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2/12/07 | TJ

【關鍵眼中盯】急著幫吳怡農辯護「不是黑道」,根本搞錯了重點

民進黨敗選綠營立委發難「黑道中常委」後,這已注定成為貫穿九合一和立委補選的話題,如果當時民進黨提名的是其他人,黑道形象的指控在這場補選燒得起來嗎?因此與其急著論述「吳怡農不是黑道」,面對現下民進黨形象問題,趙映光和黃承國的定調就明顯技高一籌。

2022/10/25 | TJ

【關鍵眼中盯】游盈隆「修憲通過18歲可以當立委」是謬誤論述,但我更好奇他為何這樣講?

仔細檢視法條,在立委修改選罷法之前,就算修憲案通過,也只能讓年滿18歲的民眾可以投票,暫時不會出現18歲的立委或議員。然而,游盈隆身為堂堂政治學者,為何會推導出如此謬誤明顯的論述?

2022/10/04 | TJ

【關鍵眼中盯】四叉貓細究高虹安的「追殺留言」,打開了「大數據輿情」產業的潘朵拉盒子

因「追殺高虹安」粉專而引起一系列討論,四叉貓或許在無意間打開了「大數據輿情」的潘朵拉盒子——很多人都沒有想過,那些資料是怎麼蒐集、怎麼歸納的,卻完全依靠那個結果做決定......

2022/09/13 | TJ

【關鍵眼中盯】跟尚書大人一樣機靈的英國「抗中首相」特拉斯,隨時再來個髮夾彎也不意外

對歐美政治人物來說,口號反中是獲得正面公關的廉價又有效辦法,但綜觀英國國內經濟困境,以及新任首相特拉斯長久以來缺乏中心思想、不斷髮夾彎的表現,「抗中」恐怕只是為了市場需求而喊出的口號。

2022/09/06 | TJ

【關鍵眼中盯】論文抄襲門藍綠大亂鬥,多到數不清時人們就只會記得第一個

就像「誰沒有貪汙」的說法一樣,總是對位高權重人士以寬相待的台灣選民,在乎的真的不是政治人物有沒有抄襲,而是回應事件給人的「感覺」:是坦然面對,還是想盡辦法四處牽拖?這才是形象建立與傷害的關鍵,也會最直接的反映在選票之上。

2022/08/16 | TJ

【關鍵眼中盯】「大鵬斬智」之後四個待解答的問題,看來還有許多未爆彈等著被引燃

一個論文事件,搞到好像全台灣只有桃園要選舉。然而目前看來,林智堅退選並非事件的終了,從換堅背後蔡英文的責任和領導核心動搖,以及鄭運鵬是否會成為下個引爆點等,「大鵬斬智」之後至少還有這四個未盡之事......

2022/08/09 | TJ

【關鍵眼中盯】飛彈穿越台灣上空不需發布通知嗎?我們為什麼要幫「國防布」護航?

想想當年台灣人民對「國防布」的氣憤與對真相的追求,今天怎麼會變得樂於為不主動公布解放軍飛彈資料的國防部護航?如果那些理由為真,那我們是不是該建起一座長城「屏蔽」所有境外發布的國防資訊,以免影響戰略或騷動民心?

2022/07/22 | TJ

【關鍵眼中盯】2022年還在練刺槍術?國軍訓練還停留在《花木蘭》動畫裡的集體耍棍

因為是結訓典禮的重點評分項目,國軍新訓花很多時間訓練刺槍,但這種在講求單兵作戰時代還只用「一致性」評分的思維,是比「2022年還在練刺槍」還要更大的問題,也是一系列不合時宜訓練模式至今還存在的本因。

2022/07/12 | TJ

【關鍵眼中盯】聽說歐美很多研究生不用寫論文就能畢業?至少在英國就不是這樣

在美國確實有許多只要上課不用寫論文的「碩士學位」,但這在英國幾乎不存在,因為在英國「碩士」與「學士後文憑」其實是兩個不同的東西,但我們倒是可以思考一件事:為什麼要寫論文。

