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科技


2023/11/28 | 環境資訊中心

作出讓步!蘋果表示支持美國「維修權」法案,消費者和獨立維修店將受惠

維修權法案已經在加州、科羅拉多州、明尼蘇達州、紐約州等各州通過,另也有30個州正在推動類似的立法,而過去排斥相關規範的蘋果,也承諾將在全美範圍內,遵循加州的新修理法規——當然還是有附帶條件。

2023/11/28 | 廣編企劃

一圖看懂 太陽光電三大觀念釐清!2050淨零台灣為何要有太陽光電?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本文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2023/11/28 | If Lin

戰爭跟重大災害發生時,為提高生存率,維持通訊跟接收訊息能力要怎麼做?

在發生戰爭與複合式災難時,如果能夠維持通訊與獲取資訊,都能增加生存的機率。本文依據災難對通訊網路造成的不同損壞,整理目前政府、電信業者與個人的因應方式與計畫。

2023/11/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LINE母公司遭網攻,台灣用戶百筆個資外洩,數位部要求提補償方案

數位部數位產業署昨日深夜發布新聞稿表示,台灣連線公司通知數產署後,數產署立即要求台灣連線提供相關資料,昨日中午到數位部進行說明,並要求公司通報個資外洩。

2023/11/28 | 廣編企劃

2023資安產業日:新秀育成、跨域合作,資安培育基地在沙崙

11月24日,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於沙崙資安服務基地舉辦「2023資安產業日」,結合產業研討、資安講堂、企業攤位展示以及互動遊戲等形式,創造資安產業與產業資安交流媒合的舞台,匯聚產官學研等領域,打開臺灣資安新氣象。

2023/11/28 | If Lin

戰爭等大型災害發生,網路跟電話都不通,你還能這2種方式維持通訊

戰爭或大型災害發生,現在常用的手機與網路的通訊都很可能中斷。本文介紹在這種情形下,民眾可能還有哪些方法可以維持通訊能力。

2023/11/28 | Abby Huang

【專訪】戰爭如果發生,我還可以上網打遊戲嗎?數發部韌性司長解密台灣「戰時通訊計畫」

戰爭發生,網路斷訊,人們該怎麼保持通訊?本文專訪數位發展部韌性建設司司長,他的任務要確保戰時的通訊依然能運作。一起來瞭解,為了保持戰爭下仍有通訊,韌性建設司目前有哪些計畫?

2023/11/24 | 廣編企劃

綠能x數位,科技助攻水產養殖產業升級

水產養殖結合太陽光電是一種創新的經營模式,讓漁場除了既有的漁獲外,更能提供綠電創造額外收益,國內更有漁場順勢導入數位工具管理養殖環境,持續提升水產質量。我們可以看到,數位與能源的雙軸轉型正在養殖漁業發生。

2023/11/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OpenAI宮鬥劇與馬斯克爭議發人省思,矽谷「有效加速主義」運動聲量擴增

研究科技史的華盛頓大學教授歐瑪拉(Margaret O'Mara)表示,推動科技成為公共和諧力量的企業故事已被證明是矽谷最出色的行銷工具之一,卻也掩蓋權力過度集中、權力受制於高層個人想法的危險。

2023/11/27 | BBC News 中文

研究:女性比男性更少在工作中用AI——什麼原因造成如此的性別差異?

女性或許還害怕,如果她們使用AI工具的話,自己的能力會受到質疑。心理學家李・錢伯斯表示:「女性更有可能被指責不夠能幹,所以她們必須更多地強調自己的資質,以顯示自己在某個特定領域的專業知識。人們可能會認為,如果人們知道你作為一個女性使用AI,那就是意味著你可能並不是那麼合格。」

2023/11/23 | 廣編企劃

中華電信 HiNet 光世代持續進化!讓全家體驗「最速」飆網快感!

網路是每一個現代人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除了出門在外使用行動網路,家中更是需要高速、穩定且優質的寬頻服務,來滿足全家人的上網需求,而本篇文章也透過東方線上最新發佈的家用寬頻「2023年消費者網路使用行為與滿意度調查」結果,為大家整理選擇家用寬頻的四大關鍵點。

2023/11/25 | 高重建

在香港以比特幣買雲吞麵——實測RedotPay密碼貨幣Visa卡

使用密碼貨幣無需綁定法定身分,沒有信貸評級,跟傳統金融體系進一步整合前,暫時所有支付卡都是貸記卡,包括Coinbase Card、Wirex、Ledger的CL Card、Gnosis Card等,當中最為台港兩地熟悉的非Crypto.com莫屬。我先後用過三張密碼貨幣貸記卡,其中用得最多最久的,正是Crypto.com。不過,初步試用後我對RedotPay的印象很好,打算同時使用,假如深入使用後沒發現大問題,會逐漸增加使用RedotPay的比例。

2023/11/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大研究:對話機器人錯誤資訊77%成使用者記憶,人類應適度懷疑AI內容

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副教授陳縕儂提到,生成式AI系統在與使用者互動時,不可避免的會產生錯誤的腦補資訊來回答使用者,這種錯誤資訊的內容,是否會在人機互動中潛移默化地影響使用者,是規範當代AI產品非常重要的考量。

2023/11/21 | 廣編企劃

飛宏科技打進全球低軌衛星市場,以高性能電源技術布局新時代

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2023/11/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OpenAI宮鬥劇反映「開發派」與「安全派」矛盾:阿特曼遭革職前,研究員致函董事會警告AI威脅人類

曾短暫獲OpenAI任命代理執行長的希爾(Emmett Shear),9月時就在社群媒體主張「放慢」AI發展腳步,稱「如果我們現在的速度是10,我認為應該把目標放在1到2之間就好」。然而這回OpenAI裡幾乎全體員工都站在阿特曼這邊,讓他在這場AI宮鬥最終高奏凱歌班師回朝,也使「開發派」暫時在這場拉鋸中取得上風。

2023/11/23 | BBC News 中文

ChatGPT的語言偏見:以英語為優先的AI,恐讓其他語言使用者「掉隊」?

