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2023/03/21 | 環境資訊中心

網購包裝減量7/1上路:「大箱裝小物」恐挨罰,環團籲提高循環袋箱使用率

對於網購包裝減量新制,環保團體多呼籲再加強,像是由於網購包材普遍較輕,多數網購包裹本就符合規定,這樣的規範幾乎沒有管制作用,此外即使降低包材「平均重量」,業者持續銷售,廢棄物總量還是會增加,達到源頭減量才是根本做法。

2023/03/19 | BBC News 中文

從神秘金屬球到加菲貓電話,每年,海浪都會把許多不尋常的物品沖上海灘

那個東西大約1.5公尺寬,近乎球形——日本人不太確定它是什麼。最近,這個神秘的圓球被衝上濱松市的海灘,引發各種猜測,人們好奇它可能是什麼東西。它也不是第一個出現在海岸線上的神秘物件。每年,海洋都會把許多不尋常的物品衝上海灘,這些物品乍看很難辨別究竟是什麼。

2023/02/24 | 廣編企劃

跟著全家友善食光,響應環保也照顧荷包!

全家便利商店,自1988年從日本來台深耕至今,在版圖小巧的台灣開拓龐大的市場需求,除了全家一直以來不斷為商品推陳出新、呼應消費者需求。2023年起提出「便利永續,你也+1」的ESG概念,邀請消費者從日常中一同透過日常有意識的選擇,讓永續行動可以簡單又便利!在節能、商品、店舖、物流、總部營運等各面向,提供消費者更多元響應永續生活的選擇,回饋社會的行動皆成績斐然。

2023/03/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日本311大地震福島核災12週年,大量「除輻污土」尚不知最終去處

此計畫讓一些民眾感到不安,引起環保團體人士的強烈反彈。日媒報導,龍谷大學教授大島堅一痛批說除輻污土的再生利用毫無法源根據。特別措施法有規定除輻污土的處理,並沒針對「再生利用」做規定。他認為,政府的「為減少最終處理場除輻污土數量,有必要做再生利用」說法是一種詭辯。

TNL+ 2023/03/12 | 野人

在中國高鐵上流著淚咳了四小時後,我對燒雜草深痛惡絕——直到我變成農民

日前傳出農民焚燒雜草導致兩隻石虎被燒死的事件後,作為鄉下小孩+三十歲自耕農,我知道一些清理雜草的方式,也請教了各路好朋友有沒有比「燒掉」更好的處理雜草方式,但答案都不盡完美,因此最終我請教了ChatGPT......

2023/01/16 | 廣編企劃

感受空間的魔幻,讓自己好好被感動一番——當我們走入齊柏林空間

齊柏林空間最新特展《覓城》,以「候鳥視角」探訪城市的肌理,訴說一座座城市的美麗與哀愁。齊柏林空間自2019年4月啟用,至今已經舉辦了《見山》、《逐岸》、《映河》三檔展覽,累積近6萬人次參觀。

TNL+ 2023/03/07 | 女子@清邁

從長年積淤的臭水溝到整治後成「清邁小樽運河」,湄卡河變打卡景點只是現象級光環嗎?

如果有留意清邁旅遊資訊的朋友,大概可以從2022年底開始發現清邁有個新打卡點,就是位於清邁古城東南城角外的湄卡河段,地方媒體或泰國網紅都熱衷在介紹時很常以「清邁版的小樽運河」來下標,這些貼文拍攝時間多在夜幕剛落,河道邊燈光亮起的時候,襯著矮房,好像有些許微妙的「日式」風情。

TNL+ 2023/03/07 | TNL國際編譯

協商近20年,聯合國達成《公海條約》共識,2030年以前30%公海領域劃設海洋保護區

目前全球有三分之二的海洋面積被認定屬公海範圍,然而當前公海僅有約1.2%的區域受國際社會保護、更只有0.8%的公海被劃設為「高度保護」區域,等同幾乎所有生存於公海的海洋生物皆面臨氣候變遷、過度捕撈、棲地破壞、環境污染與貨輪撞擊等威脅。

2023/01/13 | 廣編企劃

全家邀請消費者一同透過日常有意識的選擇,讓永續行動可以簡單又便利!

