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TNL+ 2023/03/26 | 張雅粱

印尼活遺產「哇揚」是老少咸宜的偶戲演出,位於老城區的博物館更值得一看

印尼的哇揚因地、因戲而衍生出多種戲劇形式,主要可分為四大類:皮影戲、木偶戲、人偶戲及畫卷戲;哇揚木偶劇團於2008年更被收錄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無形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23/03/25 | 方格子vocus

見肉食喜形於色?探討人類喜愛吃肉的因素

人類是靈長類動物,我們的第一個靈長類祖先大約出現在6500至8000萬年前,居住在樹上,以水果和樹葉為主食,那個時期的靈長類體型約一個巴掌大小,只吃水果和樹葉就已經能夠支撐身體的運作了。那為什麼到了現在,牛排、鹽酥雞等肉類美食,對我們的吸引力如此之大?

2023/03/20 | 廣編企劃

當風水成為我們的語言——跟著風水名師的腳步,重訪全球知名景點

無論古今中外,能夠永傳不朽的建築物,除了奠基於各地深厚的⽂化底蘊,和當時重要的哲學思考之外,其實也都依循著天⼈地合⼀理念,觀察當地的環境與氣候、為了服務使⽤者的需求⽽建設。

2023/03/24 | 芭樂人類學

異文化下的技藝學習:世界各地都有廚藝學校,為何選擇到法國?

因為日常生活中對於法國當地飲食的了解和探索也是他們會選擇到法國學習「法式料理」和「法式甜點」的原因。料理和甜點的製作技術是構成飲食文化的一部分,既然是屬於文化的一部分,僅是對於技術和知識的了解是不夠的。他們仍需要去了解法國飲食背後的精神和哲學。

2023/03/23 | 王偉雄

胡適論容忍與自由

有時我們真的非常肯定自己的看法正確,例如「地球是圓的」,而且有足夠證據支持自己的看法,而對方相信「地球是平的」,那肯定錯誤;在這情況下,我們還應該容忍嗎?我想胡適的答案是「應該」。

2023/03/01 | 廣編企劃

專訪谷慕慕®️:看見多元選擇、探索與身體的關係,一起和月經好好相處

經歷女性主義運動、同性婚姻合法化等議題洗禮,臺灣社會性別意識普遍抬頭,但在無意識間,許多人仍以特別的眼光看待月經。從幾十年前躲躲閃閃、避而不談,到如今能夠低聲討論,雖然看似有所進展,但谷慕慕®️創辦人陳苑伊與史文妃仍覺得還有一起努力的空間。

TNL+ 2023/03/22 | 許劍虹(Samuel Hui)

中共根本不在乎「黃埔」歷史,台灣退役軍人到底要赴中慶祝什麼?

如果中共當局真的認為黃埔與抗戰,是屬於他本身與他本身領導下全體中國人民的歷史,就不應該受到與台灣還有美國的關係影響而忽視、遺忘甚至於破壞這些歷史。中共對黃埔與抗戰歷史的心態其實很明顯,就是純粹當統戰的工具使用。

2023/03/21 | 精選書摘

《【牛津通識課09】創造力》:創造力的典範轉移——從「他」到「我」,最後到「我們」

創造力是天生的嗎?具備鮮活的想像力、美感和好奇心就能有創意?為何如今難以出現像達文西這樣的偉大創造者?網路霸凌、陰謀論等惡意行為也都隱藏著創造性?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用最簡明的方式理解創造力如何賦予世界無限可能。

2023/02/24 | 廣編企劃

跟著全家友善食光,響應環保也照顧荷包!

全家便利商店,自1988年從日本來台深耕至今,在版圖小巧的台灣開拓龐大的市場需求,除了全家一直以來不斷為商品推陳出新、呼應消費者需求。2023年起提出「便利永續,你也+1」的ESG概念,邀請消費者從日常中一同透過日常有意識的選擇,讓永續行動可以簡單又便利!在節能、商品、店舖、物流、總部營運等各面向,提供消費者更多元響應永續生活的選擇,回饋社會的行動皆成績斐然。

2023/03/21 | 精選轉載

政大張中復帶你看見「台灣穆斯林」:為什麼伊斯蘭教又稱回教?「清真」又是什麼意思?

