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2023/06/06 | G點電視

民調解碼:六成港人支持同婚背後,我們可能忽略了哪些細節?

如果公眾教育的主要目標不再是改變反對者,那我們喊話的對象會是甚麼人呢?細看民調數字會發現,不論是反歧視法還是同性婚姻,都有超過20%的市民對議題表示中立,而且相較2017年,有約5%的增長。我大膽估計,「中間派」就是平權工作者未來主要的遊說對象。

2023/06/06 | 李秉芳

用肚子頂范雲遭告性騷擾,陳雪生遭法院判賠8萬元確定,聲明嘆「司法已死」

范雲表示,大家經常希望看到「完美的受害人」,假如受害人沒有崩潰哭泣,就會被質疑,像她就曾被質疑「那你為什麼沒有立刻離開議場?」「為什麼你沒有哭?後來還跟其他委員有說有笑」認為她對陳雪生的控訴就是政治操作。

2023/03/03 | 廣編企劃

不計回報的默默耕耘者,與《HERSHEY’S 好時》 一起看見她和她的故事

順應「38國際婦女節」《HERSHEY’S好時》推出四位傑出女性的特殊包裝和她們的故事,從中帶領大家關懷島上的植物(樹醫師詹鳳春),島上的動物(黑熊研究者黃美秀),環繞全島的海洋(海洋倡議家張卉君),以及在島上生活的人們(棒球女主審劉柏君)的大小事,期許她們所堅信的希望,守護,熱情與改變,能在你我日常裡的每一天持續、不斷地播下溫暖正面的種子。

2023/06/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短網址成散布私密影片利器,立委發函要查臉書社團管理員,Risu:進行內容審查

近日名為「Risu自拍」、「Risu外流」的臉書社團引起關注,社團中透過Risu短網址分享各種私密照或私密影片。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就呼籲,切勿鼓勵散步違法私密影像以免吃上刑責。Risu短網址公司也發布聲明,正在進行大範圍內容審查,並追究法律責任。

2023/06/06 | TJ

【關鍵眼中盯】噁人不分藍綠白:除了司法制裁,我們要讓加害者繼續擔心受怕

相較其他政黨,民進黨確實是個比較容易「相忍為黨」的組織,然而這次性平事件從最一開始提名爭議引發火苗,至今仍沒有因黨中央道歉止息,正是民進黨了不起的地方——不論長期執政下領導核心如何腐化,民進黨基層年輕支持者的本質仍是進步派,而他們守護價值的權重甚至可以超過一時勝敗。

2023/03/01 | 廣編企劃

專訪谷慕慕®️:看見多元選擇、探索與身體的關係,一起和月經好好相處

經歷女性主義運動、同性婚姻合法化等議題洗禮,臺灣社會性別意識普遍抬頭,但在無意識間,許多人仍以特別的眼光看待月經。從幾十年前躲躲閃閃、避而不談,到如今能夠低聲討論,雖然看似有所進展,但谷慕慕®️創辦人陳苑伊與史文妃仍覺得還有一起努力的空間。

2023/06/06 | 讀者投書

民進黨內性騷連環爆,顯示出長官和制度對「金童」們真是呵護備至

民進黨近日黨內性騷風波未歇,不但並沒有如同翁文芳的角色得以接住受害者,內部申訴制度更是倒向被申訴人,讓申訴人不但須承擔曝光壓力,更出現向加害人道歉的荒謬景況,不禁讓人懷疑,民進黨所作所為首先考量的「都是為了黨內『金童』們的前途」。

2023/06/06 | 合和拾間 小當家

把單純校園當成自己的極樂後宮,這種「情慾流動」的狼師到處都有

看完T這位狼師的故事,我們有必要讓這些運用權勢騷擾、誘姦、甚至性侵的人知道,事情不會就這樣過去,「女性的身體不是你們的遊樂園」你們要為逞一己之私欲,造成他人痛苦的行為付出代價。

2022/11/22 | 廣編企劃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當台灣早產兒比例越來越高,讓我們一起接住早到的愛!早產寶寶生育照護經驗談

當寶寶在懷孕37週前出生,就是所謂的「早產兒」,不僅體型嬌小、器官發育不夠成熟,身體還可能會有一些潛在問題。究竟早產兒該如何養育及照顧呢?家中不同角色的成員們,可以擔負起什麼樣不同的照護責任呢?