英語在網路上佔據主導地位,目前也在人工智能領域佔據主導地位,這背後原因在於,大多數AI模型都是使用從開源網路上搜集來的數據進行訓練的,而這些數據絕大多數都是英語。而專家認為美國公司沒有投入同樣多的資金來改善非英語客戶的體驗,因為「從南半球等地區獲得的收入更少」。

2023/11/20 | 廣編企劃

AI驅動行銷新境界!微軟聚焦Copilot探究人工智慧創變行銷新動能

行銷人應該把最關鍵的時間,投注在真正有價值的工作,但是在過去,多數行銷工作者卻總感覺時間不夠用!進入AI時代,人工智慧大幅改變行銷模式,想知道如何利用生成式AI提升行銷決策與執行效率?微軟與INSIDE POSSIBLE合辦AI社群聚會「智勝未來 行銷再進化:AI助攻企業開啟客戶新旅程」,第一手解密行銷結合AI的使用情境,讓所有行銷人智慧工作、智勝未來!

TNL+ 2023/11/22 | TNL JP編輯部

Gogolook、iKala、Ubestream,40餘家台灣新創企業攜手從日本邁向全球

共有40多家台灣新創公司赴日參與於2023年9月14日起舉辦的「日本台灣創業高峰會」。除探索拓展日本市場的銷售管道,也尋求在日本籌集資金或企業合作的可能。

2023/11/22 | BBC News 中文

OpenAI「宮鬥劇」:聯合創始人阿特曼突遭罷免,背後有哪些秘辛?

分析師表示,此事實際上是壯大了微軟的實力,並且令OpenAI顯得非常難看。他表示,該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就像是一群「在牌桌上玩耍的小孩」。他們以為自己贏了,直至納德拉和微軟接管了這一切……OpenAI這場尷尬的週末馬戲團表演,最終由房間裡的大人們接過來了。

2023/11/15 | 廣編企劃

臺北創業幫 2023 Global Health Tech Connects Taipei 盛大開辦,看國內外新創如何利用科技打造未來的醫學健康產業

「臺北創業幫(Taipei Entrepreneurs Hub, TEH)」是由北市府產業發展局為了提升國際產業人才所經營的社群服務平台,專注於向國際新創圈推廣臺北的創業環境與資源,並強化國際新創團隊與臺北的企業、投資人、政府等相關單位與團隊連結,同時藉由 Demo Day 邀請全球優秀的新創探索潛在合作機會,協助新創品牌發展。

2023/11/21 | 袁齊

OpenAI開除阿特曼後陷混亂:員工公開信威脅集體離職、投資方擬提告董事會

OpenAI董事會在17日開除了阿特曼的執行長職務,在矽谷投下了一顆震撼彈。而隨微軟執行長納德拉昨日才剛宣布,阿特曼和另位創辦人、總裁布羅克曼將加入微軟,帶領一個新的先進人工智慧(AI)研究團隊,OpenAI員工也在公開信中表明若阿特曼不回去,將可能集體離職並跟隨、加入他在微軟的新團隊。信中還說,微軟已經向所有OpenAI員工保證,若加入微軟都會有職位。

2023/11/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阿特曼遭OpenAI董事會開除後,將與另一位創辦人布羅克曼加入微軟帶領AI團隊

OpenAI董事會17日宣布開除阿特曼的執行長職務,震撼業界,但同時也傳出微軟等一些OpenAI的大股東正在施壓讓現年38歲的阿特曼回任。不過《紐約時報》昨(19)日稍晚報導,OpenAI董事會已否認會逆轉開除阿特曼的決定,意味拒絕屈服於來自微軟等大股東的壓力。而微軟執行長納德拉今(20)天表示,阿特曼和另一位創辦人、總裁布羅克曼將加入微軟,帶領一個新的先進AI研究團隊。

2023/11/20 | 《科學月刊》

虛假與真實難辨,如何應對Deepfake技術造成的AI倫理與法規挑戰?

早期的技術還不夠成熟,生成的影像和聲音往往有許多不自然的地方而容易被識別。但隨著研究者不斷努力以及技術的進步,這些問題逐漸被克服,現今的Deepfake已經能夠製作出非常逼真的偽造內容,即使是專家也難以分辨影音中的真偽。對於電影製作人和電影特效的公司來說,Deepfake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技術,可以節省大量的成本和時間。例如當一位演員因為某些原因無法出演某部分場景時,可以使用Deepfake技術來替代真實的演員。然而,凡事都是一體兩面,這項技術也帶來了很多潛在的問題。

2023/11/20 | 精選轉載

解讀《晶片戰爭》:現在全球都把經濟賭在台灣的「台海和平、沒有地震」上

要用一個身份理解將「互相依賴」武器化,我覺得「愛情騙子」非常適合。因為你需要我,所以我說什麼你都對聽,你被我控制著。應用到半導體業,當生產半導體的關鍵步驟需要的機台、材料、軟體由少數幾家公司生產時,只要掌握這幾家公司,就掌握了控制整個產業鏈。華為就是該武器下的攻擊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