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4 | 讀者投書 我本來以為疫情亂象是媒體抹黑,直到全家確診後才發現問題實在不小 前一天,我就先掛好了「快篩陽確診評估視訊門診」,隔天起床快篩確認是陽性後,我想說就照著流程走,後來才發現那只是噩夢的開始。以下跟各位分享我們家確診後的奇幻冒險,希望有需求的人可以看到我迷過的途,而省下冤枉路, 確診 聯合醫院 More... 掛號 視訊診療 遠端問診 診所 PCR 快篩 健康益友APP 衛福部 指揮中心 領藥 確診評估 視訊門診 COVID-19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2022/05/18 | If Lin 圖解快篩偵測病毒方式,讓你看懂「水深不深」 常見的COVID-19快篩試劑看似構造簡單,但其中其實含有三種抗體,本文以圖解帶我們了解快篩的運作原理。 快篩 2022/02/24 | 廣編企劃 Sponsored 新光醫院數位轉型掛TURBO,四年當六年用:遠傳助攻三大業務系統轉換一次到位 新光醫院以一支七十多人的資訊團隊,與統整專案管理夥伴遠傳電信合作,投入四年的耐心苦幹,成功翻轉醫院長年營運的痛點。以超跑速度一舉推動門診、急診、住院三大業務系統整合一次到位,為優化病人就醫體驗和後續的智慧醫療發展,建立關鍵的基石。 遠傳 數位轉型 More... 數位醫療 遠傳大人物 新光醫院 洪子仁 2022/04/18 | TNL 編輯 遇到身邊同事/朋友確診不用慌:QA加流程圖一次搞懂要不要隔離、誰可以居家照護? 鑑於確診個案急速攀升,讓不少人擔心身邊同事、朋友確診,自己會成為密切接觸者而需要隔離或自行快篩,針對此現象,以下整理相關QA提供民眾參考。 COVID-19 武漢肺炎 More... 居家隔離 居家檢疫 居家照護 確診者 中重症 自主健康管理 快篩 同住者 2022/05/03 | 李秉芳 動物能不能使用人類藥物來做治療?高嘉瑜打開「潘朵拉盒子」引來獸醫與飼主圍剿 藥師方則主張,是獸醫師能夠不透過藥師的把關直接購買人藥,就會破壞現行的醫藥分離制度,且藥物濫用的機率可能大幅增加。 高嘉瑜 獸醫 More... 動物用藥 人用藥物 寵物 飼主 伴侶動物 農委會 獸醫教育 用藥 藥物濫用 獸醫師 毛孩 防檢局 動物 抗生素 濫用抗生素 藥事法 2022/04/03 | TNL國際編譯 漸凍人全身癱瘓後在大腦植入晶片,偵測神經元拼寫出完整句子:「我愛我的酷兒子」 新研究的參與者是一名現年36歲的男性漸凍人症患者,他於2018年開始與圖賓根大學(University of Tübingen)研究團隊合作,當時他的眼睛仍可以移動。他告訴團隊想要一種侵入性植入晶片來試圖與家人保持溝通,包括他的小兒子。 漸凍人症 肌肉 More... 大腦 神經訊號 神經元 晶片 溝通 2022/05/13 | TNL特稿 想做物理治療,醫師說了算?台灣舉世罕見的醫療分工限制,帶來嚴重的照護後果 現行的制度邏輯,是因為醫師團體認為,不管有病沒病,民眾都得先取得醫師診斷,確認是否能做物理治療。然而,如果這樣的考量真的正確,那麼其他醫事人員,是不是也該一體適用這套分工模式,取得醫師診斷後,再來執行其他醫療業務? 物理治療 修法 More... 復健醫學 骨科醫學 醫療專業 分工模式 醫事人員 直接就診 全民健保 醫療分工 執業人數 醫療品質 2022/05/1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英國《衛報》訪陳建仁:「與病毒共存」是正確決定,以中港為鑑走第三條路 報導中表示,香港、台灣和中國是維持清零政策的最後三個主要經濟體。香港清零失利,疫情嚴重。中國堅守清零政策推出對經濟造成傷害的封城措施,台灣似乎在看到兩種選項後,決定走第三條路,稱為「新台灣模式」。 陳建仁 衛報 More... 受訪 台灣 防疫模式 中國 香港 與病毒共存 顏慕庸 COVID-19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快篩 新台灣模式 TNL+ 2022/04/08 | 讀者太太Mrs Reader 英國史上最大生產中心醜聞:偏執追求「自然產」與嚴重人力短缺,造成201個寶寶不幸犧牲 在2000到2019年間,有一家位於英格蘭中部,因為接生中心的醫護人員疏失,造成201個寶寶和9位媽媽不幸提前結束生命。到底英國人最引以為傲的健保「NHS」出了什麼問題?為何在這19年間都無法改善這間醫院的生產中心? 英國 健保 More... NHS 接生 Shrewsbury and Telford NHS Trust 醫療疏失 產婦 調查 自然產 2022/04/25 | TNL 編輯 今日本土確診5108例,專家會議決定即日起採重點疫調、居家隔離從10天改為「3+4」天 從4月26日開始,所有居隔都是以3+4為原則。居家隔離前3日一人一室、不得外出。從第4天開始,居隔者當日快篩陰性就可以出門、外出工作,以及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但必須全程配戴口罩,且禁止餐廳用餐。