2023/06/05 | 李芯

前台南市府發言人易俊宏去年被控性騷兒少、如今又擔任議員助理,林依婷:他已提出辭呈

曾被爆料性騷擾兒少的前台南市政府副發言人易俊宏,日前被傳出在民進黨台南市議員林依婷辦公室任職,對此,林依婷今(5)日表示,他已經在上午提出辭呈,並希望他能夠好好的跟當事人道歉及和解。

2023/06/05 | TNL 編輯

鏡文學總經理董成瑜指控性騷擾,傅崐萁回應「歡迎提告」;郝龍斌、侯友宜呼籲國民黨應啟動調查

董成瑜說自己之所以公布此事,實在是因為想鼓勵年輕的女性,遇到騷擾不要隱忍,請當場發作。「不要怕比妳位高權重的人說你不識大體破壞氣氛,也不要怕加害者對你的攻擊與之後的報復。要強悍!你的強悍,會讓你更堅強,也會讓社會更進步。」

2022/08/16 | 廣編企劃

Photoshop大師講堂:拍出陳珊妮、唐鳳靈魂的獨特,專訪酷兒攝影師登曼波如何創作出獨特的風格影像

從現場美術出身的登曼波,擅長融合酷兒文化,營造出充滿故事性的影像風格。是怎麼樣的養分塑造出他現在的獨特色彩,讓他能夠找到被拍攝者不為人知的角度?他又如何透過Photoshop去實現獨樹一幟的細節?

2023/06/05 | TNL 編輯

國民黨智庫曾柏文被多位女性指控為性騷擾慣犯,作家吳曉樂斥責「說謊」,道歉文太過粗糙

曾柏文表示,在後來的Metoo浪潮中,他讀到許多女性成長過程中,來自男性的傷痕與恐懼。 想到這些年來,不知道有多少人曾在他身邊經歷過這樣的內心劇場,他卻不自知,因此羞赧到全身發熱。

2023/06/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113保護專線去年「性騷擾諮詢」增加26%,衛福部分析與媒體效應有關

王淑芬指出,法律雖要求雇主性騷擾調查責任,卻不是所有雇主都有充足概念,且雇主會擔心事業單位名聲而隱匿或大事化小,「有選手兼裁判的感覺」,但輕忽性騷擾對當事人的傷害,也讓性騷擾更容易在環境中發生,也讓被害人更不願意說。

2022/07/26 |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108課綱首屆高中生不只玩IG和抖音,還會組團解決社會問題!

108課綱首屆高中生今年畢業了,很多人在質疑談了那麼多素養教育、推了那麼久的自主學習,到底有沒有用?或許觀察這場集結了116隊、來自台灣各縣市、甚至還有越南胡志明市跨海參賽,將近500位中學生報名的「Social Designer 2022 中學生社會設計個案挑戰賽」中,能看到一絲希望。

2023/06/04 | 賴詩涵

前政治工作者揭露遭「強吻且強暴未遂」,王丹:歡迎提告,支持用法律尋找真相

前政治工作者李援軍今日上午在台北市議員林亮君的陪同下召開記者會,說明遭民運人士王丹「強吻且強暴未遂」事件始末。李援軍表示,在6月6日午夜之前,王丹若沒有明確的指出自己的錯誤,向他欺負過、騷擾過的人道歉,就會帶著證據向檢方提告。王丹則回應,歡迎提告。

2023/06/03 | Swissinfo瑞士資訊中文

性騷擾與歧視已成為醫學院「必修課」,但受害女性卻仍多選擇沉默

多位女性舉出,對她們而言微歧視言論已經耳熟能詳:「女人太軟弱了,對從事醫學工作來說還不夠聰明」或「女人就該去小兒科或待在廚房,不適合外科」。受歧視者海倫娜甚至不想去向外科主任求助,因為在她看來「他們都是男人,我不覺得他們會站在我這邊兒,他們會相信我的遭遇嗎?會信任我嗎?」

