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2023/06/03 | 讀者投書

台灣人應該最能了解並同理跨性別處境,因為台灣/中華民國也是「跨」

只要生為台灣人,你就會跟跨性別者面臨一定程度類似的狀況。從身分認同與證件身分不一致、外界對我們的錯稱,到文化和思維模式到底跨不跨得過去,別人到底承認不承認我們自己的認同。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說,中華民國也是「跨」,台灣人也都是「跨」。

2023/06/02 | 潘柏翰

六四前夕遭爆曾對同性政治工作者「強吻且強暴未遂」,王丹回應:性騷擾一事完全不存在

前政治工作者李援軍於文末表示,王丹的立場及政治友好對象,就是獨派人士以及民進黨,他呼籲大家要慎選盟友,「如果只因為立場相同而忽視這個人做過傷害別人的事情,那不就是同流合汙嗎?」他要求王丹及謝姓助理向他道歉,並希望政治圈對於王丹的作為要有所察覺及警醒。

2023/03/03 | 廣編企劃

不計回報的默默耕耘者,與《HERSHEY’S 好時》 一起看見她和她的故事

順應「38國際婦女節」《HERSHEY’S好時》推出四位傑出女性的特殊包裝和她們的故事,從中帶領大家關懷島上的植物(樹醫師詹鳳春),島上的動物(黑熊研究者黃美秀),環繞全島的海洋(海洋倡議家張卉君),以及在島上生活的人們(棒球女主審劉柏君)的大小事,期許她們所堅信的希望,守護,熱情與改變,能在你我日常裡的每一天持續、不斷地播下溫暖正面的種子。

2023/06/02 | 李秉芳

民進黨性騷案連環爆:組織部政務副主任林男固辭職,賴清德再次道歉將推動性平機制改革

台北市議員何孟樺表示,當時民進黨的性騷擾調查程序,其中有一條是「必須送到中常會」,這樣整個事件就一定會在媒體曝光,然而當事人並不願意,所以後來兩人都採取轉調部門的方式,拉開距離避免接觸,雖然她不滿意這樣的處理卻因為性平機制沒啟動,黨部表示沒有別的方式。

2023/06/02 | Right Plus 多多益善

超過七成加害者是熟人,性暴力經常意謂著對親近之人「信任的毀滅」

民進黨近期不斷被爆出黨工遭性騷擾事件,但真實情況卻不如《人選之人》中演得理想。在性暴力倖存者鼓起勇氣向外界、主管求助之後,換來的卻是「冷處理」、「舉證困難」、「自己沒有拒絕」等冷言冷語,讓受害者最終只能獨自吞忍,默默淡出職場。

2023/03/01 | 廣編企劃

專訪谷慕慕®️:看見多元選擇、探索與身體的關係,一起和月經好好相處

經歷女性主義運動、同性婚姻合法化等議題洗禮,臺灣社會性別意識普遍抬頭,但在無意識間,許多人仍以特別的眼光看待月經。從幾十年前躲躲閃閃、避而不談,到如今能夠低聲討論,雖然看似有所進展,但谷慕慕®️創辦人陳苑伊與史文妃仍覺得還有一起努力的空間。

2023/06/02 | 梁敏萱

【圖表】被性騷擾了,你會怎麼做?性暴力受害者僅1成會報警求助

性騷擾案件申訴數量逐年遞增,代表民眾更願意站出來捍衛自身權利嗎?NGO最新調查顯示,高達9成民眾仍未尋求司法途徑,只有1成願意報警。性騷擾事件究竟有多頻繁?哪些行為最常見?雇主的責任又是什麼?

2023/06/01 | 李秉芳

(更新)民進黨前黨工遇性騷擾爭議,遭指控導演薛朝輝聲明致歉、若有責任不會逃避

林飛帆表示,而當時婦女部主任許嘉恬有簡略向自己報告此事,但因為是性平事件,基於保護當事人隱私,詳細過程跟細節沒辦法公開說,當初他獲得的資訊是當事人沒有要走申訴程序,不過林飛帆也直言,「我們確實忽略了,他決定不走申訴管道,背後可能有種種原因,但我們沒有去細究,有疏忽就應該檢討致歉。」

2022/11/22 | 廣編企劃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當台灣早產兒比例越來越高,讓我們一起接住早到的愛!早產寶寶生育照護經驗談

當寶寶在懷孕37週前出生,就是所謂的「早產兒」,不僅體型嬌小、器官發育不夠成熟,身體還可能會有一些潛在問題。究竟早產兒該如何養育及照顧呢?家中不同角色的成員們,可以擔負起什麼樣不同的照護責任呢?

