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經濟


2023/09/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專訪】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陳博志:「失去希望」正成為中國最大問題

ECFA實施早收清單上路後,有估計至今為台灣產業界省下逾新台幣2000億元的關稅,對此陳博志認為,關稅利益不能這麼單純來看。畢竟,唸過經濟學都知道間接稅會轉嫁,有很多稅賦仍然會轉嫁到別處。他指,回頭來看,ECFA省下的關稅相較台灣一年出口數千億美元,利益規模太微小,在政經方面的損失可能更多。

2023/09/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金管局:大陸民營房企情況未穩,但對香港銀行與整體金融影響不大

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表示,本地銀行的特定分類貸款比率已升至1.5%,可能有更多下調評級的動作,相信資產質素在未來數月將會面臨挑戰,特定分類貸款比率或繼續輕微上升。

2023/09/26 | 美通社

台灣金融科技「股股」獲香港公司收購 引領亞太美股投資新契機

成立3年的台灣品牌股股GUGU,專注推廣財經資訊、教育和美股免費分析工具,股股APP目前已受美國SEC和澳洲ASIC雙重國家監管,同時也加入美國SIPC,保護客戶資產50萬美元的保險額度。未來市場影響力備受矚目,在幾家海外公司洽談合作過程中,股股最終接受香港公司Asia Win的收購條件,此次收購將有望將股股品牌快速推向國際市場。

2023/09/26 |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越南計畫明年開墾稀土礦場,將挑戰中國稀土龍頭的地位

隨著中美貿易戰未歇,對幾乎完全依賴中國稀土供應和加工的歐盟,認為這會是嚴重的經濟威脅,需避免在提升經濟競爭力下而不損害地緣政治自主權,而擁有技術、良好投資環境及有豐富稀土儲備的越南,也將有機會與中國競爭稀土供應龍頭的位置。

2023/09/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央行:台灣經濟面臨4大不確定性,留意中國貿易壁壘調查;學者憂「二次通膨是現在進行式」

孫明德提醒台灣跟美國不一樣,他指出,台灣不只有外部的油價壓力,還有內部需求爆發,而且利率水準遠比別人低,建議央行第4季仍應審慎觀察國內物價走勢,不能過早放棄升息選項,否則二次通膨一旦來襲,通常會比第一次更嚴重,「好比小朋友發燒,醫生開了3天藥,如果只吃一天就不吃,後面可能燒得更厲害」。

2023/09/15 | 廣編企劃

新經濟是什麼?由新興產業持續創新與成長,所帶動的「舊經濟」變革

本文將帶您了解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所帶來的影響,進而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2023/09/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央行利率「連2凍」下修經濟成長率至1.46%,楊金龍暗示明年暫不考慮降息,7大關鍵問答一次看

央行理監事會昨天決議不調整利率,「連2凍」,符合市場預期,但總裁楊金龍「大展鷹姿」,直言目前的利率水準可能「for longer」,暗示明年沒有降息可能。

2023/07/11 | 廣編企劃

守護一點一滴存下來的心血,永慶房屋幫你真正把錢變成自己喜歡的房子

買賣房屋是許多人一生中金額最大的交易,如果被騙損失動輒上百萬,不可不慎!但在政府推出實價登錄後,不少人以為資訊已經足夠透明,不用太擔心,殊不知房市暗潮洶湧,必須找到在「誠實」上經得起考驗的房仲協助,才不致受騙上當。

2023/09/21 | MacroMicro / 財經M平方

聯準會9月不升息,預告年內再升一碼,大幅上修今年經濟預期,意外下調核心通膨

本次會議聯準會票委全員同意維持利率不變在5.25~5.50%區間,聲明稿幾乎完全與7月一致,僅小幅修改經濟穩健及新增就業動能放緩措辭,而貨幣政策態度亦強調未來仍將評估更多訊息及其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2023/09/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8月外銷訂單連12黑,中港接單連17黑追平最長衰退紀錄,經濟部估第4季回溫全年難逃負成長

外界關注全年外銷訂單表現是否有機會轉正,黃于玲指出,鑑於今年前8月接單金額皆為負成長,全年接單表現若要轉正,未來4個月內,平均每個月接單金額要達762億美元,但此種情況較不可能發生,預估全年訂單呈現負成長。

2023/07/05 | TNL Marketing

2023全球總經影響力論壇:從全球經濟趨勢、前瞻AI科技到投資實戰應用,九大專家聯合剖析及預見超速成型的世界

由亞洲首家總經投資數據平台財經M平方(MacroMicro)舉辦的年度財經盛會第三屆2023GEIS全球總經影響力論壇,7月2日在福華文教會館卓越堂盛大展開,於疫情後首度和廣大投資者們現場實體交流,透過九場演講暢談「全球總經、未來世界及投資策略」三大主題,加上三場精彩對談,激發出多元且具深度的觀點!

2023/09/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美21日召開利率決策會議:美國聯準會按兵不動,外界關注台灣央行是否祭第6波房市管制

美國Fed今天宣布政策利率不變,維持在22年高點。為持續對抗通膨,多數官員預期今年還會升息1碼。另外台灣中央銀行將於今天下午公布最新貨幣政策決議,外界關注利率走向以及是否祭出第6波打炒房措施。

2023/05/12 | TNL Marketing

亞洲年度財經盛事「2023全球總經影響力論壇」九大跨領域專家、三大主題—洞察最新總經趨勢、前瞻AI科技、投資策略!

