義 葛凱 Karl Gerth 毛澤東 共產主義 中國共產黨 手錶 腳踏車 縫紉機 毛像章 文化大革命 紅衛兵 林彪 為人民服務 TNL+ 2022/12/14 | 吳瑟致 中國「新十條」防疫髮夾彎:初衷仍是政權穩定,難保「封控封城」捲土重來 在疫苗有效力不足、醫療資源缺乏的狀態下,政府與社會大眾沒有萬全的準備,中國疫情可能出現海嘯式爆發,民眾擔憂中共可能會走回頭路,讓「封控封城」捲土重來。 清零 新十條 More... 防疫 白紙運動 疫情 鬆綁 鍾南山 疫苗 2022/08/25 | BBC News 中文 中國創紀錄高溫乾旱引發電荒,上海外灘暫停景觀燈,四川重慶市進入「省電模式」 四川還是中國「西電東送」工程的重要輸送方,還供應著上海、江蘇、浙江等多個省市的電力,四川的電荒也讓這些沿海省份面臨供電壓力。 限電 缺電 More... 四川 森林大火 山林火災 重慶 汽車產業 2022/12/25 | 德國之聲 海外華人自述:我如何與親朋好友談論中國政治? 在中國國內的網路絡上,網友就是否應該放開防疫措施爭論不休。反對嚴格清零政策的人覺得中國浪費了三年的時間,有人則覺得祖國保護了我們三年。而對於許多旅居海外的華人來說,如何與身邊的親朋好友討論防疫、新冠或者人權、女權,就更加是令人頭痛的難題了。 中國 海外華人 More... 中共 清零 封控 疫情 言論自由 意識型態 白紙運動 烏魯木齊 新疆 歧視 2022/07/29 | 德國之聲 中共中央會議不再提GDP增長目標,官媒新華社稱「經濟大省要勇挑大樑」 根據官媒新華社發布的通稿,中共中央政治局最新會議討論了疫情、財政貨幣政策、糧食安全、金融風險、一帶一路、社會保障等內容。值得注意的是,會議沒有提及任何GDP增長目標,而是強調「力爭實現最好結果」。 中國 中共 More... 經濟成長 GDP 清零 疫情 2022/08/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新疆再教育營倖存者:囚3年被逼唱紅歌,「絕育政策是真實發生的,他們想讓維吾爾人消失」 回應國際社會對於新疆再教育營的責難,北京當局說所有營區已全數關閉,學員都畢業回家了,但古麗巴哈爾說這是謊言,中國還在建新的營地,而且投入更多資源,「他們就是在向全世界撒謊」。 新疆再教育營 看守所 More... 拘禁營 中國 唱紅歌 維吾爾人 種族滅絕 2021/02/11 | TNL 編輯 日本自民黨成立「台灣小組」將提對台政策建言,有議員倡「日本版《台灣關係法》」 自民黨內部會議中,有議員提議日本應仿傚美國,制訂類似於《台灣關係法》的法案,在沒有正式外交關係的狀況下維持牢固的雙邊關係。 日本 自民黨 More... 台灣關係法 台日關係 議員 對中政策 對台工作 對台 外交 國際關係 人權議題 中國施壓 佐藤正久 2022/11/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脫北女性處境調查報告:被迫嫁給中國農村「剩男」,臨時居住證成為脫北者活在強制北送恐懼中的枷鎖 韓國脫北者人權團體「統一媽聯合會」公布脫北女性處境調查報告指出,中國政府對脫北者的強制北送(遣返北韓)政策,不僅影響脫北者人權,也影響脫北女性的中國籍丈夫與子女等本國人的人權。目前仍居中國的脫北女性平均一人有1.37名子女,「代表這些脫北者第二代的數量是很多的。」 北韓 脫北者 More... 中國 農村 剩男 人權 公安 統一媽聯合會 金政亞 臨時居住證 2020/07/21 | 德國之聲 「分裂國家」納入刑責無可厚非,但問題是中國沒有可靠的司法 西方國家也有國安法,也會因危害國安被追究刑責,為什麼中國為香港制訂國安法卻能引發如此大的爭議?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指出,這是因為中國與其他國家有著一個根本的不同:中國沒有可靠的法治。 港區國安法 港版國安法 More... 香港 一國兩制 立法會 司法 顛覆國家政權 2020/05/18 | 新社會政策雜誌 從肺炎疫情的國際輿論操作,看中國宣傳系統的升級與轉變 中國透過操作外宣來強化國內民眾對政府的認同及信任、鞏固統治正當性的目的依舊未改變,但在全球引發的效應,卻已證實中國的宣傳機器在此次疫情的輿論操作能力已有提升、手段也更為多元與細緻。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More... 新冠病毒 大外宣 中國 卸責 媒體 國際組織 2020/08/10 | 精選書摘 「防疫」中國・對話劉紹華(下):「武漢病毒肺炎」最早是中國政府和媒體自己在用,它們是始作俑者 這是一個歷史教訓問題。一開始在公共衛生上做命名和指涉的時候,就不應該這樣做。全世界,媒體、政府、NGO、公眾,都應該有約束。就算後來更名,這個汙名也不太可能去除。 香港:破局與困局 思想 More... 劉紹華 曾金燕 新型冠狀病毒 麻風醫生與巨變中國 COVID-19 防疫中國 公共衛生 CDC WHO 全球化 武漢肺炎 汙名化 中國病毒 我的涼山兄弟 2022/12/03 | BBC News 中文 懷念過去與借古諷今:從中國網友輿情看江澤民的政治遺產 江澤民在位期間發生了台灣海峽導彈危機、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被轟炸等事件,但他依然保持了與西方國家的穩定關係。「9/11」事件後,中國還在反恐中增進了與美國的合作。這些都為那個時期的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 中國 領導人 More... 江澤民 COVID-19 新冠肺炎 外交環境 學習外語 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