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0 | 海森飽嗝 【街頭產業觀察】疫情趨緩後,觀光產業視為救贖的「報復性國旅」為何大夢落空? 從數據來看,台灣三分之二的國旅行為出現在周末或假日,這也讓許多國內旅遊都只能是「一日遊」,除了難以提升整體產業,更會造成假期到處人滿為患,週間時刻則是冷清的狀態,而旅遊產業至始至終也未想要有所改變。 國旅 觀光 More... 報復性國旅 周末 假日 連假 補貼 觀光局 疫情 2021/06/20 | 海森飽嗝 【街頭產業觀察】吃到飽火鍋店主打「和牛」攬客,客人真的可以吃回本嗎? 在這個只能自己煮、叫外送或外帶的艱難時刻,許多消費者已經開始懷念「吃到飽」,但相對於經營複雜的一般吃到飽餐廳,「火鍋吃到飽」的開店門檻更低,而在吃到飽火鍋越開越多的今天,也出現了用「和牛」來創造話題的風潮。 吃到飽 火鍋 More... 和牛 日本和牛 CP值 開店 街頭產業觀察 2021/05/20 | 海森飽嗝 【街頭產業觀察】Podcast遲早步上YouTube後塵,「平台」介入搶食數位廣告大餅 「平台」介入Podcast領域、搶食數位廣告的大餅,將指日可待。屆時,Podcaster的頻道應該就得開始與「平台」拆帳廣告分潤,而「平台」會在什麼時候,對創作者的內容進行「規範」、以符合廣告主的青睞,似乎也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 街頭產業觀察 Podcast More... YouTube 產業 廣告 播放器 平台 百靈果News 台灣通勤第一品牌 股癌 好味小姐 黃標 串流平台 獲利模式 2021/04/20 | 海森飽嗝 【街頭產業觀察】百貨公司演化史:餐飲空間愈來愈大,「停留經濟」如何集客有學問 從「老一輩」百貨公司的樓層規劃,會發現幾個有趣的特徵:一樓絕對是化妝品專櫃,因為化妝品的銷售利潤和坪效最佳,這也造就每年百貨週年慶檔期時的排隊搶頭香的狂熱。 購物中心 百貨公司 More... 消費者 百貨 人潮 櫥窗 精品 美食街 樓層 街頭產業觀察 2021/03/20 | 海森飽嗝 【街頭產業觀察】時下最夯的「斜槓人生」,其實是碗盛著「焦慮」的心靈雞湯 說穿了,「斜槓人生」只是為了面對「工作不穩定」、「薪水不夠花」、甚至是「未來退休金在哪」的職場焦慮,而不得不採取的降壓應對。 街頭產業觀察 斜槓 More... 產業發展 兼職 夾娃娃機 外送 薪資焦慮 正職 2021/02/20 | 海森飽嗝 【街頭產業觀察】還在期待東區商圈復甦的房東們,恐怕沒剩多少時間可以任性 不同背景、不同類型的房東,都有他們不想降租的理由;而這些理由不外乎就是想持續維持物件的市場價值,以及身為東區商圈房東的面子。但「市場結構」的轉變與趨勢,並未站在東區房東這一方。 街頭產業觀察 東區 More... 東區沒落 房東 店家出走 東區店面 東區商圈 2021/01/21 | 海森飽嗝 【街頭產業觀察】被眾人看衰卻又逆勢成長,「夾娃娃機」為何沒有像蛋塔一樣泡沫化? 我們就從夾娃娃機產業中的四個角色「夾客」、「房東」、「場主」、以及「台主」說起。從他們看似不理性的「一頭熱」,來理解這個產業為什麼能持續撐緊泡泡而不破滅。 夾娃娃 夾娃娃機 More... 蛋塔 泡沫化 機台 台主 場主 街頭產業觀察 2020/12/19 | 海森飽嗝 【街頭產業觀察】疫情下的「短租特賣會」:消費者的福音,業者的救贖,商圈的隱憂 在疫情中的2020年,台北的熱鬧商圈中(像是台北市的東區和信義區、新北市的府中商圈)開始出現一檔接一檔的「品牌特賣會」。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難道是經濟不景氣,讓快閃特賣會找到更多生存的利基? 短期特賣會 特賣會 More... 品牌特賣會 經濟 疫情 折扣 消費 商圈 房東 街頭產業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