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


2023/05/24 | 精選書摘

《外語腦升級革命》:你聽過「外語三八法則」嗎?依初、中、高級選擇該背的單字

你以為學語言一定要有天生語感嗎?你以為一定要去留學或旅居海外才能學好外語嗎?你以為只要上補習班或買教科書就能保證拿到證照嗎?擁有多張最高等級外語證照的Zack老師告訴你,唯有認清自己的程度,掌握學習訣竅,搭配科技實作,無論背單字、習文法,聽說讀寫(打),都能事半功倍!

2023/05/05 | 精選轉載

有人認為不需要再學習外語,以後用AI翻譯就可以了,我認為這完全錯誤

最近許多論調指出,人類不需要再學習外語,畢竟以後用機器翻譯就可以了。我認為這完全錯誤,我堅信語言學習只會因為AI而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學習一種新的語言,不只是為了表面上淺層的溝通。多學習一種語言,最重要的是多學到一種新的思考方式,以及浸潤在語言背後代表的各種文化。

TNL+ 2023/05/04 | 留德趣談

在外地,常被人問到粵語是否有自己一套文字

沒學過中文的人,要是能夠分辨正體和簡體,已是十分厲害。很多來港多年的外國人,要是給他們兩個招牌或兩篇文字,分辨哪是正哪是簡,相信很多人都未必做到。

2023/05/01 | 今周刊

韓流、K-pop引爆全球韓文學習熱,中國形象不佳拖累學中文意願

近幾年受韓國影視影響,全球年輕哈韓族越來越多,不僅帶動了韓國流行文化向世界輸出,也開啟了全球韓文學習風潮。整體外語學習環境中,日文雖然仍佔大宗,但韓文頗有超越之勢……

2023/04/26 | 讀者投書

從「土豆」到「巡飛彈」:中共用語的蓄意入侵,不能以「語言文化自然流變」一概而論

今天的中華民國國語面對的入侵狀況,乃是敵對政權為了共產主義的統一世界語言大夢,有意識有意圖地破壞原有文化、歷史脈絡,甚至曾經計畫要徹底消滅這個語言,現在從民間到政府都可見到為中共用語入侵辯護的意見,但面對這種政治行為,豈能以「語言文化的自然流變」一概而論?

2023/04/22 | 方格子vocus

清末中國也打過一場類似「土豆=馬鈴薯」的語言認知戰,結果尷尬又值得借鑑

筆者出身語文科系,相當清楚語言並非中性的工具,而是實實在在制約著使用者。但縱然是從文化認同的角度看,要從語彙選擇過渡到政治認同與政治體制的改變,乃至生活方方面面的轉換,那是極大的跨越。

TNL+ 2023/03/28 | 留德趣談

德文「朋友」有Freunde、Bekannte之別——在外國認識當地朋友

有時在德國的社交場合,見到一些當地人對很多國家都認識深厚。問及原因,他們都會說因為有當地朋友。其實有朋友不代表了解深入,還要看自己的求知欲。

TNL+ 2023/03/28 | 留德趣談

聽貝理雅講英文,憶起兒時

不同人物都有地方口音,與學校所教的英式口音和標準普通話大相逕庭,唯讀貝理雅是講接近Received Pronunciation的英式英文,在向英國國民致詞時咬字清晰,所以連我一介小學生都略為聽懂,至少覺得這是英文。

2023/03/27 | 高重建

開箱文:比較WordPress AI翻譯外掛三巨頭

比較三大外掛,WMPL在數據庫新增表格儲存翻譯內容,增加系統負擔;Polylang維持數據庫結構沿用現有表格增加紀錄,不怕拖慢系統;Weglot最極端,把翻譯內容全部存於自家雲端,毫不增加用戶伺服器的負擔,但也因此,用戶一旦退訂就會失去所有翻譯內容。

