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


2023/03/29 | 關鍵評論網 ASEAN:馬六甲

新加坡人如何當上TikTok執行長?周受資被評為「緩解與美國立法者緊張關係的適合人選」

周受資在美國國會聽證會後於社群媒體上引起熱議,一方面新增許多稱他為「爸爸」的粉絲,一方面也有網友質疑周受資的口音聽來不像新加坡人。在海外的中國媒體人對於周受資能以新加坡人身份在中國社群龍頭旗下的TikTok擔任執行長,主因是能藉由新加坡人的身份,擔任美國與中國之間的平衡。

2023/03/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眾院全票通過中國「非開發中國家」不得享優惠待遇,秦剛:中美關係正處在建交以來歷史低點

法案發起人、共和黨籍眾議員金映玉(Young Kim)28日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球第2大經濟體,占全球經濟的18.6%。他們的經濟規模僅次於美國。美國被視為已開發國家,中國也應當如此。」

TNL+ 2023/03/29 | 黎蝸藤

日韓和解不僅是「安倍路線」的勝利,更進一步在「道歉外交」上孤立中國

客觀而言,與其說日本道歉得不夠、賠償得不夠,還不如說在東亞(指中日韓)缺乏化解仇恨的政治氛圍。東亞政治有三個不好的傳統:第一就是實用主義,缺乏原則;第二就是喜歡爭做老大,缺乏和歐洲一樣平等和團結的意願;第三,缺乏妥協的精神,更沒有妥協後就把爭議放下的心態。

2023/03/28 | nippon.com 繁體字

疫情與「住宅過剩社會」:住宅越蓋越多、買房卻更不易,日本如何化解兩難處境?

城市裡興起一波又一波建設高樓住宅的熱潮,郊區的新住宅開發也方興未艾。空置住宅的數量不斷增多,但對於普通百姓來說,買房依舊困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2023/03/28 | Abby Huang

我駐斐濟代表處四年前遭中國施壓改名,斐濟政府宣布:恢復原有名稱及一切外交特權

斐濟前政府幾年前受到中國壓力,於2019年7月總統蔡英文訪問加勒比海友邦時,片面宣布將我駐斐濟代表處從「中華民國駐斐濟商務代表團」更名為「駐斐濟台北商務辦事處」,不過本月卻宣布恢復駐處名稱,外交部表示,「相信中國會有相當強烈的反應」。

2023/03/28 | 吳象元

首道登上Google塗鴉的菲律賓菜餚「Adobo燉肉」,是跨文化料理融合的展現

Adobo燉肉是第一個登上Google塗鴉的菲律賓佳餚,也是一道融合菲律賓本土與西班牙及華人飲食文化的料理,「Adobo」這個單字在2006年12月還首次被列入牛津英語詞典之中。

TNL+ 2023/03/27 | 許劍虹(Samuel Hui)

向梁元明前輩道別:中英合作的最後見證者,代表國民黨與馬共合作抗日的老兵

今年3月3日,高齡102歲的老兵梁元明先生在台灣去世,他是中華民國境內僅存的最後一位136部隊老兵。136部隊是英國特別行動處二戰期間在東南亞活動時的代號,由於東南亞有許多華人,當時中華民國派員協助英國在當地的抗日行動,80年前自告奮勇下南洋擔任通訊兵的梁元明就是其中一人。

2023/03/27 | 歪脑|WHYNOT

亞洲金融中心之爭:香港真的會被新加坡和上海所取代嗎?

香港優勢則如過往一樣,金先生指出,「阿爺」要中資公司在香港上市這個情況暫時仍會繼續,中國地大脈博,只要「流少少去香港已經夠吃」,但離開香港的人才資歷卻難以修補,未來香港的勞動力將會出現明顯的變化,香港文化將會因而逐步改變。

2023/03/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韓國生育率連續10年OECD吊車尾,近半數上班族不敢請育嬰假

韓國勞動部近期就工時限制公布修法預告,擬將現行每週最高52小時延長至69小時,可能使韓國生育率狀況更加惡化。職場慣老闆119批評,「就算每週只工作60小時,也相當於平日5天都要工作到11點才能下班,到底誰會想生小孩」。

2023/03/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泰國大選:流亡前總理表示若能返泰願入監服刑,總理帕拉育獲提名競選連任