這場讓廣大投資者引頸期盼的年度峰會,一次邀集九位重量級專家暢談「全球總經、未來世界及投資策略」三大主題,並透過三場深度對談,為投資者打開多維度的格局視野與想像力,提前佈局下一步行動,為自己做出最佳決策、拿回投資掌控權

2023/09/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電費率審議會決議不調整電價,景氣回溫百貨餐飲取消凍漲,工商界:合理可接受

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會昨天決議不調整電價,但考量內需回溫,百貨、電影院、健身房、餐飲等高壓用戶,將取消凍漲並補漲15%,計880戶受影響;但因金屬加工、紡織及自行車等產業仍疲弱,維持減半調幅。

2023/09/19 | Y.t.Chan

除了高層及相關人士,領展為香港帶來過好處嗎?

過去多年,香港無數小商戶的畢生心血和感情,無數居民童年的回憶和情感連結,以至孕育創作人靈感的舊區標誌和文化資產,統統被貼上「低增值」的標籤而判以死刑。領展管理層毋須為自己管治無能而負上責任,豐厚薪酬及獎賞照樣袋袋平安。現在連CEO自己都不看好前景,不斷減持股份套現,又豈能一句「個人財務需要」便當沒有任何事發生?

2023/04/26 | 廣編企劃

全家便利商店推全新自取服務「FamiNow」,全家你家都能取!

為了便利現代人忙碌的生活作息,全家便利商店結合線下4000家實體店舖優勢,推出全新自取服務「FamiNow」,結合便利商店、FamiSuper與聯名商品,24小時都能多元取貨,從自取、跨店領取、外送到家取,讓全家不只是你家,更是生活中的好管家。

2023/09/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香港救「夜經濟」之際,深圳推新政策誘港人北上消費

《第一財經》分析,港人熱衷北上消費其中一個原因是深圳消費便宜,如目前在深圳吃一頓普通的飯,人均消費約香港的40%。一杯同樣大小的奶茶,價格也常常不到香港的一半。如按摩、美甲、理髮、洗牙等,價格更僅為香港的1/3。

2023/09/18 | TNL Research

台灣民眾觀光旅遊市場新風向:年輕族群國內遊興盛,中老年族群海外旅遊熱度不減

台灣民眾觀光旅遊新風潮,調查揭露:無論走在國內還是國外,每個年齡層都有他們的旅遊節奏。年輕人鍾情於台灣的各地風光,而中老年族群則傾向於海外的新體驗。不過不論選擇何處,安全永遠是台灣人最重視的旅行考量。

2023/04/14 | 廣編企劃

化「綠色溢價」阻力為推力,藍圖營造在地實踐永續住宅

2050年淨零碳排已是各國企業的共識與目標,然而推動溫室氣體減量過程中,導入各種創新解決方案,勢必衍生額外的合規成本與轉型成本,也就是比爾蓋茲(Bill Gates)提出的「綠色溢價(Green Premium)」概念,想進一步降低甚至歸零,則仰賴政策支持、產業合作與社會認同,缺一不可。

2023/09/15 | 精選書摘

《揭密保險》:一個人會做出什麼醫療決定,是永遠測不出來的訊息

台灣的保險滲透度連續蟬聯全球前三,但是我們真的懂保險嗎?你是否知道,為什麼牙科保險做不起來?為什麼寵物保險這麼貴?離婚保險真的有人買嗎?為什麼某些保險商品會崩潰(看看那慘烈的防疫險?)為了揭開保險市場的神秘面紗,三位重量級經濟學家,深入探索其背後運作。

2023/09/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香港推「全城夜繽紛」鼓勵夜出消費,盼助經濟復甦

香港復常以來,經濟復甦程度未如理想,比如消費市場仍未回到疫前水平、房市和股市仍然低迷。此前有媒體報導,過去某些街道,晚上餐館林立,燈火通明,車水馬龍,但如今是漆黑一片,深夜時分,各店大都關門,一片死寂。

2023/01/18 | 廣編企劃

不管年終領多少,小資也能變大戶!數位經濟時代必備的永豐DAWHO數位帳戶

年終將至,領到年終獎金後該如何聰明理財?尤其面對升息、通膨、經濟不穩定的時侯,更需要一套抗通膨的理財之道。新的一年想變身理財大戶,或許就從永豐DAWHO數位帳戶開始。

2023/09/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歐盟宣布對中國電動車啟動反補貼調查:歐洲政壇普遍支持、業界跳腳,北京促對話磋商

Politico.eu認為,馮德萊恩對中國電動車啟動調查確有爭議空間。直到近期福斯汽車(Volkswagen)在中國銷量仍穩居第一,BMW與賓士則穩坐中國的高檔汽車市場。這也代表中方若報復,德國車企受的傷會比其他歐洲車企更重。根據中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CPCA)的統計,法國車在中國市佔率到今年8月底已掉到只剩0.4%,德國車則還有高達17%。

2023/09/13 | 關鍵評論網 ASEAN:馬六甲

碧桂園最大海外建設項目,馬來西亞「森林城市」會成為「海市蜃樓」嗎?

媒體《Inside》記者Marielle Descalsota在2022年5月初造訪「森林城市」時,她是如此描述所見景象:「當我們驅車進入森林城市時,我看到了開發的跡象:數十棟豪華公寓樓、一個銷售畫廊、一個購物中心、一所國際學校和兩個度假村。我沒有看到生命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