TNL+ 2023/03/25 | 留德趣談

Student*innen是甚麼?對於非母語者,有些問題被誤會是「阿茂整餅」

在外地生活,聽著非母語時,使人思考到同一個字詞可有不同意思。德國人說話直接,說「不好」時,或許代表其實你已做得不錯,但仍有些欠佳之處;然而華人說話較婉轉,很少直接說對方做得不佳。而一些歐洲語言的字詞亦常被華人誤解。例如

2023/03/22 | 精選書摘

粵語「鬼」與「死」的故意不忌諱

一方面,粵語使用者對「死」字與「鬼」字十分忌諱,特別不會在靈堂及醫院等場合用上。但另粵語人士慣以「鬼」與「死」字組成更具深層意義、形象生動傳神的「慣用語」。正解釋為何粵語人士忌諱「死」與「鬼」的同時,又會常提及二字。

2023/03/22 | 精選書摘

崩口人忌崩口碗!香港粵語忌諱是怎樣煉成的

香港醫院某些病房不設與「死」字近音的「四」號房床。原因是不想病人看到「四」而聯想到「死亡」。又如在新年時醫護界人士不喜歡「生意興隆」,因為醫院「生意興隆」代表很多人將會受傷及生病,對醫護界而言屬忌諱。再如新年時不應祝金融界人士「新年快樂」,因「樂」與「落」同音,他們忌諱股市「快落」。

2023/03/21 | 方格子vocus

奧斯卡影后楊紫瓊的得獎感言中,「give me a leg up」有什麼雙重意義?

楊紫瓊在奧斯卡的致詞,其實暗藏玄機。楊紫瓊是武打明星,憑藉著俐落的身手在影壇打出一片天,因此說到腿(leg),會令人聯想到她的拳腳功夫。而香港又是她的武打生涯啟蒙之處,所以她說香港give me a leg up,不僅恰如其份,還會讓人的腦袋浮現出她的亮麗功夫身影。此外,說到腿(leg),又讓我想起楊紫瓊在拍李安《臥虎藏龍》的故事。

2023/03/19 | BBC News 中文

解碼「夢的語言」:做了多語並用的夢,對我清醒時學外語有幫助嗎?

如果你會說不止一種語言,也可能會有類似的經歷,它們在你的睡眠中攪合在一起。我自己的夢裡經常用英語 ——那是我在倫敦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語言,還有我童年時的語言德語。但是,我們的大腦如何、以及為什麼,會想產生這類多種語言並用的夢呢?它們對現實生活中我們的的語言技能會產生影響嗎?

TNL+ 2023/03/16 | 留德趣談

低地德文是方言,還是語言?

學習德國的地方語言,都需要恆心和耐性。然而掌握了標準德文,一切都不會是難事。用地方語言與當地老年人談話,對方都會把你當成摯友。

2023/03/16 | 高重建

ChatGPT vs 專業翻譯:質量相若,效率千倍,成本十萬分之一

我完全沒有專業翻譯員開天殺價的意思,他們的確需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然而一本書帶給我的收入只有幾萬港元,平均每字收入不到0.4港元(1.5台幣),就算我分毫不要全用作翻譯,也遠遠負擔不起市場價。客觀結果是,世界上的絕大部分作品,都沒有獲翻譯的福分,而AI馬上要改變這一點。

2023/02/25 | 德國之聲

如何讓孩子在多語環境中自然成長?日常對話可以多語混合使用嗎?

越來越多的孩子同時學習兩種或更多的語言,這樣的多語言教育如何運作?為什麼它沒有所謂「完美的策略」,甚至還允許混用不同語言?

2023/02/21 | 讀者投書

慣老闆、翻白眼、心好累⋯⋯上班族內心OS抱怨用英文學起來!

在公司時常會遇到一些讓人傻眼或想吐槽的情況,這時候很多OS、跑馬燈就會在心中循環撥放,但你有想過這些台式用語也有相對應的英文俚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