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歷史


2023/12/04 | 精選書摘

吳軍《軟能力》:不只是政治和權力——分析歷史事件的八個維度

百萬暢銷書作家、矽谷投資人、谷歌前設計者、騰訊前副總裁,吳軍博士寫給兒女的溫暖人生家書。作者以頂級的視野及精煉的文筆及自身的經歷,告訴讀者「軟能力」的真相:讓人與人拉開差距的不是家庭、天賦、財富,甚至不是學歷,而是軟能力。不過這些能力,不一定能在學校裡學得到,而是要靠自己培養的。

2023/12/02 | 精選書摘

《究竟諸葛亮》:結交魯肅、智激孫權,諸葛亮如何有尊嚴地求人辦事?

本書以《三國志》、《華陽國志》等重要史料為基礎,透過對諸葛亮一生中關鍵事件和節點的推理與剖析,對諸多神化和批判的觀點進行詳實探究,以及五次北伐的戰略與戰術、統御與管理等問題,都給出合乎史實與常情的詮釋。

2023/03/20 | 廣編企劃

當風水成為我們的語言——跟著風水名師的腳步,重訪全球知名景點

無論古今中外,能夠永傳不朽的建築物,除了奠基於各地深厚的⽂化底蘊,和當時重要的哲學思考之外,其實也都依循著天⼈地合⼀理念,觀察當地的環境與氣候、為了服務使⽤者的需求⽽建設。

2023/12/01 |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後藤新平在台建設的「大壩烏托邦」:石門水庫是科學勝利的英雄,或是與民爭地的罪人?

顧雅文與王麗蕉認為,檔案就像大壩一樣,大壩儲存了水流,讓洪水變成資源,而檔案儲存了時間洪流中的人與事,讓團隊的作者們據此撰寫成歷史,這些過往就不再是無意義的瑣碎細節,而是澆灌臺灣水文化的養分。

2023/11/30 | 精選書摘

《乾隆的百寶箱》:北京的皮革和景泰藍在民國時期還有廣大市場,應該是承繼了清代以來的京城風尚

本書作者為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賴惠敏教授,以清代商貿史為研究專長的賴教授把研究重點放在引領時尚的幕後,特別利用內務府檔案及其他文獻資料,經過綿密的統計和分析,呈現出清代皇室的「數字化管理」之思維和能力,輔以故宮典藏文物圖為對照,分章闡述各類清宮寶藏與工藝技術間的關連,描述和分析了乾隆時代清宮廷的美學、時尚和技術。

2023/11/28 | 吳象元

原以為只是一座位於印尼的山丘,如今學者認證是全球最古老的金字塔

2011年,地質學家Danny Hilman Natawidjaja在查看位於印尼西爪哇省的「巴東山」時,看見了這座「形狀奇特、表面保存得令人驚訝的小山」 ,而當時他就有了一個疑問,那就是這座山丘外型,為何與附近火山區外型崎嶇、高度侵蝕的地景形成鮮明對比?而誰能想到,這座山丘竟藏了一座金字塔!

2023/11/22 | 精選書摘

《經濟武器》作者序:戰間期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對軍事強權實施經濟制裁時不應過於樂觀

我這份研究最想達成的目標,就是希望提醒人們不要對國家之間的權力關係抱持過於機械化的理解,從而錯誤預期經濟制裁的效果。光從國內生產毛額的數據或技術優勢,並不能預測制裁會不會成功。從貿易依賴度也無法確定制裁的影響,特別是現在的貿易市場已經有辦法向外轉移,導致執行制裁變得更加困難。

2023/11/22 | Louis Lo

【滿文24節氣】小雪是皇室取得各地土產的時節,「打圍進鮮」硬是被鴉片戰爭中斷兩年

小雪的滿文是「ajige nimanggi」,兩個字的意思就是「小」和「雪」,有一種循序漸進、慢慢往深冬邁進的節奏。其實在清朝,小雪確實是皇室取得各地土產鮮物的時節,準備度過長長的冬季。

2023/11/21 | 精選書摘

《南海雋傑 坂本龍馬傳》:龍馬口述《船中八策》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日本歷史作家洪維揚《幕末.維新史》之後最新力作,透過龍馬留下的書信、前人的考證成果,以及最新的研究,寫就這本最貼近真實龍馬的傳記。或許,真實的龍馬少了那些戲劇性增添的色彩,但透過此書親炙這樣一個傳奇人物充滿魅力的人生,依仍教人大為驚嘆並深受吸引。

TNL+ 2023/11/21 | TNL國際編譯

拿破崙標誌性「雙角帽」以6671萬天價售出,創拍賣會同款古物最高價

拿破崙一生擁有約120頂這類的黑色海貍雙角氈帽,不過大部分的帽子至今已不復存在,目前僅存20頂拿破崙帽,且大多數被保存在博物館中,約只有5頂是屬於私人收藏。與該帽一同被拍賣的還有拿破崙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期間所穿的睡衣、滑鐵盧戰役戰敗後從他馬車上搜刮走的銀色餐盤、一個桃花心木化妝盒。

2023/11/19 | 黃照靜

在丹麥如何「出家」?從我在哥本哈根遇到的夜總會老闆開始談起

從維京時代的北歐舊神,到基督教的傳入和發展,再到路德教會的興起和影響,歷史上的丹麥人若要「出家」其實有不少選擇。這背後的故事要從我在哥本哈根遇到一位跟我討錢的夜總會老闆開始說起......

