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9 |
《不費力的身心充電法》:主流物理學家開始重新思考「乙太」,也暗示這不會是我們了解宇宙的終點
作者根據從事聲音療法二十餘年的臨床經驗,以及多年在科學領域的研究,告訴讀者:人體就是一顆可以重複充電的電池,電力不足時,身體就會缺乏活力、感到不適,甚至產生疾病;電力充沛時,身體就能在天生的療癒智慧帶領下自我修復,重新回到健康的「原廠設定」。
2021/10/25 |
《破解基因碼的人》:如果可以安全地為我們的孩子進行「基因改善」,為什麼不?
《賈伯斯傳》、《達文西傳》作者華特.艾薩克森再次以其生花妙筆,引領讀者進入生物科學界奇才、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珍妮佛.道納(Jennifer Doudna)的世界。
2021/10/23 |
《表觀遺傳大革命》:是誰在你的DNA上劃重點(而且可能劃錯)?
《表觀遺傳大革命》還探討了許多和健康有關的表觀遺傳現象,和衰老、精神疾病和癌症息息相關,所以也一度成為藥物研發的標靶。我們逐漸發現,環境對我們的健康和行為的影響比過去所知的還大,未來表觀遺傳學的知識肯定在生物科技和醫療上也會有愈來愈多的應用。
2021/10/22 |
零距離科學:可怕卻甚少人認識的傳染病——「嗜睡病」(非洲人類錐蟲病)
當出現這些病徵後,若病人未能獲適時的治療,他就幾乎是必死無疑的──嗜睡病的元兇會在數月內把患者的生命奪去。究竟這是甚麼一回事呢?
2021/10/14 |
《名師這樣教,化學秒懂》:你們仔細觀察這個加熱曲線,不覺得就像是購物中心的手扶梯嗎?
本書由兩位最受義大利學生歡迎的化學老師共同編寫,用七個章節,將化學元素、反應、氣體、液體、固體、相變、溶液等七大基礎知識,利用生活中的各種實例加以解說,幫你把從沒搞懂的化學概念,一次學起來!
2020/12/14 | Sponsored
2020台灣網路報告出爐:企業數位轉型腳步慢,台灣面臨資安防護嚴峻挑戰
COVID-19 疫情來襲,不只是政府、企業得積極走向數位轉型,更加凸顯「網路資訊安全」、與「偏鄉的網路基礎建設」已是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根據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aiwan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TWNIC)今年 12 月 11 日公布 2020年台灣網路報告發現,台灣因疫情控制得宜,國內企業的業務虛擬化腳步也跟著放緩。
2021/10/12 |
《反叛的科學家》:身為科學家、管理者及詩人的奧本海默
1964年諾貝爾物理獎提名、2012年龐佳萊獎得主、量子電動力學巨擘弗里曼.戴森,他是傑出的科學家同時也是位多產的作家,他的這些文章提供了看待科學歷史的知性見解,以及對當前有關科學、道德與信仰爭議的全新觀點。
2020/07/28 | Sponsored
尿布濕了嗎?Opro9「尿濕感知器」智慧監測尿布濕度
台灣夏天悶熱,家有嬰兒或無法自行如廁的長輩,若沒有勤於更換尿布,很容易悶出紅屁屁。為了協助精準掌握換尿布時機,近來智能家居品牌Opro9推出一款「SmartDiaper 智慧尿溼感知器」,智能偵測換尿布時機並發出通知,減輕新手爸媽與照護者的負擔。
2021/10/06 |
【2021諾貝爾化學獎】美德化學家共享殊榮,「不對稱有機催化」改善製藥過程金屬殘留問題
諾貝爾委員會形容李斯特及麥克米倫的「不對稱有機催化」:像是引進了新的下棋方式,引導化學界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新的方式來「思考棋路」。不但把有機催化的效率提高到可以商業化的程度,更不會有金屬殘留的問題,造福藥學也讓化學研究「更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