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0/02/11 | 環境資訊中心

德國用著色本認識能源轉型,讓七歲小孩到梅克爾都笑開懷

德國的能源處境與台灣非常相近,同樣都是透過資訊公開推動公民參與,台灣的公部門小編在社群上近幾年經營得很成功,不過大多都是針對單一事件進行宣傳,值得參考德國較為完整與系統性的經驗。

2020/01/28 | 環境資訊中心

離「電力自由化」一步之遙,台灣將迎來第一度綠電交易

「售電業」代表電力的批發零售業,是《電業法》修正後新增的行業,用以打破過去台電一家獨大的市場,從發電、售電、到用戶這條綠電自由市場之路終於走通。

2020/01/21 | 環境資訊中心

歐洲人如何讓環團與電網公司「一邊吵架一邊對話」?

全球反對輸電網的建設的聲浪高漲,除了民眾不喜歡住家附近有電網,也有環境上的考量,但該如何在發展再生能源跟電網間找到一個平衡呢?歐洲便嘗試讓輸電公司和環境氣候陣營雙方能坐下來「好好對談」。

2020/01/07 | 環境資訊中心

候鳥遷徙的風電降載機制,就算國外沒案例台灣也該做

國外研究99%的鳥類會避開風機、國內用98%迴避率來推估實際的鳥擊數並不高,但環評委員仍希望業者認真思考降載機制,以黑面琵鷺為例,萬一發生被風機打死幾隻的消息,對離岸風電的發展並不是好事。

2019/12/31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離岸風電邁向「0元」競標價之路,可能還有兩個變數

台灣風場在上次競標已經出現2.5元,而現在綠電的市場價格約每度3.3元,業者只要能將綠電賣到市場,就可以先用零元去投標,等取得併網資格後,再到市場找買家,等於政府不再需要補貼風場。

2019/12/10 | 綠學院

政府要求工商業大戶「每年節電1%」,注定淪為虛工與作假

依照政府齊頭式的節電政策,製造業產量變少節電1%自然就做到,而對產量增加的工商業大戶來說,根本就是違反物理定律,政府應該設定的KPI,應該是每年要「提高能源效率1%」。

2019/12/03 | 地球公民基金會

土地產鹽變產電,要如何兼具經濟利用與生態保育?

政府也宣布了漁電共生的政策,但尚未建立運作規範之前,綠能業者和掮客卻開始進駐該區,和地主簽約租地,反而嚴重衝擊既有養殖業者的生計。

2019/11/26 | 環境資訊中心

五分鐘快問快答:離岸風場會加速白海豚的滅絕嗎?

很多人對離岸風電有疑慮,會不會影響生態或景觀?因為颱風或地震而故障怎麼辦?為什麼都是外商來開發?這些問題,在這裡一次為您解答。

2019/11/19 | 環境資訊中心

離岸風電「下個十年」新目標:競標10GW的容量

台灣的離岸風電過去只規劃到2025年和2030年,現在把時間拉長,對於外國開發商或是本土業者的投入、規劃,預計都會產生更正面的影響。

2019/10/29 | 綠學院

水力儲能其實比鋰電池強,為何大家都選擇投資後者?

全世界最大的儲能系統不是鋰電池儲能廠,而是抽蓄水力儲能廠,但因為抽蓄水力儲能廠沒有太大的成長潛力,因此大家紛紛投資在鋰電池身上,讓他最具冠軍相。

2019/10/22 | 環境資訊中心

離岸風機不再「貴桑桑」:以前40億蓋2支,現在240億完成22支

台灣頭兩支離岸風機於2016年樹立,2017年正式商轉,耗費40億鉅資,如今,新的風場接近完工,22支風機共耗240億,建置成本大幅下跌,也見證了當時跨出第一步的艱辛。

2019/10/15 | 地球公民基金會

從德國到台灣,「公民電廠」逐漸成為小社區的一大收入來源

Google、Apple等國際企業都已要求使用100%再生能源來製造產品,因此台灣許多電子廠商都急著買綠電,以保住國際訂單,與其拱手讓財團賺走這些發綠電的錢,透過公民電廠反而能把這些收益留在社區讓大家共享。

2019/10/08 | 環境資訊中心

新出爐的《2019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告訴了我們什麼?

過去的十年間,公用事業級太陽光電的「均化成本」下降了88%、風能下降了69%,而核能成長了23%,這也導致了能源投資的轉向,以中國為例,2018年在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資為910億美元,但核能方面的投資僅為65億美元。

2019/10/01 | 環境資訊中心

「台電不敢說的斷層」被公布,耐震係數不足的核四如何重啟?

台電的報告永遠不會有「斷層」這個名詞,但最新審查結論確認有斷層存在,且長度遠遠超過台電過去所宣稱的僅有1、20公里,專家研判核四核目前0.4G的耐震係數與設計遠遠不足,呼籲台電應重新計算。

2019/09/24 | 環境資訊中心

你沒想到的太陽能好處:北海道強震中最快恢復的供電救星

在北海道的震災中,即便沒有另外裝設蓄電池,絕大多數的家用太陽能板的用戶,在復電之前都啟動了自立運轉功能,若是是加裝蓄電池的用戶,甚至可以維持家戶用電兩天,和平常一樣生活。

2019/09/17 | 環境資訊中心

全球燃煤電廠持續走低:煤炭資金只剩下中國能當作財源

2019年截至目前,共有八個國家提案新建煤電廠,總容量約12.7GW,集中在中國、印度、印尼、菲律賓和孟加拉,同時,2019年也有132GW的新規劃容量被取消,主因是缺乏需求。

2019/09/10 | 環境資訊中心

養殖漁業並不反對「漁電共生」,缺的是示範和信任

漁電共生能提供高租金收入,如果在地層下陷區先行,也許是一條讓土地涵養生息的途徑,但同時,也出現了生態和漁產品供需失衡的疑慮。

2019/09/03 | 環境資訊中心

台電當「綠電大盤商」,對再生能源市場是福是禍?

經濟部打算促成台電綠電平台,屆時「用電大戶」都會被要求購買或設置「一定比例」的綠電,規劃中台電也會成為這個交易平台的一份子,但這種將躉購或將已生產的綠電再售出方式,針對綠能發展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