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4 |
《有界限,才有自由》:「高功能關懷強迫症患者」缺乏自覺,所以很難關閉拚命三郎的自動模式
當你能克制想幫他人解決問題的衝動,才能發展親密和健康的關係。你可以有各種反應,但不必非當救世主不可。你可以說:「你覺得你該怎麼做?」或「我對你有信心,你要我如何支持你就說一聲。」
2023/09/26 |
不讓座就會「社死」:年紀越大的人,對公眾道德的要求會越高?
台灣的道德文化仍受群體主義思想深深影響,在博愛座的坐與不坐、讓與不讓間,都可能讓人感受到沈重的道德壓力。個人需求彷彿需要有很正當的理由才能站住腳,否則群體期待總能輕易凌駕個人之上,擔心不符合社會期待就會被批鬥成社會性死亡。
2023/09/22 |
《高趣商思維》:想要真正做到有趣,就要擺脫自我中心主義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因為今天的頭髮比較亂或者衣服上有污漬,所以覺得許多人都在看自己,或者說錯一句話便認為別人都會記住,實際情況有可能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
2023/09/20 |
《先勝心態》:往信心戶頭不斷增加存款,把「自我應驗預言」從竊賊及敵人變成盟友兼夥伴
自信心很像一個「心理戶頭」,帳戶內有多少信心,會隨我們當下的想法增減。作者提供了實用具體、循序漸進的方法,包括十大排行榜、每日ESP練習、IPR即時進步檢核......透過刻意練習,時時為自己儲存自信,你我都可以成為「信心富翁」,不再畏懼壓力,改寫人生。
2023/09/17 |
《爸媽不苦惱的孩子交友問題》:當孩子說在學校沒有朋友自己一個人玩,家長該怎麼辦?
不要咄咄逼人,過於追究原因。「為什麼沒有朋友」、「努力的話就會有朋友了吧?」、「你做了哪些努力?」、「你覺得為什麼會變這樣?」、「你有跟老師說過嗎?」,就算是出自好奇心,這類型的問題也可能傷到孩子。
2023/09/14 |
《金字塔心智模式》:為什麼要使用「雙金字塔模型」作為心智框架或工作模式?
在《金字塔心智模式》中,奠基於英國知名華威大學領先全球的研究成果為基礎,弗拉德・貝里亞夫斯基(Vlad Beliavsky)博士揭示了一套嶄新的方法來組織我們的心智。他將我們的心理功能分為六個相互連結的部分:理性、信念、記憶、情緒、言語和行為,每個區域都有助於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並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人際關係和日常表現。
2023/09/12 |
《那些錯過,但不遺憾的人》:第一次談戀愛就被喜歡的對象送進警局,警察還全部站在他那一邊
當年那段被送進警察局的劇情雖然荒謬,但也是因為當時的我太單純了,對一段感情過於執著,一定要找到答案。因此我也奉勸那些和我一樣沒有什麼戀愛經驗,從小聽爸媽話,長大以後才開始談戀愛的朋友們;談戀愛也是需要練習的,早一點練習總是比晚一點練習來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