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軍事


2023/11/28 | 讀者投書

稍息,立正!《國軍基本教練》與《中華民國軍人禮節》充滿濃濃的「日軍教條」?

「立正」是一種站立的軍事姿勢,為最簡單但卻最明顯的軍人基礎動作,部隊內每天都用的上,可說是十足的軍人「看家本領」。《國軍基本教練》第二篇內對「立正」的描述含標點28個字,但令人意外的是《國軍基本教練》對此動作的描述,竟是完全「抄襲」自日軍《步兵操典》。

2023/11/28 | Abby Huang

【專訪】戰爭如果發生,我還可以上網打遊戲嗎?數發部韌性司長解密台灣「戰時通訊計畫」

戰爭發生,網路斷訊,人們該怎麼保持通訊?本文專訪數位發展部韌性建設司司長,他的任務要確保戰時的通訊依然能運作。一起來瞭解,為了保持戰爭下仍有通訊,韌性建設司目前有哪些計畫?

2023/11/25 | 美國之音

評緬北亂局:「1027行動」未必能為緬甸帶來民主,也使中緬關係更加複雜

緬甸三家兄弟組織雖然在行動聲明中,表示將聯合所有的革命組織推翻緬軍人集團的獨裁統治,根除包括中緬邊境地區以及全國範圍的電信詐騙和詐騙窩點,但是這更像是為了證明「1027行動」合法性的一種說辭,而非其鬥爭綱領。 在他們更明確自己的政治目標,接受民族團結政府的領導之前,似乎還不能指望他們的軍事行動會為緬甸帶來民主。

TNL+ 2023/11/25 | 局外人

軍情局兩名軍官「捏造不實情報」詐領千萬,國內外都有類似案例,以色列「摩薩德」曾被騙23年

以色列「摩薩德」退休情報官員基爾之所以捏造假情報,除了詐領經費的動機,還有不願完全退出情報世界的念頭;至於台灣,由於相關案件內情始終未曾對外公開,甚至未能查辦,無法更進一步了解其動機,不過從前述港台情報圈內人士的回憶看來,軍情人士出現捏造假情報的原因,很可能是為了升官......

2023/11/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華爾街日報》:中國潛艦技術提升,美軍「絕對水下優勢」時代告終

美方軍事分析圈認為,中國的潛艦技術很快追上美國的可能性很小。美國最新的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攻擊潛艦、計劃中的哥倫比亞級彈道飛彈潛艦,在降噪技術、推進、武器系統和其他方面的戰力都領先中國一代。但中國不一定非得要與美國的能力對標。藉由製造更難被發現的新潛艦並大規模生產,就能加重美軍的反潛負擔,且美中可能的軍事衝突點全都在共軍熟悉的中國後院,佔盡地利優勢。

2023/11/21 | 讀者投書

中國發動斬首行動怎麼辦?(下):中共如果在520凌晨攻台,中華民國將沒有三軍統帥

為了讓讀者更進一步體會斬首危機,讓我們假設,若2024年柯文哲當選總統,5月20日就職日凌晨一點,中共突然攻台。此時蔡英文已經根據法律解職,柯文哲也還沒宣誓就職。這意味著這段空窗期內,中華民國沒有三軍統帥。

2023/11/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強化台灣防衛,逾20美國眾議員要求軍援與軍售到位,避免2項F-16計畫再延宕

台灣官員5月曾表示,台灣以約80億美元向美國採購66架F-16,前2架原訂今年10月到12月間交付,但已延到明(2024)年的7月到9月間。整個軍售案原本將在2025年至2026年完成,但預計交付時間現已延至2026年至2027年。

2023/11/20 | 讀者投書

中國發動斬首行動怎麼辦?(上):台灣總統「指定繼承順位」相當短,大大增加中共攻擊成功率

台灣的總統指定繼承順位表相當短,總統缺位由副總統繼任,總統與副總統缺位時,由行政院院長代行職權。若三者皆喪生,沒有法律指明誰該成為三軍統帥。我國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又常出現在同一場合。大大增加了中共發動斬首戰的成功機率。

TNL+ 2023/11/18 | 許劍虹(Samuel Hui)

飛虎外交:抗戰時期「飛虎隊」美國隊員訪北京,展現美中關係緩和的訊號

「飛虎隊」80年前來華明明是跟中華民國空軍合作,跟今天的中共政權有何關係?在回答這個問題以前,筆者要先回答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訪問中國大陸的這兩位老兵到底能不能夠被稱為「飛虎隊」?