回教、伊斯蘭教;回族、維吾爾族,這些其實都是代表相同意義的詞語,但在不同脈絡下,而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台灣在歷史上曾出現三波穆斯林移入潮,他們現今也都在台灣生根發展,你對於伊斯蘭的理解有多少呢?

2023/03/17 |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衛生棉條成NFT、博物館談月經!台青年團隊前進紐約聯合國論壇,小紅帽用月經平權讓世界看見台灣

如果衛生棉條變成元宇宙NFT的藝術品,當性別平權的議題能夠過藝術被傳達,是不是能再離掃除月經污名化近一點?台灣青年團隊小紅帽前進聯合國論壇,在紐約以台灣經驗發聲,用月經平權讓世界看見台灣。

2023/01/13 | 廣編企劃

全家邀請消費者一同透過日常有意識的選擇,讓永續行動可以簡單又便利!

隨著永續議題日益重要,全家推動全台店舖化身永續生活服務平台,致力於打造兼具便利、舒適且環保的空間。為實現永續綠色經營,全家在節能、商品、店舖、物流、總部營運等各面向,提供消費者更多元、簡單就能響應永續生活的選擇。

2023/03/17 | 精選轉載

在全台第一個被改建忠烈祠的桃園神社祭拜日本天照大神,究竟有沒有問題?

從桃園神社歷年來的發展脈絡來看,要說拜日本神背離忠烈祠精神,就脈絡上我覺得有一點對但又沒有太多對,因為目前供奉的日本神明已沒有領土經營涵義,相對可以接受,某方面來看,反倒是忠烈祠後來佔用了人家原本神明的居所。不過,活化園區廠商的角色,在這裡反而有些弔詭。

2023/03/15 | 精選書摘

《此時此刻,我們相遇》:若要成功挽救地球上的生命根基,思維方式就必須發生哥白尼式的轉向

儘管如此,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哲學問題,仍然非以下莫屬:我們該如何保衛住人類文明,以及我們自己星球上的這套生命根基?那本我直到一九九一年都還在寫的哲學小說,其中沒有收錄到的就是這個問題。而就在發現這點後,我冒起了冷汗——我怎麼可以這麼盲目輕率哪?

2022/12/08 | 廣編企劃

「即使在最辛苦的時候,我都想把笑容帶給別人。」——一位居服員的內心話

失智症、慢性病,在逐漸高齡化的社會中,我們對這些名詞都不再陌生。根據衛福部統計,全台灣65歲以上長者,有4.97%患有失智症,需要長期照顧。除此之外,意外、身心障礙、罕見疾病,造成許多青壯年的失能者,因醫療進步、存活率高,被照顧時間可能逾20年。長照的需求,一直都被低估。

2023/03/15 | 精選轉載

美國紐曼華語⽂學獎得主張貴興感言:如果我死了,我願意把心留在台灣,讓濁軀回歸婆羅洲

來自馬來西亞砂拉越、在台灣度過46年時光的作家張貴興,獲頒2023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是繼楊牧及朱天文之後,第3位台灣獲獎作家。他在得獎致詞中表示:「台灣很小,在一些人眼裡,她甚至不是一個國家,這塊土地有許多傑出的人才,因為台灣的小,他們的成就也被縮小了。我希望除了紐曼華語文學獎,能夠有更多國外的文學獎把注意力放在台灣。」

2023/03/15 | 環境資訊中心

《猴硐煤鄉漫遊》映後座談:承載台灣末代礦工的記憶,文史館保存珍貴歷史

猴硐礦工文史館的解說員為末代礦工、皆年事已高,再過幾年這些故事可能就會消失,創辦人也呼籲大家趁故事還「活生生」存在時,趕快去文史館體驗導覽,如果沒有被留下,礦工歷史就會消失。

2022/12/01 | 廣編企劃

在照顧家人之前,你最需要照顧的人是自己:伊甸基金會的老人照顧服務計畫

台灣正在朝超高齡國家邁進,家庭中的長照需求,勢必是每一個人在未來無可避免要面對的問題。

2023/03/15 | 德國之聲

法老的詛咒到底存不存在?圖坦卡門陵墓恐怖傳說背後的真相

據說擾亂法老圖坦卡門安息的埃及學家們都受到了法老詛咒而死。這是真的嗎?法老詛咒到底是怎麼回事?