隨著永續議題日益重要,全家推動全台店舖化身永續生活服務平台,致力於打造兼具便利、舒適且環保的空間。為實現永續綠色經營,全家在節能、商品、店舖、物流、總部營運等各面向,提供消費者更多元、簡單就能響應永續生活的選擇。

TNL+ 2023/03/05 | TNL國際編譯

地中海紅珊瑚遭走私拖網大量刮下,但氣候變遷才是瀕臨滅絕的罪魁禍首

不過,雖說自家珊瑚珠寶事業已經經營超過20載,但阿爾法維卻感到擔憂,因為目前珊瑚短缺的情況嚴峻,提供紅珊瑚等品項賣家開價又太高,整體經營變得愈來愈困難。阿爾法維無奈表示:「未來某一天,這裡可能會完全沒有任何的珊瑚,它們基本上自己就消失了。」

2023/03/03 | 精選書摘

《水的價值》:「步行去取水」就是這些女孩的責任,這件要事使她們無法上學或賺錢分擔家計

電影演員麥特・戴蒙和水資源專家暨工程師蓋瑞・懷特蓋瑞和麥特在《水的價值》中,聽他們述說故事的同時,一邊看著他們揭開洞見、試驗新構想,進出於他們服務的社區以及做出決策的權力廳堂之間。兩位作者以幽默和謙遜的筆調,描繪他們如何推動攸關世界各地人們的身體健康和幸福繁榮的全新解決途徑,以及過程中所面臨的艱鉅挑戰。

2023/01/12 | TNL Marketing

憤青戒掉一天5杯手搖飲,陳宥希:台灣原味康普茶是釀給土地的家書

什麼力量讓飲料狂熱份子戒掉一天5杯手搖飲的習慣?又是什麼魔力讓一位憤青甘願靜下心來慢慢釀滋味、甚至寧願清空臥室味道陪酵母一起睡?大白陳宥希在工作過程中一路硬碰硬,直到遇見了柔軟的康普茶,她用台灣茶葉與在地水果釀出台灣味茶香檳,緩緩地發酵釀出一份寫給家鄉的溫柔家書。

TNL+ 2023/02/25 | TNL國際編譯

美國團隊研發比天然木材更堅固的人造木,還能有效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近年來氣候變遷議題持續受大量關注與討論,科學家們則透過研發降低環境負荷的建材,試圖透過設計建材的特性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如今美國萊斯大學的研究團隊設計出一種新的人造木製程,使建材更堅固耐用並吸附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2023/02/22 |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未來大人物對談2222-食物篇】再遠一點的未來,農作物會不會都變工廠製造?甚至僅剩萃取風味的假吃?

當市場上開始販售「未來肉」、貨架上越來越多的宇宙食物時,身為現代人該思考的究竟是科技成就的成功、還是人類該悲鳴哀傷的開始?

2023/01/11 | 關鍵特務

【跨域生態系系列專訪 】廢材再生循環跨域生態系 — 回收大理石、蚵殼,化身珊瑚孵育器

珊瑚復育是全球性的課題,不只台灣,世界各國都致力於海洋復育,例如澳洲政府與企業就投入了很多資源,一直在尋找更好的解方。

2023/02/22 |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未來大人物對談2222-海洋篇】如果可以隨手一動作,未來海底就不再只剩寶特瓶

煙蒂要5-10年才能分解,口罩跟寶特瓶都要450年才能分解。會不會有一天,我們的海只剩下寶特瓶與塑膠微粒...鯨豚生物都不見了,只剩下難以分解的保麗龍、塑膠袋漂呀漂,200年後的世界,還有海嗎?