2023/11/1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借鏡俄烏戰爭,美國會建議五角大廈讓台灣軍隊赴美受訓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台灣的國防部長邱國正2月曾告訴記者,政府將派軍人赴美接受武器系統和軍事作戰訓練,但未披露人數。美國也會派少數軍人在台訓練台灣部隊;總統蔡英文於2021年證實美軍在台協訓。民進黨立委王定宇上週告訴《英國廣播公司》,台灣計劃派遣兩個營的地面部隊到美國。台灣一個營可多達600人,這顯示台灣部隊赴美訓練人數大幅增加。

2023/11/15 | 美國之音

緬甸軍政府在兩條新戰線受到攻擊,數千民眾往鄰國印度避難

新的戰鬥讓疲於應對的緬甸軍政府再次受到打擊,對政變和隨後鎮壓的憤怒已經導致反軍方陣營的擴大並加強。智庫國際危機組織緬甸事務資深顧問Richard Horsey說,軍方對若開邦的戰鬥有經驗,但敵對部隊在不同地區展開試探性的攻擊,尋找軍方弱點,這有可能讓軍方難以應付。

TNL+ 2023/11/10 | TNL特稿

如何看這場緬甸內戰: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與緬甸軍政府,到底誰才是正義?

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與緬甸軍政府,到底誰是正義?對於飽受戰火摧殘的人民而言,可能沒有一方有正義可言。軍方執政多年也沒有給緬甸帶來過真正的和平,少數民族地方武裝組織與軍方的衝突已陷入到一個惡性循環之中,每次民地武裝與軍方的衝突,都更加強化軍方為了保障緬甸領土完整性的論述。

TNL+ 2023/11/10 | 局外人

國軍共諜滲透事件層出不窮,除了判刑,是否弄清楚這些高階軍官為何走上出賣國家的歧途?

國防部不敢一視同仁的要求上校以上的高階軍官,令人懷疑國防部是否敢真正處理共諜案件的問題癥結,如國家認同問題、軍官教育養成等等,也不肯改革保防系統,只能以官樣文章的保防措施跟增加中基層官兵的負擔。這讓人不得不質疑,軍方真的有意願改正共諜問題的根源嗎?

2023/11/08 | BBC News 中文

40多年來第一次提供軍援,美國正低調地將台灣「武裝到牙齒」

台灣的很多炮兵部隊配備的是越戰甚至是二戰時期的火炮。這些火炮需要手動裝填,並且移動起來困難又遲緩。它們會成為戰場的活靶子。台灣的脆弱正在迫使華盛頓採取行動。這就是為什麼台灣的地面部隊正被派往美國接受訓練,而美國教官也正前來台北嵌入台灣海軍陸戰隊和特種部隊進行合作。

2023/11/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紐約時報》:疑過量砲擊IS傷腦,美軍中東返國後多人邪門出事、幻聽幻視而自殺

紐時指出,這些人日以繼夜操作美軍最精良的M777A2榴砲,殊不知開砲的爆炸聲比噴射機起飛還大好幾倍,且會釋出震波,會像被人用腳踢胸部般。開砲還會讓人耳朵嗡嗡作響、骨骼震顫、視線因瞬間壓力而模糊,大腦中每個神經元就像被鞭笞般。

2023/11/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潛艦國造QA一次看:台灣為何需要潛艦?多少艘才能嚇阻敵軍?柴電潛艦有何利基?

潛艦活動必須有足夠深度的海域,台灣海峽與東海海域因太淺,不利潛艦作戰。高雄西南方海域與花東東部的海域夠深,非常適合潛艦活動,亦是近年共軍積極掌握潮汐水文數據的重點區。共軍在台海周邊能設置伏擊區的海域約有16處,而台灣在美軍建議下,也規劃10處反潛攻擊點,讓共軍潛艦不敢貿然進入。

2023/11/03 | 王昱晴

普亭批准撤銷《全面禁止核子試爆條約》,專家憂強國核武競賽時代恐重演

週四,俄羅斯總統普亭正式批准撤銷《全面禁止核子試爆條約》,象徵俄羅斯可以不受聯合國約束試驗核武。雖然俄羅斯政府宣稱,在美國引爆核彈前不會試爆,但外媒和專家們仍擔心,大國之間的核武競賽恐捲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