TNL+ 2023/03/15 | 洪銘謙

從宮廷詩人到出家為僧,透過電影《天生一對2》認識泰國文學之父順通鋪

最近上映的熱門泰國電影《天生一對2》中,出現了一位真實的歷史人物,那就是拉瑪二世時期著名的宮廷詩人順通鋪。《天生一對2》中出現的各種串場配角,這些角色都來自順通鋪著名文學作品《帕亞拍瑪尼》,而這部作品述說的是禁忌的人妖戀。

2022/11/16 | 廣編企劃

2022 TCCF 未來內容展逾 2 萬人次共襄盛舉! 國內外專業人士齊聚開啟跨域合作契機

由文化內容策進院(文策院)主辦的「2022TCCF創意內容大會-未來內容展」日前圓滿落幕,文策院院長李明哲表示,全球疫情趨緩,讓更多國內外產業專業人士能藉展會進行實體交流,展現臺灣未來內容領域的創作實力與產業潛力,促成更多國際合作、跨域共創,也拓展國際市場的人脈與商機。

2023/03/10 | 精選書摘

《法學導論的博雅講堂》導讀:詳讀本書可以破除「自然法等於不成文法、自然法等於正義法」的觀念

《法學導論的博雅講堂》是談論「法律是什麼」的通識讀本,不僅一般大眾可讀,對法律系學生或法律人也是相當重要的參考資料。閱讀本書能了解一個國家或社會的法之起源與演變,更能促使讀者重新思索法律背後的意義與價值。

2023/03/10 | Y.t.Chan

離地不一定是學者的錯——當代哲學家談人工智能

少數肯拋頭露面的專家學者,他們的論述一方面影響著(洗腦的弱版本意思)部分大眾,一方面亦被再生產,被人找現實中例子去合理化、神話化其解釋力。精英描繪的主流論述,慢慢便被吸納,並廣泛用於理解所屬時代的社會/普遍人的特性,成為不少人自己理解自己的方式,這又進一步產生自證預言式的作用,使專家學者的講法,借槓桿原理,滾雪球般,變成好像很有標誌性、與現實高度吻合的truth。

2022/11/07 | 廣編企劃

沉浸式場域崛起!示範多元商模、打造規模化體驗經濟,迎向新型態展演變現的最後一哩路

沉浸式體驗橫掃全球,它們不僅帶來展演型態的多元可能,更身兼內容研發角色,成為孵化未來作品的關鍵基地。在2022 TCCF 創意內容大會一未來內容展的主題沙龍中,也針對這個發展趨勢邀請到台灣經營沉浸式場域的重要推手分享他們如何在協助科技內容創作者完善新媒體創作生態的同時,不斷摸索新的可能性,打造多元的永續商業模式。

2023/03/1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馬來西亞前首相慕尤丁遭控貪污濫權等罪名,首相安華否認政治誹謗

馬來西亞前首相慕尤丁遭指控,疫情期間涉入選擇性招標的貪腐案,成為該國獨立以來第二位遭貪污指控的前國家領導人。對於是否為政治誹謗,現任首相安華表示這項調查由反貪單位獨立進行。

2023/03/09 | 精選書摘

《你以為你的選擇真的是你的選擇?》:我們必須拒絕與「自由意志」有關的十個迷思

關於自由意志的討論,將對社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不論是懲罰、尊重人性、社會正義、人際往來。科學說,行動是因果的,人是機械的,意識是不存在的!且讓哲學領著你破除科學的迷思,尋找自由意志的可能。哲普聖手朱立安・巴吉尼,以戲劇般的鋪陳,讓自由意志變得生動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