2023/05/31 | G點電視

盤點2023年香港流行樂壇酷兒音樂創作

2023年的香港本地樂壇作品,有觸動到大家的作品嗎?其實在這半年內,已有不少酷兒音樂創作出現,不論歌手本身,以至音樂班底、MV創作等都可見酷兒元素。就讓我們透過十首風格不同的歌曲,進入多姿多采的酷兒世界。

2023/05/29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朱家安:談「非自願單身」——父權如何影響男人?

現代的非自願單身者認為女人是社會上的既得利益者,因為他們預設所有人都跟他們一樣,把求偶當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事項,然而若他們能意識到這種想法本身也是父權的產物,或許更有機會用合理的方式對待自己。

2022/08/16 | 廣編企劃

Photoshop大師講堂:拍出陳珊妮、唐鳳靈魂的獨特,專訪酷兒攝影師登曼波如何創作出獨特的風格影像

從現場美術出身的登曼波,擅長融合酷兒文化,營造出充滿故事性的影像風格。是怎麼樣的養分塑造出他現在的獨特色彩,讓他能夠找到被拍攝者不為人知的角度?他又如何透過Photoshop去實現獨樹一幟的細節?

2023/05/29 | 陳海粟

【書評】《For Better or For Worse》:越南男女運用不平等的全球化,打造一段「相對平等」的跨國婚姻

通過傾聽女性主體的聲音——她們對婚姻的思考,對家庭的思考,對父權的思考,對自我的思考;以及傾聽男性主體的聲音——對傳統男女價值觀的反思,對婚姻的反思,對自我的反思,對男性氣質的妥協,我們看到了跨國婚姻也可以成為一種「折衷的平等」——與父權妥協,與社會結構妥協,但又不妨礙實現自我的策略。

2023/05/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專訪】韓國作家李琴䬁:20年來撫慰無數兒童性侵受害者與親屬,也包括她自己

「雖然我一直跟女兒說『不是你的錯』,但其實心裡不停地在想『是不是我的錯』,是我沒照顧好女兒」,李琴䬁直到動筆寫這部小說後,才慢慢放下對自己的自責,「我已經做到我能做的所有事,那時候的社會對兒童性暴力事件並沒有那麼關注,我們受到的教育也是『要聽大人的話』」。

2022/07/26 |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108課綱首屆高中生不只玩IG和抖音,還會組團解決社會問題!

108課綱首屆高中生今年畢業了,很多人在質疑談了那麼多素養教育、推了那麼久的自主學習,到底有沒有用?或許觀察這場集結了116隊、來自台灣各縣市、甚至還有越南胡志明市跨海參賽,將近500位中學生報名的「Social Designer 2022 中學生社會設計個案挑戰賽」中,能看到一絲希望。

2023/05/28 | BBC News 中文

中國同志機構北同「因不可抗力」關閉,性少數群體倍感「唇亡齒寒」

近來年,在中國致力於推動性少數群體權益的機構都面臨壓力,許多不堪重負宣布停運。2020年,著名的LGBTQ活動「上海驕傲節」宣布停辦。2021年,中國多所大學的LGBTQ社群微信帳號遭集體封殺。「一直是陰溝裡的老鼠,」方唐多多形容性少數機構當前在中國的生存狀況。

2023/05/26 | TNL 編輯

批女消防員洗澡被偷窺「為什麼不鎖門、是在引誘嗎」,宜蘭縣議員黃浴沂惹眾怒仍拒道歉

國民黨發言人林家興指出,黃浴沂說出疑似檢討受害者的爭議言論,絕對無法容忍,更不會護短。針對這種違反性別平等的作為,國民黨會進行必要的處置,將移請考紀會調查、研議處理方式。

