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


2023/03/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韓國貿易協會副會長:台灣與韓國先天能源匱乏處境相似,「氫能經濟」可望成新轉機

韓國政府在2019年就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車廠、能源等企業也爭相投入氫能車、氫能電池、氫能電廠等相關技術與產品開發,進攻應用發展較快的歐美市場。「但台灣好像還沒有像韓國一樣關注這個領域」,鄭晚基說,台韓都是尖端技術開發、製造強國,在氫能產業上定能找到許多合作方式。

TNL+ 2023/03/15 | TNL國際編譯

拜登核准阿拉斯加石油鑽探計畫,環團痛批背棄選前氣候承諾,政界支持增加就業機會

當前阿拉斯加的石油產量約為每日平均49.9萬桶,該數值遠低於1980年代後期該州每日平均產出的210萬桶原油,因此多數阿拉斯加的政治人物認為,柳樹計畫的通過,將讓原本就相當依賴石油作為收益來源的阿拉斯加州,有機會重返過往高產量的榮景,不僅能創造數百個就業機會,更能為該州及聯邦政府每年多賺取數十億美元的收入。

2023/01/11 | 關鍵特務

【跨域生態系系列專訪 】廢材再生循環跨域生態系 — 回收大理石、蚵殼,化身珊瑚孵育器

珊瑚復育是全球性的課題,不只台灣,世界各國都致力於海洋復育,例如澳洲政府與企業就投入了很多資源,一直在尋找更好的解方。

2023/03/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核二廠2號機14日開始降載除役,學者建議務實考量延役,王美花:法規與事實面都不可能

媒體追問電價調漲可能性,王美花表示,俄烏戰爭造成全球燃料成本大幅上漲,各國電價上漲之餘,通膨也居高不下,且核能占比較台灣高的韓國、法國,電力公司虧損數均較台電多,是全球都受到拖累。

2023/03/09 | 莊貿捷

汽車大廠裕隆轉型電動車後正式進軍綠電售電,首座儲能案場2023下半年可投入台電電力交易平台

裕隆汽車規劃2022年達成太陽能發電量,達到1588萬度大於全廠區用電量,2025年完成 20.2MW太陽能發電裝置容量佈建。除了積極創能,裕隆2020年已經投入儲能事業,建置1GW/年容量的儲能設備生產線,已累積製造外銷儲能櫃逾1000套。

2023/01/10 | 關鍵特務

【跨域生態系系列專訪】虛擬電廠結合電力交易跨域整合生態系 — 虛擬電廠神救援,搶進電力共享經濟

虛擬電廠是一種創新型態,配合台電做尖峰降載的任務具體而明確,且有其即時性,很適合成為價值及任務導向的生態系。由基石者整合聚合電力的企業端和協助提供解決方案的利基者,共同在平台上做串接。

2023/03/02 | 賴詩涵

核二廠除役在即,王鴻薇、趙少康呼籲「延役20年」,環團:5000噸核廢燃料棒放哪裡?

核二廠預定於今年3月14日除役,但近期卻有政治人物如趙少康、王鴻薇表示,應該要讓核二延役20年,以解決缺電問題,也符合國際潮流。廢核團體指出不能讓核二延役的關鍵因素,是核廢料的無處存放。核二廠的用過燃料池已歷經3次改裝,連通道裝載池都被塞滿,呼籲任何想要核電延役的政治人物,要先提出國內約5000噸用過燃料棒的存放方案,否則不應不負責任地胡言。

2023/03/0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經濟部能源局研擬白皮書,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

經濟部表示,台灣推動光電,除了採取屋頂型設置目標外,地面型光電也以閒置土地活化或複合式利用方式推動,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另隨國土計畫法施行,經濟部透露,能源局正研擬太陽光電能源用地白皮書,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下,以利與其他用地調和。

2023/01/06 | 關鍵特務

【跨域生態系系列專訪】國際時尚精品永續服務生態系 — 廢棄布料變時尚,精品門市永續亮點

品牌商想告訴消費者:時尚不等於浪費,過季或廢棄衣物,可經由回收、改質、再造,並賦予不同功能與時尚樣貌重新回到門市。

2023/02/22 |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未來大人物對談2222-海洋篇】如果可以隨手一動作,未來海底就不再只剩寶特瓶

煙蒂要5-10年才能分解,口罩跟寶特瓶都要450年才能分解。會不會有一天,我們的海只剩下寶特瓶與塑膠微粒...鯨豚生物都不見了,只剩下難以分解的保麗龍、塑膠袋漂呀漂,200年後的世界,還有海嗎?

2023/02/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俄烏戰爭促歐洲減少對俄依賴、加速綠色轉型,成為能源體系改變的歷史轉捩點

再生能源專家勒塞紐向《法國24》(France 24)分析,這次能源危機衝擊民眾荷包,讓人民體驗能源依賴的風險。據Ember報告,許多家庭都紛紛加裝太陽能板。他表示,儘管再生能源開發是近10多年來的趨勢,「但俄烏戰爭確實加速了綠色轉型。它總結了各國對減少天然氣進口重要性的辯論,並真正喚醒再生能源重要性的意識」。

2023/01/05 | 關鍵特務

【跨域生態系系列專訪 】疫後生鮮新經濟生態系 — 搶攻即食潮,揭開爆款商品打造公式

食物背後真正的故事跟技術,以及這支產品是如何被生產出來的歷程,其實都藏在食品業職人的心意裡。

TNL+ 2023/02/21 | TNL國際編譯

澳洲研發「海水製氫」技術,毋須淡水便能產出「綠氫」——幾乎不會產生碳排的潔淨再生能源

氫是大氣中含量最豐富的元素,這種元素是一種無色氣體,而綠氫是透過電解水生成氫氣的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由於製程幾乎不會產生碳排,因此綠氫又被視為最潔淨、最具減碳趨勢的綠色能源。自19世紀迄今,氫氣已廣泛用於汽車、飛行船以及太空梭的燃料供應。

