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


2022/06/03 | TNL 編輯

美國國務院悄將「不支持台獨」放回美台關係論述,國際專家如何看待白宮近日表態?

5月初移除相關字眼後,國務院5月28日竟再次悄悄更新美台關係現況論述,重新放回美國「不支持台獨」、「反對任何一方改變現狀」等文字,針對近期拜登本人和白宮方面的發言與舉動,國際專家覺得美國真的要轉為「戰略清晰」了嗎?

2022/06/03 | 霧谷晶策

認為美國能靠「印太經濟架構」填補戰略缺口,顯然是過度樂觀了

目前看來《印太經濟架構》是相對鬆散的經貿合作機制,目的是為了吸引更多印太國家加入架構,制定供應鏈上的標準,未來長期將有別於中國供應鏈的標準,以利美國與中國結構性的競爭,並非傳統定義的自由貿易協定。

TNL+ 2022/06/03 | 張雅粱

「在地」才能感動人心:從「那伽神像之家」看泰國工藝與在地智慧

那伽工藝是泰國實踐在地智慧的案例之一,製作過程中,藝術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透過他們所創作出來的那伽,包含了泰式設計與地方文化

2022/06/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小馬可仕外交政策求「美中平衡」,中國官方智庫創始院長:不要選邊站很重要

根據小馬可仕現階段發言,未來菲美關係預計較杜特蒂在位時緊密。針對南海仲裁,小馬可仕也說:「我們將利用它持續主張我們的領土權利。」明顯與杜特蒂政府擱置爭議以修補菲中關係的態度不同。

2022/06/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獨立參選曼谷高人氣市長上任,曾向台灣借鏡電子化政府概念

查察3年多前曾造訪台灣並拜會政務委員唐鳳,當時查察認為台灣的零時政府(g0v Community)是很好的意見交流平台,很多國家都有類似的平台,但泰國還沒起步,他認為泰國在這部分可向台灣學習。

2022/06/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分析師:中國持續操縱輿論、散播不實訊息,離間太平洋島國與美澳台

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分析師強生(Blake Johnson)提到,中國帶動輿論風向的手法,包括散播不實訊息(disinformation);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2011年索羅門群島反政府暴動後,中國隨即製造輿論,指控澳洲、美國和台灣在幕後煽動。

2022/06/02 | TNL國際編譯

澳洲可能結束120年君主立憲?回顧1999年「澳洲共和國」公投為何失敗

儘管總理艾班尼斯在競選時期沒有承諾將舉行共和國公投,但諸多共和國支持者仍相當期盼公投的來臨,以往的澳洲工黨領袖亦曾允諾將辦理公投,以此決定是否廢除澳洲採行的君主立憲制度。

2022/06/02 | TNL 編輯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工商界肯定政府開啟談判大門,紐時評「欲對抗中國在亞太的影響力」

《紐約時報》認為,此舉意在挑戰中國貿易作為、對抗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可能引發北京不滿。蔡英文總統說,在倡議啟動之後,未來台美雙方將開始進行談判,目標是雙方達成高標準且具經濟意義的貿易協定。

TNL+ 2022/06/02 | 吳瑟致

中國挟「安全協議」東進太平洋的野心,已被強化島鏈封鎖策略的美澳看破

問題是,印太地區任何一處爆發衝突,都會影響到其他區域內的國家,中國想利用「安全協議」的動作已被看破手腳,美、澳、紐猶如睡醒的獅子,中國想得寸進尺恐怕不太容易。

2022/06/0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鄧振中宣布啟動「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學者:重要性遠大於助台納入印太經濟架構

中經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李淳強調,新倡議的重要性遠超過台灣能否加入IPEF,從美國決定將與歐盟談論議題也和台灣討論可發現,「我們的重要性比以前大很多」;若只在乎新倡議是否有助台灣加入印太經濟架構,其實「有點太小看了」。

2022/06/01 | 關鍵評論網 ASEAN:馬六甲

設新省份能帶動發展?巴布亞省長批印尼中央政府「新三省」計畫未徵詢在地人民

印尼政府將在巴布亞建立新的三個省份,希望可以為當地帶來經濟發展。但當地人民認為政府的計畫沒有經過討論,且沒有足夠資源來施行,省長恩訥貝亦不認同政府的做法。

TNL+ 2022/06/01 | 李烈寬

為何穆斯林允一夫多妻?從納吉「再娶疑雲」看馬來西亞伊斯蘭家庭法的建構與爭議

1984年版的馬來西亞伊斯蘭家庭法第23條文規定,已有婚約在身的穆斯林男性要娶第二任妻子,必須取得所有已婚妻子與伊斯蘭法庭的同意,但1994年與2006年的修正案卻下修了門檻,不必經過元配的同意,被認為加劇了性別不平等的現象。

2022/06/01 | 美國之音

小馬可仕6月底就任,專家:菲律賓可能在維持跟美國同盟下「親中疏美」

學者認為,儘管在競選時一般人對小馬可仕的普遍看法都認為他「親中」,但與杜特蒂相較,應不會有杜特蒂經常表現出的那種「反射式的反西方情緒(reflexive anti-Western sentiment)」,即便小馬可仕或許會更靠近中國,他還是會願意與美國接觸並保持同盟關係。

2022/06/01 | 讀者投書

「印太經濟架構」成為美國印太戰略抗中最前線?實際力道恐怕不如預期強硬

IPEF被視為美國為彌補退出CPTPP之空缺而建立之架構,也在本次拜登亞洲行扮演重要角色,但它與CPTPP和RCEP有什麼不同,學者專家們又是如何看待IPEF對印太戰略的影響和台灣在其中的角色呢?

2022/06/0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日本開放邊境拚觀光,台灣旅客「日本LOSS」症得救!

疫情期間,有不少台灣人覺得自己患上「日本LOSS」症(因無法去日本而有失落感),在社群網站上傳以前在日本旅遊拍攝的美食、美景、櫻花、紫藤花照片,很多也台灣網友「接龍」上傳充滿回憶的遊日美照。

2022/06/0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緬甸瓦邦叛軍籲軍政府與反政變戰士和談,仰光公車站遭炸彈攻擊1死9傷

瓦邦聯合軍活動範圍大致侷限在緬甸北部與中國接壤的自治地區內,去年緬甸軍方發動政變後,迄今幾乎未曾介入軍政府與支持翁山蘇姬的平行政府引發的戰鬥。

2022/06/01 | Nina

印尼「建國五原則」,竟是首任總統蘇卡諾被流放於小島時的啟發

恩德島當時是一個只有大約5000人的小地方,大多數人都是天主教徒,教育程度較低。蘇加諾最初因為與知識份子朋友的分離而感到孤獨,但他開始慢慢與當地人打成一片。蘇加諾信仰伊斯蘭教,但在流放時期研究了基督教和天主教,這讓他意識到印尼人民的廣度和多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