2023/02/20 | TNL Marketing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2023/01/10 | 關鍵特務

【跨域生態系系列專訪】虛擬電廠結合電力交易跨域整合生態系 — 虛擬電廠神救援,搶進電力共享經濟

虛擬電廠是一種創新型態,配合台電做尖峰降載的任務具體而明確,且有其即時性,很適合成為價值及任務導向的生態系。由基石者整合聚合電力的企業端和協助提供解決方案的利基者,共同在平台上做串接。

2023/02/16 | 王銘岳

【未來大人物總召HOW的一封信】嘿,關心未來大人物的你們,要不要出來見個面,好久不見了呢!

沒想到世界會這樣風雲變色。我們就這樣口罩戴好戴竟然已一年半。這一年半幾乎所有實體活動都處於風雨飄搖的不穩定狀態下,我們辛苦地將2022年的未來大人物發表會與小型座談辦完。經過疫情,我們有許多遺憾與未竟之事。我們想問問各位是不是一切都好,想好好在今年和大家面對面。我們希望能在今年的計畫中看到各位的身影,也希望各位能訂閱我們的電子報,讓我們能保持聯絡。 嘿,大家好久不見呢!

2023/02/15 | JuJuJudy

EP29|《聆聽樹木的聲音》:生活中突然少了行道樹時,才發現原來他們存在感這麼強烈

以「行道樹」為主,從行道樹的歷史、台灣行道樹遇到的問題、種類、樹病症狀介紹,從台灣的行道樹出發,能更全方面「親樹、愛樹、惜樹命」。

2023/01/06 | 關鍵特務

【跨域生態系系列專訪】國際時尚精品永續服務生態系 — 廢棄布料變時尚,精品門市永續亮點

品牌商想告訴消費者:時尚不等於浪費,過季或廢棄衣物,可經由回收、改質、再造,並賦予不同功能與時尚樣貌重新回到門市。

2023/02/15 | 《科學月刊》

本想大聲斥責,但PFAS實在太香了:《黑水風暴》 吹響宣戰號角,環保與發展你站在哪一邊?

在歐美國家努力根除PFAS之餘,我們或許也希望真能有顆龍珠可以許願,讓所有PFAS在明天太陽升起的瞬間就化為一陣煙,從地球上消失不見。但代價若是從此以後不再有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性能強大的手機,你是否還願意呢?

2023/02/13 | 精選書摘

《白令海峽的輓歌》導讀:閱讀此書我不時地想到台灣,隔著海峽的西側同樣為共產主義政權

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的信徒,來到了這塊常年冰封的大地,將海裡游的鯨魚、陸上跑的馴鹿、地底埋的黃金提煉成文明的燃料。德穆思教授結合歷史、環境、科學,以及自身生活在北極地區的經驗,完整再現了這段文明與自然、人類與非人類之間交會與衝突的歷史。

2023/01/05 | 關鍵特務

【跨域生態系系列專訪 】疫後生鮮新經濟生態系 — 搶攻即食潮,揭開爆款商品打造公式

食物背後真正的故事跟技術,以及這支產品是如何被生產出來的歷程,其實都藏在食品業職人的心意裡。

2023/02/10 | 環境資訊中心

萌兔小提燈錯了嗎?台灣燈會「大展虹兔」引發廢棄物爭議,環團、里長怎麼看?

台北市雖為全台第一個取消免費小提燈的縣市,地方上仍不乏里民共享元宵提燈樂。有里長表示,小朋友其實不會「玩完就丟」,也有里長發起「DIY手作燈籠」活動,邀請里民利用紙張、拼布等材料製作燈籠,兼顧環保與創意。

2023/02/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研究:冰川湖潰堤恐致氾濫,全球1500萬人受猛烈洪水威脅

為了進行這項研究,泰勒和同事們比較了3組資料,包括冰川湖的數量和狀況、生活在冰川湖盆地50公里範圍內的人數、社區因應災難的準備程度等。他們發現,在30個國家,約9000萬人生活在1089個冰川湖盆地中,其中1500萬人居住在冰川湖萬一潰堤,洪水可能會經過的1公里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