2022/03/30 | 關鍵特務

【專訪】為什麼不可以色色?SWAG執行長Sam大聲說:「我要做出台灣成人界典範」

SWAG平台上有超過千名內容創作者,尖峰時段也創下萬名網友同時在線觀看直播。SWAG不只是滿足成人慾望的遐想之地,也是讓創作者盡情發揮自身優勢的造夢園地。本文專訪在幕後運籌帷幄的執行長Sam Liu,一窺情慾天堂的背後,猶有理想。

2023/06/03 | TNL 編輯

遭《人選之人》編劇簡莉穎控性騷擾,中國流亡詩人貝嶺回應:這完全是一個杜撰

中國流亡詩人貝嶺說,對於性騷擾與騷擾的事情在台灣社會有一個反省揭露與勇敢的曝光,這是社會走向進步非常重要的東西,「我完全肯定」。但它與「我這件事情」毫無關係;如果這件事情變成一個壓力,他會「在法律上保留自己聲譽的權利」。

2023/06/03 | 潘柏翰

蔡英文向黨內多起性騷擾受害者致歉,民進黨聲明支付受害者相關諮商及司法費用

吳沛憶等人指出,近期性騷擾事件中一部分受到指控的行為人,例如民進黨前青年部主任蔡沐霖,竟公開聲明將對控訴者提告。 他們表示,台灣是法治國家,他們尊重任何人走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利。 但同時,他們也不會坐視有權勢者,以司法為工具,恫嚇無權無勢的被害者。

2021/11/11 | 廣編企劃

暴力零容忍:別用控制慾望,摧毀你的親密伴侶

在法令政策推動下,台灣性別平權普遍受到重視,但在層出不窮的社會事件中,如近 30 年前的鄧如雯殺夫案,到近日前空姐縱火燒夫案件,我們依然可以想像,精神暴力會如何讓家庭關係演變為「互相傷害」的暴力局面。

2023/06/03 | 讀者投書

台灣人應該最能了解並同理跨性別處境,因為台灣/中華民國也是「跨」

只要生為台灣人,你就會跟跨性別者面臨一定程度類似的狀況。從身分認同與證件身分不一致、外界對我們的錯稱,到文化和思維模式到底跨不跨得過去,別人到底承認不承認我們自己的認同。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說,中華民國也是「跨」,台灣人也都是「跨」。

2023/06/02 | 潘柏翰

(更新)遭清大社研所碩士曝是「性騷擾慣犯」,王丹二度回應:受害者指控與其認知有巨大落差

清大社會學研究所碩士徐豪謙說,他雖然不是一個很典型的受害者形象,在受到王丹不只一次性騷擾之後,還是可以跟他保持交流,出去吃飯喝酒。受到王丹騷擾的當下雖然感到不舒服,但這樣的不適感沒有嚴重到他想要馬上逃離現場,甚至以後都不想看到這個人。「但他手第一次伸過來的情境,我至今仍歷歷在目。」

2021/06/15 | 廣編企劃

「被摸一下又不會怎樣」兒少性侵,往往來自沈默與社會不明白的譴責

性侵害像是一道深深地割在倖存者身上的傷口,隨著時間、生命經驗的增加,傷口只會不斷地流出組織液,最終形成難以遮掩的疤痕。衛福部保護司統計顯示約有 6 成的受害者為 18 歲以下的兒童及少年。

2023/06/02 | 李秉芳

民進黨性騷案連環爆:組織部政務副主任林男固辭職,賴清德再次道歉將推動性平機制改革

台北市議員何孟樺表示,當時民進黨的性騷擾調查程序,其中有一條是「必須送到中常會」,這樣整個事件就一定會在媒體曝光,然而當事人並不願意,所以後來兩人都採取轉調部門的方式,拉開距離避免接觸,雖然她不滿意這樣的處理卻因為性平機制沒啟動,黨部表示沒有別的方式。

2023/06/02 | Right Plus 多多益善

超過七成加害者是熟人,性暴力經常意謂著對親近之人「信任的毀滅」

民進黨近期不斷被爆出黨工遭性騷擾事件,但真實情況卻不如《人選之人》中演得理想。在性暴力倖存者鼓起勇氣向外界、主管求助之後,換來的卻是「冷處理」、「舉證困難」、「自己沒有拒絕」等冷言冷語,讓受害者最終只能獨自吞忍,默默淡出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