2022/07/05 | TJ

【關鍵眼中盯】國民黨FB貼文「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同時震懾了兩群人

這篇貼文證明,仍然有一群人在期待改過自新的國民黨,但就像朱立倫在美國的「親美反共說」一樣,這個論述的最大阻力並非求刪文的民進黨,而是如何處理自己黨內小眾但強大的聲音。

2022/06/30 | TJ

【關鍵眼中盯】陳時中與陳建仁靠「誠懇做事」贏來的好感,遲早被「選舉」消磨殆盡

從陳時中、陳建仁到林智堅,這些曾經靠「做事」迎來台灣人愛戴的人,今天要他們摸著良心回答為何而選,他們說的出來嗎?參與選戰的意義,又真的只有「不然你要投國民黨」嗎?

2022/05/31 | TJ

【關鍵眼中盯】批評「很多孩子走了」的輿論盲點:很多人同時發文,就一定是資訊戰嗎?

郭彥均出於醫護關心發文,到各方對「造謠」的認定,以及最後的農場發文隱憂,其實是三個需要分開討論的領域。然而在討論的後期,許多人把「許多網站同時發文」解讀為資訊戰,但這其實是Facebook上存在已久的「多文發布」功能......

2022/05/27 | TJ

【關鍵眼中盯】快篩之亂輿情戰:一派覺得台灣人都是巨嬰,另一派覺得排隊的都是葉毓蘭

發生一個爭議,截取一格畫面,一方認為每個人都是受害者,一方認為不存在受害者,大部分台灣的輿情戰都是這樣對自己陣營諄諄教誨,但在對罵中被忘記的弱勢族群,又有多少人想辦法解決他們的掙扎呢?

2022/04/21 | TJ

【關鍵眼中盯】柯文哲「不清零、不公布足跡」是絕妙的政治押寶,但「完全執政」就得「完全負責」

柯文哲宣布「不再清零」讓台北市真正「與國際接軌」,確實台北市有盡速「與病毒共存」的必要,但這背後其實也包含柯文哲想和藍綠做出「市場區隔」的精算。但你說柯文哲是用台北人的生命,來賭自己的政治地位嗎?是也不是。

2022/04/21 | TJ

【關鍵眼中盯】台灣人該感謝烏克蘭,讓習近平開始擔心「今日莫斯科,明日北上廣深」

假如烏克蘭真的在俄國進攻之初就被拿下,台灣也將面臨一樣的危險,而時至今日,俄國戰事不利與被制裁後果,都看在習近平與中國的統治階層眼裡,而普亭在騎熊難下之際,如果習近平思考還清晰,他最該做的,就是裝乖。

2022/04/17 | TJ

【關鍵眼中盯】YouBike 2.0的最大優勢,卻可能成為被巨嬰市民們玩殘的最大隱憂

台北市剛宣布要推出YouBike 2.0之時,連新北都威脅不參與,但時至今日全台已經有許多縣市加入,其主要原因就是比1.0更加有彈性的設站需求,但也就是這個優勢,透過民意代表人治思維和巨嬰民眾的協力,極可能成為未來亂源的隱憂。

2022/02/22 | TJ

【關鍵眼中盯】民進黨議員提名爭議:反紅統教育成功,但管媽的「動機」卻令人不解

在李正皓起底黃琳與陳聖文這個「前藍營人士幫綠營找中共同路人」事件裡,能看到台灣已成功築起「反紅統」的牆,有效將爭議人物隔絕於外,但綠營相關人士的後續回應卻十分耐人尋味,特別是高雄立委管碧玲的系列發文......

2022/01/05 | TJ

【關鍵眼中盯】如果我是林昶佐,知道蔡英文和蘇貞昌要來站台一定嚇壞了

中正萬華的整體選民結構就是個藍大於綠,而且藍軍還很願意出門投票的地方,公投同意票加總最低也有約66000票,高於林昶佐的罷免門檻58756票,通常在這樣的情況下,罷免選票上的人最擔心的,就是讓選舉變成「藍綠對決」,而蔡英文與蘇貞昌的站台,就只會加劇這樣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