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軍事


2023/04/04 | 方格子vocus

人工智慧將如何改變未來戰爭樣貌?人類在戰場上還需要做什麼?

從協助分析情報,立即生成即時的戰場圖像,提供作戰決策參考,這些過去勞師動眾的事,在人工智慧介入後,可以在幾分鐘內處理完畢。人類指揮官只要在最後決定,是否採用這些作戰方案即可。

2023/04/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傳台灣將對捷克軍購DITA自走砲車,學者:若屬實將是陸軍精準武器的最後一塊拼圖

軍方現行的155公厘榴彈砲、M109A2老舊,且不符合現代戰爭需求,砲兵的戰術及硬體改革迫在眉睫,外傳將對捷克軍購同樣是155公厘口徑的DITA 8輪自走砲車,以及可望搭載國造雄昇及雲峰飛彈的12輪大型野戰飛彈車等兩項軍備。

2023/04/03 | 精選轉載

古寧頭戰役三天就打死近4000人,未來侵台共軍的大量浮屍該如何解決?

誠如毛澤東說的:打仗沒有不死人的。70幾年前,共軍打個小小的金門,只打了三天就死了將近4000人。那將來如果要打台灣的話,中國到底準備要「送死」多少人呢?

TNL+ 2023/04/02 | 吳崑玉

美國編列史上最高國防預算:除了應對中俄危機,對台灣軍工產業更是大商機

我們不只在美軍國防預算暴增中看到美國應對中國威脅的危機感,更看到了商機。台灣人原創性研發不行,但把超複雜又很貴的東西,用千萬種方法做到價廉物美卻很在行。台灣大可在這波美國防預算的擴張中,積極搶得OEM或ODM的代工生產機會。

2023/04/01 | ASEAN PLUS 南洋誌

【東南亞週報】敏昂萊籲國際支持緬甸民主計畫|安華赴中參加博鰲論壇|柬國民免費入場東南亞運動會

緬甸軍政府領導人敏昂萊3月27日在緬甸建軍節慶典上表示,緬甸將在緊急狀態結束後舉行「自由、公平」的選舉,並呼籲國際社會支持軍政府恢復緬甸民主的計畫,而非支持「恐怖分子」摧毀國家,在此「恐怖份子」指的是國際社會支持的「民族團結政府」(National Unity Government)。

2023/03/3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外交事務》期刊列舉習近平為戰爭準備4跡象,警告「全球都該認真看待因應」

西方專家長期認為中國低報國防開支。例如北京聲稱2021年國防開支為2090億美元,但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認為真實數字為2934億美元。儘管中國官方數據超過美國太平洋條約盟友(澳洲、日本、菲律賓、韓國、泰國)的軍事支出總和,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的實際支出一定遠高於此。

2023/03/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停止分享核武資料,俄不改變暫退限核條約決定;2022全球可用核彈頭俄中增加最多

在俄烏戰爭使核武緊張升高的情況下,29日公布的一項最新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操作中的核子彈頭數量已增加,而增加彈頭的國家主要是俄羅斯和中國。

2023/03/30 | 精選轉載

國軍「小漢光演習」:共軍若在「紅色沙灘」登陸,先踏上岸際22公里黃泉路

國軍暱稱為「小漢光演習」的反登陸作戰演習,前陣子在桃園的竹圍漁港附近海灘熱鬧進行中。幾十年來國軍在這一線操練過無數遍。而我所能透露給共軍的「最高軍事機密」就是:那真是一個超完美的死亡陷阱。

2023/03/29 | 張博丞

俄國向日本沿海發射導彈、北韓軍事技術突破,核武威脅引發亞洲各國擔憂

金正恩向來有誇大北韓軍事實力的習慣,對各國來說,最重要的是確認北韓有沒有可以裝載在這些導彈上的核彈頭。從昨日的照片來看,北韓提供了初步的證據。許多人認為美國和國際社會應該採取軟化的態度,嘗試與北韓談判,以防止核威脅繼續擴大。然而報導也指出,雙方的核武談判已經停滯4年多,且平壤沒有表現出想要談判的跡象。

2023/03/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經緯航太董事長羅正方:台灣有條件製造一流無人機,關鍵是「飛行控制」及「通訊能力」