2023/02/17 | 環境資訊中心

糞便變「褐金」:畜牧糞便化做「再生天然氣」價更高,環團憂不利減碳

畜牧場的甲烷主要來源有兩個,一是糞便、二是牛打嗝,而隨著這樣的「再生天然氣」越來越熱門,環境與氣候團體擔心可能引起的反效果——可能讓糞便成為農場的主要商品,乳製品成了副產品。

2023/01/04 | 關鍵特務

【跨域生態系系列專訪 】生物炭跨域應用品牌提升生態系,廢材循環重生的炭綠生活提案

面對所有人都很陌生的新材料「生物炭」,要找到生活中的多元應用,需要更了解材料技術與市場需求,參與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跨域生態系計畫」組隊找路,無疑是最佳解方。

2023/02/15 | 精選書摘

《史上最大投資機會》:在你憤怒地燒掉這本書來取暖之前,請允許我為鈾辯護

經濟、政治、職場、社會都不再像以前一樣。我們面臨人類史上最大的經濟斷層與財富移轉潮。新冠疫情並非造成當前危機的原因,它只是加速了危機的爆發。作者已經有五本《明鏡》暢銷書的紀錄,在本書中揭示如何為自己善用此次危機帶來的獨特機運,並預示接下來還可能發生的動盪,讓讀者在心理和財務上提早做好準備。

2023/02/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日本主管機關同意鬆綁核電機組60年上限,運轉30年後每10年進行高齡設備檢查

日本政府日前制訂的政策方針,是在維持「原則40年、最長60年的核電廠運轉期限」不變的同時,排除規制委員會進行審查等停機時間不計,並把停機時間納入機組未來可延役的時間。

2022/10/31 |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面對聯合國氣候變遷紅色警戒,社會創新實驗中心倡議永續創新產業鍊串連

面對聯合國強調氣候變遷的「紅色警戒」即將到來,在台北已成立5年的「社會創新實驗中心」,引領著青年行動與永續的可能性、成為新創業的實證場域,用更多元化的策展與論壇,要讓大眾更感同身受,地球永續發展的重要性。

2023/02/14 | 莊貿捷

台灣2大儲能陣營成形:三地、和潤等4大集團合資全台最大儲能案廠,不讓台塑新智能專美於前

三地集團執行長鍾育霖解釋,集團佈局綠能產業已久,逐漸開花結果,本次合作案投入70億元建置,預計2024年第一季就可以完工運轉,而屆時單日電量可達31.8萬度。

2023/02/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法國會通過「再生能源加速法」,業界嘆太陽能板「年產量」只有中國工廠一天產量

2021年,法國再生能源發電量為345TWh(百萬兆瓦時),占總能源生產的19%,過去10年間成長5%。這個數字低於政府訂定於2020年達到23%的目標,也是歐洲聯盟(EU)成員國中唯一沒有達標的國家;距2030年40%的目標更是遙遠。

2022/09/27 | 廣編企劃

僅僅是改變對待衣物的方式,就能為地球永續盡一份心力:伊萊克斯 x Rave Review

「如果每個人都做出小小的改變,打破他們的習慣,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減少紡織品對環境的影響。透過降低清洗溫度、用洗衣精取代洗衣粉等等,每台洗衣機每年可減少約50 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有數百萬消費者都這麼做,就可能會帶來巨大的改變。」

2023/02/12 | BBC News 中文

澳洲團隊研發新型「氫柴油混合發動機」,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5%以上

這種新型的氫柴油混合發動機被起了「第二個寶寶」的暱稱,它有助於讓澳洲的重工業減少碳排放。巨大的試驗台安裝在一個單獨的房間裡,試驗台上的發動機在外表上同其他類型的發動機大同小異,但在它的金屬外殼下是具有可能改變遊戲規則的新技術。

2023/02/04 | BBC News 中文

歐洲努力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中國、印度和土耳其則從中獲利

無論普亭的策略在短期內獲得多大的經濟回報,大多數經濟學家都認為它難以持久。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康斯坦丁.索寧(Konstantin Sonin)說,普亭總統與前蘇聯、伊拉克、伊朗和委內瑞拉的強人一樣,落入了同樣的陷阱。他們都試圖出售石油並入侵其他國家,但最終挑起了與西方的衝突,然後被列入黑名單。

2022/09/23 |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如果未來可吃自己的肉、若是可以指控警察人臉辨識侵權?「超限社會」特展腦洞大開開展

「超限」一詞,來自於軍事著作《超限戰》,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引自此概念,邀請台灣與國際藝術家顛覆技術如何能延伸人類的感官經驗,並用美學策展進行一場奇幻實驗。

2023/01/13 | 葉冠妤

瑞典發現歐洲最大稀土礦床:10年後可開採,可望減少對中國依賴

近日瑞典國有礦業公司LKAB迎來新發現,有機會降低歐洲長期對中國稀土材料的依賴。執行長珍蒙斯托姆(Jan Moström)表示,這不僅對瑞典人民來說是個好消息,對歐洲和氣候也是如此 。

2023/01/13 | 羅子恆

福島核災的核廢水,日本預計春夏之際流入大海,內閣長官:會確保當地漁業的生計

2011年,日本發生繼車諾比事件後最嚴重的一場核災,當時多個反應爐受損導致核廢水大量遺留,為此日本政府2019年提出稀釋廢水並排入大海的計畫,卻在當時遭到各界反對。不過因核電廠廢水存放量不足,日本政府仍同意施行計劃,今(13)日內閣官房長官松野搏一更表示,預計於春季或夏季進行排放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