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


2019/09/19 | 李修慧

日月潭邵族「傳統領域」被撤銷,法院認定撤銷合理、邵族敗訴

南投縣政府、飯店開發商、南投縣魚池鄉公所,針對邵族的傳統領域提出訴願,訴願結果出爐,確定撤銷邵族「傳統領域」公告。但這次的爭議可能是因為,原民會、魚池鄉公所、南投縣政府,都沒預想到受到傳統領域影響的單位會有那麼多。

2019/09/19 | 李修慧

獵人最怕的不是毒蛇猛獸,而是警察——台灣如何讓原住民「自己狩獵自己管」

嘉義縣阿里山鄒族獵人協會理事長高德生說,「你知道獵人在森林裡面最怕什麼?所有人都以為是毒蛇猛獸,但獵人會跟你說『我最怕警察。』」如今,林務局的新計劃,將改變這樣的現象。

2019/09/15 | 家扶基金會

從事樹皮布工藝八年,阿美族設計師:它讓我感覺與祖先有連結

樹皮布也讓我覺得,我是阿美族的人,因為它讓我找到我很認同自己的部分,在做這個工藝時,我會想像以前的人也在做這個工藝,我跟以前的人是一樣的,覺得自己跟阿美族的祖先是有連結在的。

2019/09/08 | 環境資訊中心

「自己的森林自己救」亞馬遜原民戰士起身對抗入侵者

欣古河盆地是亞馬遜地區最大的盆地之一,隨著美山水壩開闢,帶來了商業和勞動力。主要城市阿爾塔米拉周圍的自治市現在是火災最嚴重的地區。

2019/08/26 | 芭樂人類學

我親愛的原住民青年,是否已下定決心承接上一代的山林知識呢?

是啊,不管是走在法律的前頭,或者是在法律的框架中衝撞、前行,最重要的還是族人與土地之間的連結,那才是最根本的核心。

2019/06/24 | 李修慧

環團進入亞泥股東會抗議,徐旭東:什麼時候停挖,我今天也講不出

亞洲水泥今天舉辦股東會,面對前來抗議的環團及原住民團體,董事長徐旭東表示,停挖後:「那個區域將來會變成一個很好的觀光區,這也沒有不對,我們挖的那個洞,將來會做成一個湖。」

2019/06/02 | 讀者投書

自己的族語自己學?為什麼閩南人、客家人,不能上原住民族語課?

國中時,學校發了族語課程的問卷調查,班上有位女同學勾選要學習原住民族語,不過,學校卻以她不是該族群學生為由,請她改選自己族群的語言。

2019/05/28 | 精選書摘

吳豪人《「野蠻」的復權》:台灣修復式正義與轉型正義實踐的困境與脫困之道

「脫困」的唯一可能,恐怕就是需要台灣人民接受以下的事實:「我們的民主轉型其實並未成功。歷史的不正義不是過去式而是進行式。司法的不正義只是轉型失敗的必然結果而已。」

2019/05/28 | 精選書摘

吳豪人《「野蠻」的復權》:如何證成中華民國法體制下的原住民族人權?

原住民族的諸權利至今未能回復,基本上源自於原住民族傳統規範與現代歐陸市民法體系的衝突對峙;二十一世紀以後的資本主義全球化現象,則又加深了彼此之間衝突的無可調和性。

2019/05/22 | 讀者投書

【信仰碰撞徵稿】不要說「鬼」話:當部落神靈文化與基督信仰碰撞

聖經是布農族語的重要文獻,即使上面所說的是基督教世界和故事,但字句中都隱藏著布農族人的概念與思維。而與此同時,基督信仰有時也是一種壓迫。而這種霸權對於一些族人來說是理所當然的,族群和文化的觀點銷聲匿跡。

2019/05/15 | 精選書摘

《典藏台灣史》(一):「南島之路」讓台灣當代原住民的面貌逐漸成形

而此一外來物品輸入和台灣玉器輸出之間形成的交換體系實有其發展背景,應當是南島人群較早階段遷移或往來所形成的交通體系。這個新形成的交通與交換體系,筆者稱之為「南島之路」,此一環南海東、南半側的交通動線,造成今日台灣南島系原住民的文化與人群構成的重大變遷。

2019/05/09 | 李修慧

原民傳統「槓上」性別平等(下):祭典是男性的主場,文化傳承沒有女性的份

參加祭典、開辦文化傳承班成為許多原住民「找回認同」的方式,但在阿美族部落中,這些「文化事務」的傳承與籌劃,不是所有性別都有機會參與。

2019/05/08 | 李修慧

原民傳統「槓上」性別平等(上):只有男性可以「領唱」,為何卻有個「領唱奶奶」?

傳統「藤編」一直以來就是阿美族男人的工作,但卻有這麼一個「不知好歹」的女性Rara,硬是要學,為了趕走她,幾位耆老一度剪壞她自己編織作品。但現在,身為女性的Rara,是整個部落,唯一傳承藤編技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