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9 |
《站在自然巨人的肩膀》:如果你曾接受任何注射,就欠這個有著淡藍色血液、長得像煎鍋的海洋生物一句感謝
挪威知名的昆蟲及生態學者——安・史韋卓普-泰格松,以詩意的觀察,幽默的筆觸,寫出這本結合科普知識與人文精神的作品,她也試著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呼籲大家:我們的思考裡,應該要有自然,我們也應該找到與自然共同前行之路。
2022/01/03 |
《星際先鋒》:「純氧環境易燃」算是普通常識,NASA怎麼會犯下如此愚蠢的錯誤?
本書以專業的太空產業知識為依據,加上作者生動的故事筆觸,剖析人類探索太空時所發生的代表性事故案例,以及美蘇太空產業事後得到的教訓與改善方案。書中收入聯盟11號、哥倫比亞太空梭、阿波羅1號等多起離奇的事故,用清晰易懂的筆法解說這些事故背後的工程、管理因素,以及調查過程中所發現的真相。
2022/09/30 | Sponsored
引領台灣2030科技轉型兼容「創新、包容、永續」三大願景,新科國科會主委吳政忠:我們從被動解題到主動出題!
近期國內政府組織的重要大事之一,就是科技部改制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國科會)。這個過去主掌國家科技發展預算及科研方向的部會,為何要在這個時刻重新調整組織體質?以及國科會聚焦科技賦能「創新、包容、永續」議題,有哪些不同於以往科技部的實際作為?我們專訪國科會首任主任委員吳政忠了解背後脈絡,讓民眾更理解國科會的任務,透過科技轉型同時帶動社會、經濟、産業、環境等面向的嶄新出路。
2022/01/13 |
《數學大觀念3數學算什麼?》:2012年摩根大通損失約60億美金,只因交易員動了一個Excel公式
在數學犯錯並不可恥,重複錯誤,或是出錯了卻難以修正才是問題所在。在這本關於數學錯誤的小書中,你可以學到如何運用這些經驗避免危險,或是從中獲利。
2022/02/12 |
地球也快要有自己的星環了!只是它由垃圾所組成
「未來可能變得更糟糕,地球可能很快就會開始看起來像土星一樣。」猶他大學教授傑克.阿伯特說:「地球正朝著擁有自己的星環方向發展,只是它們是由垃圾所組成的。」
2022/10/14 | Sponsored
全球數位商機共創國際論壇,帶你邁向數位、綠色雙軸轉型之路,掌握全球國際商機!
過去兩年半,疫情造就中小企業加速數位轉型;同時,為因應全球淨零碳排目標及歐洲碳邊境調整機制,綠色轉型亦是中小企業需積極面對的課題。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為協助中小企業掌握全球經貿重要發展趨勢,以「數位創新×綠色轉型」為題,邀請歐盟及我國產官學專家進行分享與對談,探討如何以數位驅動轉型與創新,接軌國際掌握綠色商機,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2022/12/15 |
「Why is this so late?」有望獲得諾貝爾獎,卻被死神奪走桂冠的物理學家考恩
美國物理學家克萊德.洛蘭.考恩與弗雷德里克.雷恩斯共同證實了微中子的存在,但只有後者獲得諾貝爾獎的殊榮。當1995年當雷恩斯得獎時,《巴爾提摩太陽報》還去訪問考恩的遺孀,他的遺孀自述聽到這消息的第一個反應是「Why is this so late?」因為距離他們的實驗完成已經接近40年了!
2022/10/30 |
《宇宙大哉問》:改造火星需要什麼?我們能讓火星變得像地球一樣宜居嗎?
如果我們想打開火星上的恆溫器並使它成為一個更舒適的居住地,我們需要考慮行星溫度是怎麼來的,主要由兩個基本因素決定:一、從太陽獲得多少熱量。二、保留了多少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