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勞工


2023/11/27 | 讀者投書

移工真的可怕嗎?(下):反印度移工為什麼被視為一場種族歧視運動?

許多社群媒體上瘋傳印度是「性侵大國」、印度移工等於性侵預備軍等輿論,然而,卻鮮少人去討論印度國內的犯罪率,以及其他來台工作移工的犯罪率問題。開放更多的外籍移工或許會使民眾在心理上產生恐慌,但比起反射性偏見地的去看待一個政策是否妥當,我們更應該謹慎地拿出實證,以理性思考的方式來檢視整個政策脈絡。

2023/11/27 | 讀者投書

移工真的可怕嗎?(上):移工困境顯示出台灣人的險惡

移工來台,外要受到大眾的不理解,內要受到母國與台灣仲介的雙層剝削,更可能面臨雇主身心理的暴力而孤立無助。即便如此,他們仍舊盡其本分,為了養活南洋的家人。就算真的忍受不了,為了自由而逃出地獄職場,他們多也不染黑這塊土地,而是沒沒無聞的在這裡定居下來,期盼有天得以重見光日。

2023/04/27 | 關鍵特務

一次救援一個孩子,直到每人都有亁淨水可喝!

每年有140萬人死於與水、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不良有關的疾病。全球仍有6億兒童缺乏安全管理的飲用水,11億兒童缺乏安全管理的衛生設施,這些孩子需要大家的幫助,一起加入救援行動,一次救援一個孩子,直到每個孩子都有亁淨水可喝!

2023/11/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私大58校30年未調兼任教師鐘點費,高教工會申請金氏紀錄;教育部:32%私大兼任教師鐘點費高於或等於公立

高教工會指出問題關鍵,在於教育部對私立大專鐘點費採取「脫勾」的模式,允許私校依照財務狀況自行決定是否調整。即便政府祭出補助,還是有高達58所持續採用30年前(1993年)的鐘點費數額。

2023/11/15 | Roy Ngerng

工時超長、薪資倒數:與先進國家相比,台灣醫護人員過勞情況有多嚴重?

只要政府繼續將商業利潤置於勞工的生命之上,那麼台灣的醫師、護理師和所有勞工都將繼續過勞、薪資過低和受到剝削。而當我們要求台灣的醫療人員在低薪的情況下懷著「功德」工作時,就是在告訴他們,我們相信商業利潤比他們的辛勤工作更重要。

2023/03/03 | 廣編企劃

不計回報的默默耕耘者,與《HERSHEY’S 好時》 一起看見她和她的故事

順應「38國際婦女節」《HERSHEY’S好時》推出四位傑出女性的特殊包裝和她們的故事,從中帶領大家關懷島上的植物(樹醫師詹鳳春),島上的動物(黑熊研究者黃美秀),環繞全島的海洋(海洋倡議家張卉君),以及在島上生活的人們(棒球女主審劉柏君)的大小事,期許她們所堅信的希望,守護,熱情與改變,能在你我日常裡的每一天持續、不斷地播下溫暖正面的種子。

2023/11/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部立、公立醫院護理人力保衛戰:明年起加薪4%、提高夜班費,平均年薪可望70萬或更高

即使未在今年調薪行列,所有部立醫院護理師都將於明(2024)年1月起配合政策調升4%薪資,不論是否具公職身分,全數調薪。衛福部醫福會副執行長楊南屏說明隸屬衛生福利部各大部立醫院,護理人員是公職人員占比26%、其餘74%非公職。

2023/11/06 | Roy Ngerng

台北的房價、物價都比東京貴,但台灣的基本薪資和平均薪資為何遠遠落後?

東京的平均工資能滿足基本生活費用需求的175%左右,大阪的平均工資約為160%。這意味著除了滿足基本需求,這兩個城市的平均工資勞工還有大約65%和50%工資可以存下來或用於其他目的。然而在高雄,平均工資僅占基本生活費用需求的110%,在台北平均工資甚至只夠支付基本生活費用的70%左右......

