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1 | 謝子涵 一片葉子撐起一個部落:從傳統廚房走向食品加工廠,這個「部落企業」的故事 一般人「阿粨」的認識可能是外出擺攤的攤位,但現在在各大食品展、百貨賣場和網路,都可買到冷凍即食的阿粨粽子,從擺攤到HACCP認證的過程,背後其實是用一片葉子改變整個部落的創生故事。 粨發粨粽 阿粨 More... 原住民 地方創生 台東 部落創生 地方創生專欄 社工 社會企業 2021/01/11 | 中國地理學會會刊(在臺北) 田野調查:談到「部落的一餐」時,我們會想到什麼?實際上又吃了些什麼? 我們對於部落食物的關注來自前往金岳部落時,發展協會招待了「部落傳統料理」。為何發展協會選擇用這些食物和料理方式作為部落的代表之一?它與部落的「日常」差距在哪裡?所謂的「傳統文化」是什麼? 部落 南澳 More... 醃漬 傳統文化 原住民 耆老 部落廚房 小吃店 豬下顎 食物 鯖魚 工寮 金岳部落 野菜 2020/12/28 | 芭樂人類學 三百多年來,我們一直都在:蘭陽平原上的噶瑪蘭族 1990年代,噶瑪蘭族人透過各種公開場合呈現kisaiz祭儀歌舞、語言、故事、服飾,以及香蕉絲編織工藝等,再再表現噶瑪蘭族特有的文化,以具體行動證明噶瑪蘭族存在的事實訴求復名。 原住民族 宜蘭 More... 噶瑪蘭族 游錫堃 平埔族群聚落活力計畫 部落營造 奇立板 伊能嘉矩 蘭陽平原 基督教 馬偕 教會 復名運動 2020/12/27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原始富足》:我們以為非洲布希曼族落後,其實人家活得比我們好多了 《原始富足》不是本說教的書,也沒有要我們學習人類學界那些了不起的理論,而是以一種親近布希曼人的方式來窺看他們的世界,帶給我們更開闊的視野,真是一本不會太嚴肅來認識一個重要採集狩獵族群的好書! 原始富足 布希曼族 More... 上帝也瘋狂 非洲 刻板印象 James Suzman 芎瓦西族 歷蘇 民族誌 喀拉哈里沙漠 人類學家 2020/11/05 | 讀者投書 為何《原住民族健康法》草案難以解決原住民族人的「文化安全」問題? 對於立法建制消彌原住民族健康不均等的政策體系而言,確保尊重在地文化脈絡的行政態度,培養在地深根的集體議題,才是《原住民健康法》亟需重新審思的保障要點。 原住民族健康法 文化安全 More... 原住民 糖尿病論質計酬方案 衛福部 文化健康站 文化教育 照服員 族群健康 健康不平等 2020/10/02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朱家安:屁股蛋好笑,因為原住民族無權決定什麼是莊重 Pangoyod穿著達悟族服,被媒體拿「屁股蛋」作文章,這之所以有問題,是因為這顯示媒體藉由強調露屁股的好笑和趣味,在「怎樣才算是莊重」的討論裡,否定了來自原住民文化的看法。 金鐘獎 原住民族 More... kakudan時光機 Buya 陳宇 Pangoyod 鍾家駿 族服 泰雅族 達悟族 屁股蛋 歧視 丁字褲 媒體 頒獎典禮 2020/09/28 | TNL 編輯 阿美族青年海峽論壇上自稱是「驕傲的中國人」,部落頭目:言行應自行負擔 阿美族人楊品驊在海峽論壇上自稱是中國人,引起風波。原民會今日強調,原住民族不是炎黃子孫,呼籲勿遭中國政府利用。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表示,任何一個族人不能任意代表某一族發言。 阿美族 楊品驊 More... 中國人 原住民族委員會 海峽論壇 南島語系 正名 原民會主委 夷將.拔路兒 李毓書 2020/09/28 | TNL 編輯 達悟少年穿族服出席金鐘被揶揄:是誰讓他們不敢穿最天然的dress code? 第55屆金鐘獎頒獎典禮上,達悟族的Pangoyod身穿男性族服丁字褲領獎,卻被部分媒體以「屁股蛋整顆露出」「全場最露」等聳動字眼入標。穿著傳統族服出席與會,是表達對活動的最大敬意,為何卻遭揶揄? 達悟族 丁字褲 More... 金鐘獎 第55屆金鐘獎 鍾家駿 陳宇 椰油國小 原住民 只有大海知道 族服 2020/09/01 | 拉裘立蓓爾 【插畫】沒有惡意就不是歧視嗎? 