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31 |
《我們為何不愛了?》:我認為他們談論的是兩碼事,他們對未來的共同願景正開始瓦解
我開始思考碧娜和夏皮洛是否發現,他們的關係發展到了不同的階段,而這是否對他們的關係構成危險。夏皮洛似乎將生孩子的「計畫」看成是一種工作的挑戰,儘管碧娜無法確定,他卻勇往直前。我認為,他們談論的是兩碼事,他們對未來的共同願景正開始瓦解。
2023/07/28 |
丹尼爾高曼《專注的力量》:「一萬小時法則」已被奉為圭臬,問題是這個觀念只對了一半
心理學家高曼在本書中統整各種變化形式的專注力,探論此種攸關你我一生榮枯的心靈資產。專注力的運作有如肌肉——不用會退化,愈鍛鍊則愈茁壯。勤於鍛鍊專注力,是在所有競爭中脫穎而出的不二法門。
2023/07/26 |
《如果你想把全世界扛在肩上,憂鬱症就會找上你》:憂鬱症會反覆發作嗎?我並不認同這樣的論點
在病患走出憂鬱症,恢復健康後,不但可以維持健康,還能活得比生病前更開心。要辦到這一點,首先必須瞭解自己患病的原因,然後做出必要的改變,矯正這些有問題的情況。我們都必須在自己的生活中做出選擇。
2023/07/22 |
《你好,焦慮小怪獸》:有時人生就是糟透了,等你準備好再往前進就好
每個人都會撐過艱難的時刻,讓我們承認並接受這一切真的糟透了。或許你會對人生的際遇感到無比難過和憤怒,但別堅持「自己絕對不能讓步」,這也是面對的一種方式,等你準備好再往前進就好。在這艱難的時刻,這些小怪獸就在你左右,我也在你身邊。
2023/07/21 |
《我們是永遠的好朋友?》:女性友誼的結束可能真的會改變你心臟的形狀,甚至導致死亡
真實情況是:被一名女性朋友甩掉和任何感情分手一樣令人心碎,一樣讓人錐心刺骨、不知所措,你一樣會因為意識到她已經從你生活中消失而感到震驚,過去美好的記憶一樣會在你腦中重播:你們戴著手套、喝著結冰的瑪格莉特,她在五金行要求你買特殊的油漆,她在你需要時牽起你的手的那一刻。
2023/07/20 |
《如何讓人改變想法》:人類要是沒有知識警覺機制,永遠不可能演化到現代如此複雜的程度
交流資訊的時候,靠著知識警覺機制的判斷,個人才不用太過倉促頻繁的更新資訊。要是沒有辦法根據大致的共識來判斷資訊的重要順序,各種社交場合可能都會變得難以進行,而那些通常能讓你吃到東西、或是不要受傷的行為,也可能都無法繼續。
2023/07/16 |
《相信自己,才是完整的你》:兩名情婦的聊天內容終歸是抱團取暖,無法像卡蜜拉家族以做情婦為傲
每次講到當代知名情婦,我都喜歡以卡蜜拉家族為例,卡蜜拉家族不是第一次當情婦,且她們對自己「當情婦」這件事有一套脈絡完整的世界觀,她們絲毫不在乎會不會被扶正,她們可以發展自身成就,但也一邊服膺父權體系的對價關係,兩邊悠遊自如,她們很是清醒。
2023/07/16 |
《你可以不必理性,做出人生最好決定》:我們要怎樣成為更理想的朋友、配偶與同事?
本書的核心是要告訴讀者,與其把人生視為一連串有待解決的難題,不如看成值得探索、玩味的謎團。最好的決定不會在應用程式或理性分析中顯現,現實人生比那還要複雜棘手,但或許,也因此更讓人滿足。
2023/07/15 |
《線上愛情學》:只會傳「在幹嘛」?心理學博士教你用文字為愛搧風點火
心理學博士安潔拉.雅赫拉親身實測1萬成功配對、100次見面約會,結合最新人際關係研究與實戰經驗寫下本書,將手把手帶你走過不同的戀愛階段,給你最切實的約會建議,讓你精準定位最適合自己的對象!
2023/07/14 |
《社會叢林的生存守則》: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巨嬰」,自以為是屹立在「愚昧之巔」
第一類人,介於0到A之間,數量占多數。這種人外表看起來是成年人,但心理還停留在嬰兒階段,也就是「巨嬰」。他們每天都需要心理安慰,活在假象裡,自以為是,最終屹立在「愚昧之巔」。他們看起來很有「自信」,但這種自信不堪一擊,因為他們深怕受人質疑,一旦被質疑就會惱羞成怒。這不叫自信,而是「無知者無畏」。
2023/07/13 |
佛洛姆《聆聽的藝術》:要治療我們的「時代病」,光靠古典意義的精神分析是不夠的
「為什麼我是這個樣子」,是大部分心理治療的基本目標,但佛洛姆想知道的,則是「我是誰」。他認為精神分析不只是心理治療的方法,還是讓人認識自己,自我解放,並掌握生活藝術的工具。
2023/07/11 |
《心理摩擦力》:負面經驗的衝擊,比同等程度的正面時光還要強上五倍
很多時候,問題不在於產品「不好」、說法「不漂亮」,更不是想推動的事情「不夠重要」,而是因為演化使人具有抗拒改變的傾向,也就是「心理摩擦力」。如果沒有對症下藥,陷入「吸引力思維」的陷阱,誤以為不斷加碼就能打動別人,最後會發現不僅代價高昂,還成效不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