塔克辛24日在日本接受《共同通信社》(Kyodo News)專訪時表示,如果他可以返回泰國的話,他已經準備好在監獄服刑。塔克辛表示,他已經在外面服刑了16年,因為他無法和自己的家人相聚,「我已經受苦夠久了,如果要在一個小監獄服刑,我是ok的。」塔克辛表示,在監獄服刑不是他該付的代價,但是他願意這麼做,因為他想和他的孩子還有孫子孫女相聚。

TNL+ 2023/03/26 | 張雅粱

印尼活遺產「哇揚」是老少咸宜的偶戲演出,位於老城區的博物館更值得一看

印尼的哇揚因地、因戲而衍生出多種戲劇形式,主要可分為四大類:皮影戲、木偶戲、人偶戲及畫卷戲;哇揚木偶劇團於2008年更被收錄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無形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23/03/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中關係低潮又逢蔡總統過境美國,拜習通話的機會窗口恐「開得慢、關得快」

拜登若能與習近平通話固然會是重要的起步,一旦實現,將是兩人自去(2022)年11月在印尼峇里島出席20國集團(G20)峰會後首次公開互動。但消息人士透露,即便美方外交人員努力,中方仍對安排拜習通話興趣缺缺。

2023/03/25 | 吳象元

動物非法販運在東南亞:從泰國寺廟消失的千隻恆河猴,到美國實驗室捲入的非法走私獼猴案

泰國黎府的Tham Pha Mak Ho寺廟,長期以來都是恆河猴固定的居所,僧侶們和遊客都會來餵食香蕉和種子。近幾個月,當地人注意到猴子數量從約三千隻減少到只剩下約200隻,當地官員表示正調查這個謎團,動保人士則認為有可能和動物非法販運有關,而近期美國查爾士河實驗室,也捲入一起東南亞非法販運獼猴的案子。

TNL+ 2023/03/25 | 劉明芳

每個南洋印尼華人家庭都有專屬的滷肉味道,就連長期殖民當地的荷蘭人也為之著迷

雖然印尼人口八成信仰伊斯蘭教,仍有兩成人口為非穆斯林。例如北蘇門答臘原住民巴塔克族、蘇拉威西島原住民美娜哈莎族 、峇里島人等,前兩者信仰基督宗教,後者信奉印度教,其日常飲食,豬肉是蛋白質的重要來源之一,而每個南洋印尼華人家庭,更有專屬的滷肉味道。

2023/03/25 | ASEAN PLUS 南洋誌

【東南亞週報】越南迎接史上規模最大美商代表團|遊客為天文奇景訪吳哥窟|美將提新一輪對緬制裁

由美國52家企業組成的商業代表團於本週出訪越南,產業別涵蓋國防、科技、製藥及食品等,包含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臉書母公司Meta、網飛(Netflix)和波音(Boeing) 在內。美國東協商務委員會的越南代表 Vu Tu Thanh 表示,此次參訪越南的商業代表團規模為近30年來最大。

2023/03/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更新)選戰期間稱「小偷都姓莫迪」,印度法院判決拉胡爾甘地誹謗罪名成立,被取消國會議員資格

本案源自於2019年選戰期間,現年52歲的拉胡爾當時曾說,「怎麼那麼剛好,小偷都姓莫迪」。這番言論被認為意在詆毀後來壓倒性成功連任總理的莫迪。政府官員也批評,拉胡爾此言是針對所有以莫迪為姓、較低種姓階級的集體抹黑。

2023/03/24 | 美國之音

羅興亞難民有望回家?為何中國會介入緬甸羅興亞問題

羅興亞人在2017年遭緬甸軍方屠殺與驅離,大批羅興亞難民流落至孟加拉的難民營。近日緬甸軍政府發言人紹敏通對法新社表示,軍方將通過一項試驗遣返計劃,接受約1000名羅興亞難民回國。學者指出,軍方此舉背後有來自中國的壓力,但未來中國能否在解決難民困局上扮演關鍵角色,仍有待觀察。

TNL+ 2023/03/24 | Jack Huang

連嘟嘟車也要全面電動化,泰國政府「3030政策」要如何發展電動車產業?

被譽為「東方底特律」的泰國,在擁有多年傳統汽車製造產業鏈的基礎下,近年也搭上發展電動車的熱潮,泰國政府在2021年中出台的「3030政策」就指出了,2030年以前,要達到至少30%的出廠汽車要是電動車(約莫75萬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