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09/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莫德納XBB.1.5疫苗今起分3階段接種,疾管署預估秋冬再有一波疫情流行

對於國內疫苗打氣,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參考次世代疫苗接種率25%,到今年年底共準備600萬劑XBB.1.5疫苗,已到貨200萬劑;今日有300多間醫療院所開始施打,目前共約7000人完成接種,打氣比預期踴躍,不過全民接種時間仍暫定10月9日。

2023/09/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食藥署通過莫德納最新版疫苗EUA:疫苗到貨後最快一週可完成檢驗封緘,9月底前有望開打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昨(13)日晚間接受媒體聯訪說明,首批預估將有200萬劑;先前預估最快9月最後一週開打,不過疫苗進口後還需要檢驗封緘等流程,才能給醫療院所施打,下週二(9/19)會再進一步說明接種規劃。

2023/09/1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FDA核准最新版COVID-19加強針:建議施打原因、疫苗版本差異重點一次看

拜登政府一直以來推動的是大多數美國人每年都接種COVID-19疫苗加強針,預計CDC今日會議後端出的指南也類似。有別於美國,歐洲通常只建議年長者或患有慢性病(如心臟病、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等染疫高風險族群接種加強針,英、法及德國都採這種做法。

2023/07/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確診者不可投票,監委:未符比例原則,中選會、衛福部應速擬配套

2022年九合一選舉時,台灣還處在COVID-19疫情高峰,隔離和口罩政策都尚未解封,確診者也無法前去投票。如今8個月過去,選戰依舊火熱,各政黨候選人脫下口罩,為2024年的總統大選奔波。監委呼籲中選會和衛福部,從去年投票流程中檢討,儘速研擬確診者投票配套措施。

2023/07/24 | 洪思行

從數字看2020/21香港藝術界有幾「死」

2020年絕對是香港史上重要的一年,因為COVID-19令百業蕭條,幾乎各行各業完全停擺,表演藝術界當然不可能獨善其身。香港藝術發展局最新發布《香港藝術界年度調查報告2020/21》,筆者在此特別節錄關於表演藝術界的數據,讓大家一窺疫情的影響。

2023/07/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真「天選之人」?研究揭特定基因變異者,確診COVID-19未發病機率高8倍

之前的研究發現COVID-19確診者平均約有20%沒有症狀,為弄清何以有人能無懼染疫,研究人員將目光投向扮演人體內識別、對抗病原能力關鍵角色的人類白血球抗原(HLA)基因。研究結果對疫情期間存在所謂「天選之人」提供第一份可能的解釋。

2023/07/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香港國泰航空走出疫情困局,預計2023年上半年盈利最多45億港元

國泰航空走出疫情困局,預計今年上半年公司有港幣40億至45億元盈利。集團行政總裁林紹波說,國泰的復常之路已步上正軌,集團旗下航空公司的業務表現持續改善,財務狀況穩健,這都反映出公司業務不斷增長,並在重建過程中取得成果。他也感謝港府和股東在疫情期間給予的支持。

2023/07/04 | 《科學月刊》

【專訪】「記疫」計畫主持人林文源:COVID-19疫情籠罩時,人文社會學者角色也無所不在

「關於疫情,我們不是談得太多而是談得太少。」這是林文源在過去的一篇文章中曾提到過的一句話⸺太多是指關於一般口水戰的爭論太多,但對於認真思考疫情會帶來的長遠社會影響卻太少。

2023/06/28 | BBC News 中文

美國解密報告:無直接證據證明COVID-19源於武漢病毒研究所,但仍未排除此可能

報告稱,武漢病毒研究所與中國軍方因公共衛生需要,有在冠狀病毒研究上合作,但不涉及任何能產生COVID-19病毒病的感染。但報告同時提出,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科學家建造了不同冠狀病毒的「嵌合體」,並利用了反向遺傳學克隆技術,而此舉使隱藏蓄意修改變得可能。

2023/06/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癌症蟬聯國人10大死因榜首41年,COVID-19躍居第3名,年輕人自殺率回升到疫情前

據衛福部民國111年10大死因統計,COVID-19從第19名躍升至第3名,去年奪走1萬4667條人命。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推估,COVID-19明年仍會在10大死因之列,與糖尿病、高血壓死亡人數差不多。

2023/06/1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英媒:COVID-19爆發前武漢科學家與共軍合造病毒,中國隱匿2016年「墨江事件」疑為病毒起源

但2016年事件有了變化。研究人員在雲南省墨江一處礦井中,發現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當地有些人死於跟SARS類似的症狀。中國當局未對全球示警,沒通報這些死亡事件。如今這種病毒被認為是目前已知在疫情爆發前就存在的COVID-19唯一近親。

2023/05/28 | 德國之聲

模型預測:中國6月底迎第二波疫情高峰,單週新增感染將達6500萬人

中國的「五一」假期過後,許多人在社群網站上反映自己二次感染了新冠病毒,也就是「二陽」。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近日表示,中國國內今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將在6月底。新的疫情高峰有何特點,如何應對?德國之聲記者就此採訪了香港大學病毒學專家金冬雁。

2023/05/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COVID-19第4波流行估6月底達高峰,5/24起長者打疫苗領500元獎勵品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昨(23)日例行疫報預估,COVID-19疫情進入第4波流行,約6月中旬至6月底達高峰,後續才有下降趨勢。據疾管署統計,5月17日至5月23日中重症及併發症住院每天平均病例數204例,這是3月20日通報改制後新高。

2023/05/06 | TNL 編輯

世衛解除COVID-19歷時3年的全球公衛緊急狀態,但也呼籲「切勿因此降低防備」

世衛針對COVID-19成立的獨立緊急委員會昨天召開第15次會議,同意疫情不再達到世衛最高等級警報水準,不過譚德塞警告,這並不意味危險已經完全結束,「如果情勢出現變化,仍可恢復COVID-19的緊急事件狀態。」

2023/05/02 | 歪脑|WHYNOT

封城期間曾經決絕想「潤」的中國人們,解封後為何還是猶豫了?

小春曾親見白紙運動期間,成都市望平街等地出現大批示威者,微信群中也不斷有人在討論上街,她感到欣慰,高壓政策並不會去到極致:「原來內地的發聲是有意義的,壓迫到一個程度一定會有人反抗。」小春還設想,若至今都沒有解封,一定已離開中國了。

2023/04/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COVID-19防疫5月起降階,口罩令、公費疫苗施打等6大QA一次看

公費COVID-19疫苗持續於各合約醫療院所或接種站提供,5月1日起醫療院所施打疫苗可收掛號費。防疫朝向常態化;「疫苗接種假」隨指揮中心解編退場,回歸一般請假規定。

2023/04/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香港COVID-19疫情升溫,醫衞局推算每日萬人感染

香港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指出,目前香港整體COVID-19確診有上升趨勢,近期各類監測數據都顯示,感染情況較前一週增加約4成,推算每日確診已近萬人。

2023/04/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港人回鄉證過期,陸延長有效期

疫情爆發後,香港和大陸各口岸大部分時間關閉,港人無法進入大陸,加上辦證機構因疫情經常關門,以致許多港人無法換領回鄉證。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表示,對證件有效期限截止日期為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0日的回鄉證,有效期限延長至2023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