2022/03/30 | 關鍵特務

【專訪】為什麼不可以色色?SWAG執行長Sam大聲說:「我要做出台灣成人界典範」

SWAG平台上有超過千名內容創作者,尖峰時段也創下萬名網友同時在線觀看直播。SWAG不只是滿足成人慾望的遐想之地,也是讓創作者盡情發揮自身優勢的造夢園地。本文專訪在幕後運籌帷幄的執行長Sam Liu,一窺情慾天堂的背後,猶有理想。

2023/05/24 | 精選書摘

《性與性格》:我認為,現實中的一切有機體都具有同性戀和雌雄同體的潛在傾向

本書以「性別的中間型態」為立論基點,成為心理分析、性格學的驚世之作。魏寧格認為現實中不存在絕對意義的男性(M)與女性(W),人人都是這兩種類型素質的混合,一個人的基本性格取決於兩者的比例及構成方式:男性素質代表「有」,而女性素質代表「無」。

2023/05/24 | 精選轉載

為什麼異男喜歡講幹話:台大經濟系學生政見涉歧視,背後是台灣當代的陽剛氣概競逐

男性團體對男子氣慨的追求,是千古以來如此的,我們這個時代並沒有比較文明也沒有比較野蠻。嘲諷喜劇或失言政治只是剛好佔據了這個社會位置,所以理所當然的得到推崇與聲量。男子氣概的競逐,千年來並沒有消失過。

2021/11/11 | 廣編企劃

暴力零容忍:別用控制慾望,摧毀你的親密伴侶

在法令政策推動下,台灣性別平權普遍受到重視,但在層出不窮的社會事件中,如近 30 年前的鄧如雯殺夫案,到近日前空姐縱火燒夫案件,我們依然可以想像,精神暴力會如何讓家庭關係演變為「互相傷害」的暴力局面。

2023/05/24 | G點電視

劍橋詞典更新「woman」釋義:盤點各大詞典跨性別友好程度

去年10月,英國《劍橋詞典》將「woman」的釋義加入了跨性別人士,保留原有的「成年女性人類(an adult female human being)」,並加上「以女性身分生活的成人,性別認同也是女性,但出生時可能被判斷為另一個性別(an adult who lives and identifies as female though they may have been said to have a different sex at birth)」。

2023/05/21 | TNL 編輯

禁「LGBTQ與狗」,台大經濟系學生會選舉政見涉歧視,當事人道歉並停止競選

引發爭議的台大經濟系學生表示,原來對於特定族群並無惡意,也沒有任何私人仇恨。只是由於不成熟的行為以及玩笑話尺寸拿捏的不恰當,讓這些偏激的言論出現在選舉公報上,非常抱歉將停止競選。

2021/06/15 | 廣編企劃

「被摸一下又不會怎樣」兒少性侵,往往來自沈默與社會不明白的譴責

性侵害像是一道深深地割在倖存者身上的傷口,隨著時間、生命經驗的增加,傷口只會不斷地流出組織液,最終形成難以遮掩的疤痕。衛福部保護司統計顯示約有 6 成的受害者為 18 歲以下的兒童及少年。

2023/05/20 | G點電視

《蓉蓉》:在離散和性別的身分認同之間,我們閱讀

盧妤的新書《接木法》從取名開始,就予人一種斑駁、斷裂和連接的矛盾和混雜感。她透露那是一個2018年結束《蓉蓉》後開始寫的故事,講述一名移民英國的香港女子,想要開展一段新的關係,但又發現自己經常想起自己的前任。這種感情狀態不也是一種隱喻嗎?離鄉別井的人盼望融入新環境,同時思緒卻又每每與香港連繫著,城市有時就像是你的愛人。

2023/05/19 | 賴詩涵

民團公布同婚4週年民調:僅跨國同婚支持度成長,其他議題微幅下降

彩虹平權大平台今日公布同婚4週年對同志議題台灣社會支持度的民調結果,今年唯一有正向成長的議題只有跨國同婚,其他議題支持度都小幅度倒退,性別平等教育的支持度更是在連續3年上升後首次出現下降。雖立法院近日已通過「同婚專法」修正草案,讓同性配偶得以共同收養無血緣的孩子,但此議題今年的支持度不但較去年的支持度下滑2%,反對意見還成長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