2022/12/27 | 廣編企劃

打造友善育兒職場,優化企業競爭力座談

台灣面臨嚴重的少子化問題,對於企業而言亦是沉重的打擊,顯見友善育兒的各項政策若缺乏誘因,生育率仍會直直落。本次座談分享企業如何將少子化危機化為轉機,呈現少子化危機對勞動市場的影響,打造友善育兒職場,優化企業競爭力。

2023/11/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旅宿頻喊開放移工:飯店高層稱缺工關鍵是輪班機制、經濟市場轉變,學者擔憂排擠本國勞力和薪資水準

旅宿業面臨史上最大缺工潮,飯店高層分析,少子化伴隨疫後經濟市場轉變,科技業挖走製造業人力,製造業再挖走旅宿業和餐飲業人才。再加上輪班工時不友善,旅宿業已非求職者首選。旅宿業呼籲引進外籍移工填補基層人力,但學者擔憂移工排擠本國勞工與薪資水準,呼籲開發如新住民、二度就業人士等潛在勞動力,導入更多工具減輕勞務,比拉高薪資更有用。

2023/11/02 | 吳象元

為何以色列有泰國及菲律賓移工?被引入取代巴勒斯坦勞工,卻成以巴衝突下的犧牲者

自今年10月以巴衝突爆發後,滯留當地的移工處境成為焦點,特別是有許多泰國移工,在這次衝突中被巴勒斯坦遜尼派組織哈馬斯扣為人質,也有許多菲律賓照護者或醫療工作者,在身處砲火的環境卻仍選擇留下。

2022/07/26 |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108課綱首屆高中生不只玩IG和抖音,還會組團解決社會問題!

108課綱首屆高中生今年畢業了,很多人在質疑談了那麼多素養教育、推了那麼久的自主學習,到底有沒有用?或許觀察這場集結了116隊、來自台灣各縣市、甚至還有越南胡志明市跨海參賽,將近500位中學生報名的「Social Designer 2022 中學生社會設計個案挑戰賽」中,能看到一絲希望。

2023/10/3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多家私立醫院加薪搶才盼紓解護理人力荒,薛瑞元:各部立醫院宜各自評估

儘管醫院紛紛祭出加薪,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紀淑靜27日下午接受媒體電話聯訪時強調,很滿意醫院響應,更希望政府能加強力道、展現誠意,公會訴求盼由政府編列預算,補助每人每月加薪1萬元、至少2年。

2023/10/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移工萬聖節遊行高喊「沒有甜頭,只有苦頭!No Treat Only Trick!」,籲廢除吸血仲介制度

台灣移工聯盟在台北車站前舉辦記者會,移民移工服務中心主任劉曉櫻指出,從1992年政府制定「就業服務法」,確立由私人仲介公司引進、管理移工的制度以來,仲介公司就長期壟斷相關資源,掌握資訊落差,從中營利。今天移工扮鬼上街,是為逃避長期吸取血汗錢的「仲介鬼」;沿街發放「苦糖」,則是盼大眾也品嚐看看心中的苦,一同呼籲政府肩負起應負的責任,廢除仲介制度。

2022/06/07 | 廣編企劃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你也可以是「社內創業家」!德州儀器擁抱主人翁思維,助年輕人在職涯首站創造個人價值、站上世界舞台

半導體產業大缺工潮來臨,「高薪搶人才」成為全民關注的唯一焦點。畢業即在德州儀器服務的台灣業務總經理馮偉意,以過來人經驗分享,對於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來說,除薪資福利不能委屈外,企業提供的資源及舞台更是在職涯發展中的致勝關鍵!你不僅要贏在起跑點,更要將眼光放遠成為職場最後的贏家!

2023/10/26 | 讀者投書

基本薪資連七漲為何民眾感受不到?和日韓相比台灣有一個最基本的劣勢

基本薪資的調整,對於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以及某些長期超低薪的族群來說確實會有幫助。但由於物價的漲幅太高且台灣的基本薪資長期過低,導致就算多次調薪還是遠低於國民所得將近的國家。而和韓國和日本相比,台灣還有一個最基本的劣勢,就是台灣的法定基本薪資實在太低。

2023/10/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23諾貝爾經濟學獎議題上演:女性勞動參與率溜滑梯,台灣33萬女性為照顧家人退離職場

主計總處進一步調查女性退離職場、成為非勞動力的原因,結果顯示,關鍵是「做家事」以及「照顧家人」的比率,女性都大幅高於男性;凸顯即便女性投入職場相當普遍,「主內」的責任還是多落在女性頭上,甚至權衡之下,做出退離職場的選擇。

2022/04/29 | 關鍵特務

不看履歷、還能挑主管面試?七、八年級幕僚談布爾喬亞公關顧問育才之道

作為深受新生代喜愛的公關顧問公司,布爾喬亞打著「擁抱青年、創造時代」的旗幟,透過組織設計、文化形塑,發展了一套獨特的「用人戰略」,也在市場上雕塑出新型態的公關顧問產業想像。