2023/11/17 | 精選書摘

《大人們的餐桌》:被譽為新加坡國父的李光耀,訪台必點的早餐是永和無糖豆漿

事實上,李光耀曾經在新加坡多次推行健康飲食運動,以至連人民吃口香糖都要管,甚至全面禁絕。他就是如此一位對健康管理要求十分嚴格的政治領袖,而且也十分自律,結果得享九十一歲高壽。晚年他曾分享養生之道,說只吃清淡食物,如粥、白肉和魚肉,不吃紅肉。

2023/11/16 | 精選書摘

《王的學問》:中國歷史上從秦始皇到清末都沒有「革命」,只是「造反」

革命或造反的相異處在於:革命是讓政治上產生實質性的改變,而造反只是讓政治產生形式上的改變。何謂實質上的改變?即在於改變了原先要反對的不良政治組織、制度與相關結構,這是實質的改變。而所謂形式上的改變,即不過是將政權的招牌給換了而已,李家店換成張家店,張家店換成趙家店,只是君主換個姓氏,其他的實際上都沒有改變。

2023/11/14 | 精選書摘

《最寒冷的冬天:韓戰啟示錄》:杜魯門、馬歇爾、蔣介石——是誰搞丟了中國?

韓戰改變的不只是朝鮮半島,整個東亞的地緣戰略格局至今還受到它的巨大影響。而台灣顯然是韓戰的受益者,有一種說法是韓戰救了台灣——美國總統杜魯門派兵參戰的同時,下令第七艦隊協防台灣,保障了台灣不受中共乘隙進犯而遭到赤化,這可說是朝鮮半島的亂局,造福了台灣。然而,台灣讀者對這場戰爭的了解相當有限,更缺乏研究和反思。

2023/11/14 | 精選書摘

《發現峇峇娘惹》:為何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會要求別叫他「峇峇娘惹」?

1965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獨立後不久,時任總理李光耀曾在新加坡國會上清楚拒絕自己被稱為「峇峇娘惹」,背後的原因與新加坡複雜的族群關係有關。《發現峇峇娘惹》作者太田泰彥認為,李光耀的真意是避免敏感的族群問題,以維持社會穩定。

TNL+ 2023/11/14 | 許劍虹(Samuel Hui)

如果沒有李國鼎,台灣不只沒有張忠謀,也不會有今天的國機、國艦國造

回顧李國鼎的一生,我們不該將他視為任何一個政黨的資產,或者將他還有他那個時代的人,哪怕是郝柏村將軍視為選舉的機器。因為無論他們是否願意,他們的人生都是與整個中華民國乃至於台灣的命運綁在一起。

2023/11/13 | 精選書摘

《邱吉爾:與命運同行》:邱吉爾支持與希特勒談判,前提是「不要表現得像一群烏合之眾」

在羅伯茨筆下,邱吉爾才華洋溢、情感豐沛,幽默卻又愛哭。他出身望族,卻有著自私冷淡的父母;從小接受一流的軍事教育,讓他獲得拯救帝國的雄心。長大後的邱吉爾,縱橫戰場與政界,不時展現迷人的特質,卻也時常惹人厭惡;他既無私又自私,個人弱點顯而易見,卻也因此擁有號召眾人的力量。

2023/11/10 | 精選書摘

山根勇藏《臺灣民族性百談》:在濫用粗話這一方面,台灣女性絕對不會遜色於男性

除了玩味本書描繪的臺灣人百態,我們也可以更進一步探究:作者觀看臺灣人時,採取了何種視角?如此追問,也就是深入了解何謂「殖民統治」的機會。因為強調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差異,正是殖民政府為自身統治建立正當性的嘗試,而「民族性」的書寫,也就可以在這樣的理解脈絡下開展更深入的意義。

2023/11/08 | Louis Lo

【滿文24節氣】嘉慶皇帝立冬發放棉衣濟貧,清朝中葉以後的首都百姓竟過得如此不堪

仔細查閱,在九月、十月添購棉衣發給貧民,是清朝中晚期以後才頻繁出現的現象,康雍乾的盛世時代並不多見,到底巡視中城御史恆諴所謂的「依照慣例」是從何時開始?這就要把時間推回到嘉慶皇帝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