羅正方說,全球地緣政治進入戰略清晰的新局,去除紅色供應鏈、封鎖極權國家在戰略科技上的發展,已經是必然趨勢。台灣發展軍工產業,進軍成為民主自由國家聯盟的信賴供應鏈,將是台灣產業成長的另一個上升軌道。

TNL+ 2023/03/24 | 翁婉瑩

這裡是泰國人都不去的南部角落:泰南三府恐怖動盪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在泰國南部,這片土地近年來因文化和宗教和泰國格格不入,瀰漫著「分離主義」氛圍,分離組織的攻擊事件更是從早期騎摩托車攻擊警察的小隊或孤狼,到目標指向「泰國文化」、「宗教」和「國家」的象徵,造成泰國社會的驚恐。本文作者親自走了一趟北大年府,檢視著動盪的過去,也體驗當地人生活的當下。

2023/03/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紐約時報》:俄烏戰爭迄今,中國已向俄國出售逾1200萬美元無人機,凸顯西方制裁難奏效

最令美國感到煩惱的就是大疆創新,雖然大疆聲稱已暫停出口自家產品給俄羅斯和烏克蘭,但這家公司產製可在空中停留的四軸無人機,經俄侵烏的實戰運用,已成為新型態作戰的利器。雖然大疆在2020年被美國商務部列入管制黑名單,卻並未重創大疆在業界的主導地位。

TNL+ 2023/03/22 | 許劍虹(Samuel Hui)

中共根本不在乎「黃埔」歷史,台灣退役軍人到底要赴中慶祝什麼?

如果中共當局真的認為黃埔與抗戰,是屬於他本身與他本身領導下全體中國人民的歷史,就不應該受到與台灣還有美國的關係影響而忽視、遺忘甚至於破壞這些歷史。中共對黃埔與抗戰歷史的心態其實很明顯,就是純粹當統戰的工具使用。

TNL+ 2023/03/21 | 許劍虹(Samuel Hui)

美泰「金色眼鏡蛇」軍演背後:泰國如何在美中兩強間保持「中立」?

泰國在2019年以前的諸多行為,使筆者一度認為這個國家已經放棄了中立政策,徹底倒向了中共和俄羅斯陣營。直到2020年在新加坡航展上,筆者親眼看到美國與泰國軍隊仍維持密切交流,才知道真相恐怕沒有我們表面上看到的那麼簡單。

2023/03/19 | ASEAN PLUS 南洋誌

【東南亞週報】菲美4月舉行大規模聯合軍演|泰總理準備解散國會|VinFast推出出租服務

菲律賓軍方發言人表示,雙邊將於4月11至28日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共計有1.76萬軍人參加,其中包含1.2萬的美軍,而澳洲也將派出約111名軍人參與陸域演習。目前日本、菲律賓與美國正在規劃三方聯盟,日本也將首次派觀察員參加演習。除了規模最大之外,此次軍事演習也將首次在靠近台灣的卡加延省(Cagayan)進行海上演習。

2023/03/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金門上兵失聯確定發布通緝,檢方:陳兵離營疑與財務問題有關,推斷為預謀行動

據了解,檢方從實地調查發現陳兵在9日當天清晨5時多即攜帶手機、穿著非軍方救生衣下水,游向對岸。二膽距廈門約4公里,途中經三膽、四膽、五膽之後,到達青嶼,即進入中國海域。即便檢方無法確定陳兵是在哪個定點、是否被中國海警救援上岸,但過程顯示陳兵此舉為預謀行動。

2023/03/18 | 美國之音

近期馬尼拉和北京海上緊張關係升溫,東協與中國「安全熱線」能讓南中國海趨於平靜嗎?

東協和中國早在數年前就已針對設立熱線進行討論,確保一旦南中國海出現衝突,能讓各國藉由這條緊急線路進行通話。雖然這項最新計劃,可望能讓東協與中國的電話溝通機制獲得進一步的落實,但觀察人士對於這是否能有效緩解南中國海的情勢,看法並不一致。

2023/03/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日本亟欲發展國防工業抗衡中國威脅,說服東芝、三菱電機等企業投資困難多

儘管岸田文雄的軍事擴張計畫裡,將國防工業視為國家安全的重要支柱,日本沒有像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 Corp)和英國航太系統公司(BAE Systems Plc)那樣的國防企業,許多為自衛隊供應裝備的企業主要生產的是民用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