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


2022/04/07 | TNL 編輯

今日本土新增382例、累積128校停課,陳時中:大規模停課影響學生受教權,將與教育部研討停課標準

陳時中說,「用以前的圍堵方式因應現在減害,恐怕已經在需要性上面,已經大幅降低。」應朝向匡列範圍縮小,並盡快使用快篩來確定需要居家隔離的範圍。他也提及,會儘速與教育部討論檢討停課標準,預計下週指揮中心會議會定案。

2022/04/07 | 讀者投書

「與病毒共存」的想像每個人都不一樣,但必須接受「共存一定會死人」

共存派有很多種作法,但民眾要接受的事情是「共存一定會死人」,正如每年都有人因為流感而身亡,而台灣有些政客眼睛只看歐美,整天吵著台灣要比照開放共存,但卻不知道歐美已經付出了多少代價,這就不是一個良性的監督工作。

2022/04/06 | TNL 編輯

本土+281再創新高:指揮中心稱疫情高峰還未到,將放寬居家隔離規定

今(6)日本土新增281例,本土確診擴及17個縣市,以新北市115例最多。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到疫情高峰時間會更快,現在剛開始而已,還有待我們觀察。」

2022/04/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港大專家分析香港疫情6大「慘痛教訓」,供仍堅持清零地方參考

香港第5波疫情導致最少8000人死亡,香港大學專家分析疫情帶來6大慘痛教訓,包括太晚為老人加強接種疫苗、初期即收治輕症病人入院加重醫療壓力等,指這些教訓值得堅持清零的國家參考。

2022/04/05 | TNL 編輯

本土新增216例創今年新高,未來中央集中檢疫所不收居家隔離者

清明連假期間台灣本土疫情持續延燒,今(5)日新增216例本土案例,新北中和、桃園工作室和台中婚宴群聚都有收斂現象,另昨(4)日新增1名中症患者,現輕症率99.73%。

2022/04/05 | 讀者投書

【專訪】關愛之家協會理事長:憶起河南「愛滋村」,村民仍在貧窮與疾病的死亡邊緣掙扎

聽著簡惠美修女感傷地描述著當時貧困與衛生條件極度缺乏的環境。簡姐憶起當時眼見所及的場景不由得皺了眉頭,說道都已是公元2000年了,村民仍在貧窮與疾病的死亡邊緣掙扎。

2022/04/04 | TNL香港編輯

王喜於台灣檢測後控訴被捅致流血,台灣衛生官員:有時是個人因素請見諒

事件中,有網民同情王喜受傷,但亦有網民斥他小題大作,為台灣醫護人員徒添混亂、浪費醫療資源。

2022/04/04 | 潘柏翰

本土+133,陳時中:雙北、桃園、基隆仍要高度警戒,要求地方政府盡快整備加強型防疫旅館

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的確診人數雖然沒有昨日多,但台北、新北、桃園、基隆四個市仍要高度警戒。新北和桃園雖然仍有新增個案,但都屬於原先個案的親密接觸者,疫情看來未持續擴大,但仍要持續觀察。

2022/04/04 | 方格子vocus

人類根絕天花的漫長「戰痘史」,能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抗疫啟示?

今天,人類再度面對新冠病毒的挑戰,不知世界各國以及衛生組織領袖,能否拿出拿破崙當年的「戰痘精神」,將「安全又有效」的「防疫方式」是誰先開發出來的這個問題先放一邊,而以全球人民的生命與健康做為最重要的共同決策依歸?

2022/04/03 | TNL 編輯

本土+183:陳時中表示讓民眾趨近於正常生活下積極防疫,解除隔離治療條件將鬆綁

國內今日新增183例本土個案及97例境外移入,根據指揮中心統計,目前Omicron感染以輕症及無症狀居多,佔99.8%,中重症人數則無增加;針對無症狀或輕症確診個案的解除隔離治療條件,指揮中心也宣布鬆綁。

2022/04/03 | 醫學有故事

【專訪】安欣瑜醫師:父親癌末、八八風災,人生轉了個彎,決定返鄉把醫療送上阿里山!

返鄉行醫後,安欣瑜致力於原住民健康研究,希望將自己所學貢獻於部落社區。近年來,她更發揮追根究柢精神,希望從根本解決問題,以徹底改善健康不平等現象,而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2022/04/03 | TNL 編輯

參加活動的北部遊客確診,吸引超過3萬人次的墾丁「台灣祭」宣布停辦

屏東縣府在恆春半島舉辦「台灣祭」音樂活動,適逢春節連假,現場人潮超過3萬人次。然而,昨(2)日因1名北部遊客PCR陽性確診,經縣府團隊緊急研議,決定今天台灣祭最後一天的活動停辦。民眾失望之餘,也紛紛向主辦單位表示辛苦了。

2022/04/03 | TNL國際編譯

漸凍人全身癱瘓後在大腦植入晶片,偵測神經元拼寫出完整句子:「我愛我的酷兒子」

新研究的參與者是一名現年36歲的男性漸凍人症患者,他於2018年開始與圖賓根大學(University of Tübingen)研究團隊合作,當時他的眼睛仍可以移動。他告訴團隊想要一種侵入性植入晶片來試圖與家人保持溝通,包括他的小兒子。

2022/04/02 | 李秉芳

本土增160例,基隆群聚新增42例最多,陳時中:收治場所床位足夠前提下,允許2人1室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明,基隆某場所增加42例較多,截至目前為止已累計157名確診,主要都是從顧客家戶衍生;另外,警局也再新增3名確診,陳時中指出,該場所確診人數仍在增加,也還有些關係待釐清。

2022/04/01 | TNL 編輯

1日新增104例本土確診創新高,指揮中心公布「1:10池化檢驗」加速篩檢流程

國內今日新增COVID-19本土案例共104例,創今年新高。另外指揮中心也公布新的1:10「池化檢驗」原則,適用於醫院內部的例行性檢驗。池化檢驗是指可以把10個檢體合在一起上機做PCR,若出現陽性個案才個別拆分找出哪支檢體為陽性。

2022/04/01 | 精選轉載

台灣新生兒死亡率高於日韓,應該檢討的是各層級醫院的剖腹產率嗎?

有討論認為,應該檢討各層級醫院的剖腹產率。但我認為在沒有確切數字佐證下,不該輕易將新生兒死亡率高與剖腹產率做連結,更何況新聞稿中提到的韓國,剖腹產率也是高達4成甚至超越台灣,但新生兒死亡率仍低於我國。由此可見剖腹產率,跟新生兒死亡率並非正相關。

2022/03/31 | TNL 編輯

今日本土新增87例、境外移入152例創今年新高,陳時中:還未到放棄清零、與病毒共存的時間點

本土個案於今日新增87例,指揮中心表示今日無論是本土確診或是境外移入個案都達到今年新高,希望大家還是多多提高警覺。被問及與病毒共存的看法,陳時中表示國內還未到放棄清零、完全不篩檢的時間點,台灣現在染疫率是千分之 一,與擁有兩成以上染疫率的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兩者背景完全不同,現階段以維持社區安全為主。

2022/03/31 | 潮健康

打「第四劑」對抗Omicron有效嗎?以色列研究:對非高危病人好處恐微不足道

以施打疫苗效率快速聞名的以色列,今(2022)年1月率先針對醫事人員施打第4劑,結果顯示接種第4次疫苗的益處,可能不如各界想像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