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醫療


2023/08/04 | 方格子vocus

台灣嬰兒死亡率曾令蘇貞昌大喊慚愧,從宏觀與微觀角度分析有哪些可能原因?

導致台灣高嬰兒死亡率的因素相當多元,若以因果的順序性而言,邏輯上是晚婚影響了產婦的年齡,而高齡推升了人工生殖的比例,進而影響嬰兒早產等情況,外加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等其他社會經濟因素差異,以致嬰兒死亡率難以控制。不過,其根本原因也許還是造成人們不想早婚、不想早生的社會經濟因素。

2023/08/0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公司推「血液檢查」測阿茲海默症,可在症狀出現前驗罹病風險

這個價值399美元(約新台幣1萬2644元)的檢測稱為AD-Detect,在Quest Diagnostics宣布這項消息前,美國監管機關本月稍早宣布日本衛采製藥(Eisai)與合作夥伴美國藥廠百健(Biogen)研發的藥物Leqembi,可移除大腦中的β澱粉樣蛋白,已顯示能減緩阿茲海默症初期病患的病情發展。

TNL+ 2023/07/31 | TNL國際編譯

迷幻藥復興:裸蓋菇素、搖頭丸醫療合法化,對治療憂鬱、焦慮或成癮真的有效嗎?

無論你是對迷幻藥躍躍欲試或是深表擔憂,民眾對該藥物的擴大接觸都將是一場難得的經驗。未來,若迷幻藥服用後的健康得以被確保、風險也能進一步降低,迷幻藥或許將不再侷限於實驗室和精神病學研究中,而是作為一種奇異、迷人,雖然時有風險卻意義深遠的神奇藥水,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

2023/07/25 | TNL 編輯

登革熱本土病例累計630例、出現首例死亡,疾管署提醒:颱風後病媒蚊指數會飆高

颱風杜蘇芮逼近,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提醒,登革熱疫情持續處於上升階段;且研究顯示,颱風後2週因為積水容器增加,是病媒蚊指數最高的時候,提醒民眾在颱風前後落實環境清潔工作,清除孳生源,疏通戶外水溝、避免積水、確實刷洗並瀝乾容器;清理家園勿穿拖鞋或赤腳,避免感染,並可利用漂白水消毒。

2023/07/24 | 健康醫療網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霧煞煞?一篇看懂門診藥品、急診收費調整這樣算!

7月新制上路後,健保門診藥費、急診部分負擔調漲,推估約845萬人會受影響。讓我們一起看看健保部分負擔新制有哪些改變?你會不會受到影響呢?

2023/07/22 | 精選轉載

身為一名急診醫師,我曾經在危急時刻被護理師救過,還是兩次

這兩位人員都已經離開了他們的崗位,醫院可能永遠無法了解到他們失去了多麼寶貴的人才。每年雖然會有新的員工來填補空缺,但這樣的豐富經驗能輕易被替代嗎?衛福部試圖透過擴大護理學系的規模和增加考試次數,來解決護理師職燈比例低下的問題,卻忽視了護理人員的待遇和工作環境的惡劣。

2023/07/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真「天選之人」?研究揭特定基因變異者,確診COVID-19未發病機率高8倍

之前的研究發現COVID-19確診者平均約有20%沒有症狀,為弄清何以有人能無懼染疫,研究人員將目光投向扮演人體內識別、對抗病原能力關鍵角色的人類白血球抗原(HLA)基因。研究結果對疫情期間存在所謂「天選之人」提供第一份可能的解釋。

2023/07/19 | TNL 編輯

高雄冰店驗出沙門氏桿菌:44人就醫症狀穩定緩解中,衛生局啟動全市冰店專案稽查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指出,攝氏7到60度是「危險溫度帶」,許多細菌都能生長繁殖;夏日天氣熱,建議不論熟食、冰品或飲料,都要在1小時內吃完,否則就要放入僅有4度的冰箱抑制微生物孳生,或加熱到70度以上殺菌。

2023/07/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登革熱本土病例累計425例創近10年同期最高,醫師:無症狀感染者多形成防疫盲點

成大醫院副院長柯文謙說,一般而言,個案在被病蚊叮咬後,大約會經歷4至7天潛伏期,才會進入大約1至10天的高燒、畏寒、骨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的發燒期,部分病人還會有腸胃道症狀,如噁心、嘔吐、厭食,大約3、4天開始會有皮膚疹,這期間臨床醫師較容易判斷是登革熱。

2023/07/14 | 精選轉載

香港讀醫三難

學醫難,難在一旦初心錯了,到頭來不但苦了自己,也誤了病人。

2023/07/11 | 賴明君

糖尿病、減肥藥物疑似導致自殺念頭,歐洲藥品管理局將調查

冰島藥品管理局表示,有2位民眾在服用了糖尿病藥物胰妥讚後,有了自殺的念頭;另有1位民眾在使用減肥藥物善纖達後,產生了欲自我傷害的想法。《路透社》的報導指出,減肥藥物與自殺想法間的關聯,對製藥商而言是相當敏感的議題,因為這對製藥產業造成了藥物開發上的阻礙。

2023/07/11 | Kasey

【圖表】回顧台灣登革熱疫情:哪一年發生過大爆發?哪幾個縣市累計病例最多?

近期南部登革熱病例快速增加,專家指出要慎防疫情爆發。到底台灣過去登革熱大爆發時,整體疫情狀況如何呢?讓我們自1988年至今的登革熱疫情資料,回顧當時超過4萬病例的情形。

TNL+ 2023/07/11 | Sato太太

【異鄉港人二三事】從懷孕到產後支援:購物、超市、主題樂園有優惠,日本鄉下媽媽的分享

在日本,懷孕後又有了母子手帳便成為一位被認證的準媽媽,可以拿著你的手帳和產檢卡去婦產科預約檢查,除此之後也有不少良心企業會為孕婦提供各種「優惠」,像我們這邊的餐廳只要你出示母子手帳便可以有免費飲品一杯;主題樂園門票、園內消費有折扣;超市會幫你把買了的東西送到車⋯⋯

2023/07/05 | 精選轉載

痛失至親所激發的腸胃病

一位患有腸易激綜合症的中年病人,讓她惡化的,可能不是身體的問題?

2023/07/04 | TNL 編輯

雲林縣登革熱7例全在古坑鄉,羅一鈞:病毒定序與台南不同,較偏印尼株

疾管署呼籲,目前正值登革熱流行期,氣溫炎熱且時有降雨,有利於病媒蚊孳生,依據國家蚊媒傳染病研究中心監測資料顯示,南高屏三縣市近期病媒蚊指數快速上升,登革熱傳播風險大幅增加。

2023/07/04 | 李芯

大學附設醫院BOT首例,清華桃園附醫2028年啟用、高醫投資99億興建經營

財政部部長莊翠雲證實,高醫對清華附醫的投資是教育部主管金額最大的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案,鄭文燦也說,高醫總投資到達99億,「幫政府省非常多錢」。

2023/07/04 | 《科學月刊》

【專訪】「記疫」計畫主持人林文源:COVID-19疫情籠罩時,人文社會學者角色也無所不在

「關於疫情,我們不是談得太多而是談得太少。」這是林文源在過去的一篇文章中曾提到過的一句話⸺太多是指關於一般口水戰的爭論太多,但對於認真思考疫情會帶來的長遠社會影響卻太少。

2023/07/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全球首例:澳洲允許醫師開「迷幻藥」治療憂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澳洲科學家對政府此一舉措感到驚訝。此一措施今(2023)年2月宣布,並於7月1日正式生效。一名科學家表示,這使得澳洲「處於該領域的研究最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