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More... COVID-19 精準疫調 重點疫調 3+4 居家隔離 2022/04/04 | TNL香港編輯 王喜於台灣檢測後控訴被捅致流血,台灣衛生官員:有時是個人因素請見諒 事件中,有網民同情王喜受傷,但亦有網民斥他小題大作,為台灣醫護人員徒添混亂、浪費醫療資源。 hkop 王喜 More... 香港 台灣 PCR 莊人祥 王必勝 流鼻血 2022/04/07 | 讀者投書 「與病毒共存」的想像每個人都不一樣,但必須接受「共存一定會死人」 共存派有很多種作法,但民眾要接受的事情是「共存一定會死人」,正如每年都有人因為流感而身亡,而台灣有些政客眼睛只看歐美,整天吵著台灣要比照開放共存,但卻不知道歐美已經付出了多少代價,這就不是一個良性的監督工作。 疫情 解封 More... 開放 疫苗 共存 與病毒共存 醫療量能 確診 COVID-19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2022/02/16 | TNL 編輯 美國女患者接受臍帶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白血病,卻意外成為全球首位治癒愛滋病的女性 一名愛滋病患者在接受幹細胞移植手術之後,順利自疾病中康復。而她也是目前全球第三位自愛滋病康復的患者,就女性患者來說則是第一位。 HIV 愛滋病 More... 治療 痊癒 骨髓移植 臍帶血移植 幹細胞移植 AIDS 白血病 2022/05/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名過世確診兒童都有「腦炎」為一大警訊,台大醫:Omicron對兒童不是巧虎,是虎姑婆 李建璋說,醫界觀察到Omicron病毒株對東方小孩症狀表現和歐美不同,歐美感疫兒童幾乎都是呼吸道症狀為主,但據香港最新統計,竟有13%兒童感染Omicron可能出現嚴重神經學症狀,如痙攣、意識模糊,甚至演變成腦炎。 新冠肺炎 COVID-19 More... Omicron 兒童 武漢肺炎 李建璋 黃玉成 神經症狀 腦炎 活動力下降 確診兒童 痙攣 2022/04/27 | 《科學人》粉絲團 免疫功能不全患者,打了疫苗也得不到保護的一群人 免疫功能不全患者感染COVID-19後,住院或死亡率較高,接種疫苗也比較無法產生有效保護力。不過仍有一線希望,例如施打額外劑量的某類疫苗、有計畫地調整免疫抑制治療時間,以及給予COVID-19預防性藥物,都能增加保護力,讓免疫功能不全患者至少恢復部份自由的生活。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More... COVID19 器官移植 免疫抑制 免疫功能 免疫功能不全 疫苗 2022/04/08 | Dr. E 即使每日確診人數破千、破萬也不必驚訝,因為這是恢復正常生活的必經道路 疫情指揮中心未來一定會不斷遭受責罵和攻擊,開放的過程必然會造成染疫人數、重症人數、和死亡人數持續增加。因為這是恢復完全正常生活的必經道路。世界各國不是已經歷過就是正在經歷這個過程。 清零 指揮中心 More... 與病毒共存 陳時中 COVID-19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疫情 2022/05/09 | TNL 編輯 醫院工會公開信求救「醫療崩壞、我們已經擋不住了」,指揮中心:人力嚴重不足才會召回確診醫護 工會透漏,近幾日業界瘋傳,護理師得知確診以後反而大喜過望,同事紛紛留言道賀,因為終於有合法理由遠離如地獄一般的工作環境。若政府再不正視與改變現有制度,立即出現的離職潮指日可待。 台大 醫護過勞 More... 醫護求救 疫情 急診 過載 指揮中心 陳時中 COVID-19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護理師工會 北市聯醫工會 專責病房 台大醫院工會 2022/05/15 | 讀者投書 被壓榨的醫護覺得不如染疫被隔離,健保主導下的醫療體質根本玩不起! 綜觀全世界,疫情下多數的醫療人員都有心理壓力或是創傷,包括對工作的不確定性、覺得自己被榨乾、怕染疫、怕傳給家人、與上司的溝通問題等等,但這些問題,政府官員現在有看到嗎?有拿出相對應的補償辦法嗎?還是繼續把醫療人員當成奴隸在使用? 醫護人員 過勞 More... 醫療人員 補助 健保 醫療量能 醫療排擠 住院 病房 衛福部 陳時中 2022/05/09 | TNL 編輯 中國疫苗保護力差出口量爆跌97%,「疫苗外交」蒙上陰影 中國製疫苗出口量一度被輝瑞BNT疫苗超越後,2021年9月再逆轉。當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聲稱「中國對全球抗疫做出貢獻」,但這股動向並未持續。原因是去年秋天開始變種病毒株Omicron型疫情擴大,中國衛生當局坦言,中國製疫苗防護Omicron的效力降低。 COVID-19 武漢肺炎 More... 新冠肺炎 疫苗 中國 國藥 科興 康希諾 Omicron 保護力 mRNA 輝瑞BNT 莫德納 不活化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