2023/10/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醫療人員上街爭勞權,變裝諷職場「累到變成鬼」,護理人員夜班費補助最快明年1月上路

對於增護理夜班費,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理事長趙麟宇說,加護病房、急診室等工作也相當繁重,增夜班費反會造成護理人員彼此矛盾,讓白班人員覺得「難道我做的事情不夠多嗎?」且醫療人員薪資低、勞動條件差,無法報加班、要做評鑑等情況時有所聞,應該全面提升職場待遇。

TNL+ 2023/10/22 | 傅紀鋼

餐飲業內場缺工誰的錯?內場薪水不到四萬的確很低,陶晶瑩被罵「慣老闆」活該

從數據看不出勞工的心態,所以業者與日子過得好的人會罵勞工,認為勞工只想賺快錢,當網紅、跑外送,不然就是在家躺平,全都不認真就業。但資方與好事民眾忽略一件事,就是當事人的處境。面對物價狂漲、房租飆漲,許多原本南下北上到都會區打拼的服務業勞工,疫情期間常常撐不住,不是回鄉躺平,就是換到更偏遠(便宜)的地方居住,然後被迫轉業,設法活下去。

2022/04/27 | 關鍵特務

技術員負債百萬、每月入不敷出,如何一年後翻身?

年輕的債務族不在少數,可能是學貸、家庭因素或龐大的生活開銷,本篇以經驗談規劃了十大步驟,建議理債前先有明確的財務藍圖,重新思考收入與支出,讓複利思維發揮效益。

2023/10/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調查:10月缺工108萬人再創高,住宿餐飲業居首;全產總反對開放旅宿業移工,籲政府勿當低薪幫凶

政府研擬開放住宿業移工,104人資學院總經理花梓馨表示,45歲以上的中高齡求職者超過150萬人,求職意願也高於45歲以下,但企業對於招聘中高齡員工態度偏保守;開放移工短期或許可解決燃眉之急,但長期而言,可能會產生薪資差異問題,並減少企業聘僱中高齡者的意願。

2023/10/17 | YU CHU

百萬YouTuber HOOK剛贏得走鐘獎就爆勞資糾紛?「非自願離職」「資遣費」引發兩派網友熱議

擁有百萬訂閱者的知名YouTuber HOOK甫榮獲第五屆走鐘獎「最佳年度個人創作者」獎項,然而,卻捲入一宗勞資糾紛,引起了大眾的關注。對此,16日HOOK也在個人Instagram限時動態回應,表示年初就發現Lala狀態不佳,年中會談時曾找對方約談,並提出再磨合一段時間,但Lala卻表示「「如果這樣不如直接離開休息」,最終尊重Lala的離職意願,並支付當月完整月薪以及資遣費。

2022/02/15 |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活動快報】和未來大人物SALU林子竣,一起挑戰「把夢想當飯吃」

未來大人物、YouTube創作者「SALU」,在累積近17萬粉絲後,突然按下網紅暫停鍵,但那句「人生好難,但很好玩!」的熱血精神不滅。今年「SALU」創辦人林子竣和微亮計畫創辦人許恆愷Jacob發起「把夢想當飯吃」挑戰賽,走過追夢迷網的兩人,更懂得圓夢路上的酸甜苦辣,以「夢想能當飯吃前,我先吃麵」為發想,與參賽者一起直面夢想的可行性。

2023/10/16 | 518職場熊報

勞工「體檢」和「健檢」差別在哪?費用是雇主負擔嗎?兩張圖表一次看懂

當你面試上一份工作,在到職之前都需要去做健康檢查,但你知道「勞工體檢」跟「勞工健檢」差在哪裡嗎?在做這些檢查時有沒有需要自費,還是公司有義務要出錢呢?

TNL+ 2023/10/13 | 胡芩

2023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戈丁的最大貢獻,就是讓我們發現「女性的時間比男性更不值錢」

戈丁的研究突顯了我們社會持續追求性別平等的重要性,以確保女性擁有更多的機會和資源,實現職業生涯中更大的成功。這讓我想到上個月底總統候選人提出凍卵補助是為了解決「少子化」,但多數女性面臨的問題是在可以生育的年齡需要選擇是否留在職場,而非缺少凍卵的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