歧視以各種幽微的方式隱藏在主流論述裡,並持續在社會被複製流通,光是說著、想著便形成並加強了刻板印象,默默傷害社會裡脆弱的那一群人。 原住民 歧視 More... 刻板印象 微歧視 羅小雲 金鐘獎 2020/06/22 | 中國地理學會會刊(在臺北) 狩獵與保育的兩難抉擇:一位都市原住民青年的自述 baki(祖父)過世前幾個月,開始會看見幻覺。當我靠近baki,他只叫我不要踩到,但我看不到地上有任何東西,只見著他的眼神專注地看著空氣,一手搭著另一手開始繞。後來爸爸說他應該是在整理網具。對這位生命進入尾聲的獵人來說,捕鳥還是很重要的事。 狩獵 捕鳥 More... 打獵 原住民 阿美族 獵人 都市原住民 2020/06/01 | 芭樂人類學 從「人類世」出發,台灣的原住民族如何理解、回應新冠肺炎疫情? 阿美族祖先以Malifung形式作為與當代生命對話的形式相關不得而知,但在現代面對疫情的處理模式之前,透過歲時祭儀的設計,部落傳統上有回應Malifung的模式,或者是讓族人參與對抗疫情的模式。 武漢肺炎 人類世 More... 原住民 阿美族 Malifung 淨身祭 儀式邊界 社群網絡 社交距離 2020/05/24 | 中國地理學會會刊(在臺北) 紅藜與它們的產地:台灣藜的華麗轉身與地方生活的再連結 紅藜在過去廣為原住民種植。隨著原住民生活領域的遷徙,經濟活動不斷改變,紅藜逐漸成為流傳在少數部落以及高齡農人間的作物。然而,從甚麼時候開始,紅藜竟成為整個台灣社會追逐的農業原料呢? 台東 原住民 More... 紅藜 經濟作物 南迴 小米酒 台灣藜 小米 達仁鄉 2020/05/18 | 李修慧 「原住民族學校法」公聽會:學校該由誰來管、族語門檻怎麼訂才不會「找不到老師」 立法院今日針對《原住民族學校法》草案召開公聽會,「主管機關」及「教師族語資格」成為討論焦點。未來設立的原住民族學校,該由「教育部」還是「原民會」主管?在師資短缺的情況下,校長、教師族語門檻又該訂多高? 原民會 原住民族學校法 More... 原住民族教育法 原住民 教育部 原住民族教育 族語 師資 教育 族語 族語認證 2020/05/16 | Louis Lo 【圖輯】亞馬遜部落700個家庭的護理師,守護族人抵抗武漢肺炎 這名護理師叫做桑托斯(Vanderlecia Ortega dos Santos),又稱為萬達(Vanda),她與鄰居們自願動起來,在當地提供第一線的護理醫療工作,以保護這個傳統部落的700個家庭免受病毒肆虐。 武漢肺炎 新冠病毒 More... 巴西 原住民 醫院 護理師 2020/03/11 | 精選書摘 《繪葉書中的大日本帝國》:殖民地理蕃政策的「近代化」與「皇民化」 看到這些關於台灣原住民的明信片,就會明白日本統治台灣時為何會被說是警察政治,警察出現在明信片中的頻率太高了。穿著白色制服的警察,被模式化為站在近代化最前線的人物。 繪葉書中的大日本帝國 從390張珍藏明信片解碼島國的崛起與瓦解 More... 明信片 二松啟紀 原住民 理蕃政策 井上伊之助 2020/02/18 | 精選轉載 身為航太系畢業的原住民族青年,我對「飛鼠一號」超級火大 從知本光電案、到今天的南田火箭案,問題的癥結根本不在「廠商好不好、友不友善、或是回饋有多少」,而是整體從規劃到執行的程序,到底尊不尊重部落、符不符合原基法的精神。 飛鼠一號 部落 More... 原基法 原民會 同意權 諮商 火箭 南田部落 私人地 2020/02/09 | 芭樂人類學 把「山林」帶回小林:用身體尋回族群技藝(記憶)的大武壠族人 對日光小林的大武壠族人來說,面對「在永久屋裡想家」的困境,他們的解決方法之一,便是跟著耆老的手藝和腳蹤,透過身體的實踐,把「山林」重新帶回到這個只有房子的基地。 小林村 莫拉克風災 More... 西拉雅族 種回小林村的記憶 用手說的故事 大武壠 大滿舞團 大武壠歌舞文化節 傳統服飾 永久屋 2019/12/29 | 精選書摘 《沒有名字的人》推薦序:期許有這麼一天,能夠成為不再被認同困住的人 事實上,無論你是原住民與否,這些經驗其實都沒有離我們太過遙遠。有時候這種人群無法輕易被分類的例子,就很直接地發生於我們的周遭,甚至是在自己的身上。 沒有名字的人 賴奕諭 More... 原住民族 平埔族 族群邊界 菲律賓 南島語族 原住民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