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2/11/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二十大後習家軍全面掌權,專家分析:新派系將崛起,中共權力分配邁入第五階段

吳國光表示,習頻繁的、高烈度的、非常廣泛的在黨內進行政治清洗,觀察到如毛時代每次黨代會前的政治戲碼。十九大觀察的是習能否組成一個合意的政治局班子,而二十大則是習能否組成合意的常委班子。「但我們都低估了習近平的主導能力,(習近平)把李、汪都逼退了。」

2022/11/1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日媒調查報導胡錦濤「被離場」:想確認胡春華是否入政治局,解讀栗戰書唇語「別看了,都決定了」

當時坐在胡錦濤左方的栗戰書發現胡錦濤想翻閱名單時,馬上出手阻止,接著又對胡錦濤說了幾句話。日本媒體《夕刊富士》記者峯村健司表示,根據台灣的中國政治專家解讀栗戰書的唇語,栗戰書當時可能是對胡錦濤說:「別看了,都決定了。」

TNL+ 2022/11/10 | 柳金財

從「楓橋經驗」到「平安中國」,習近平主政下的國家機器越加控制公民社會

習近平主政後,中共增加公共安全支出,其支出增長率,甚至高於國防費增長率,且公共安全支出總額超過國防費,這凸顯國家對公民社會鎮壓力度及頻率增加;黨國運用強制性合法暴力鎮壓公民社會的資源與能力增加,降低其與公民社會協商意願,此成為黨國治理社會、壓制維權抗爭運動之利器。

TNL+ 2022/11/09 | 余杰

習近平不是胡錦濤的反動,而是胡錦濤的升級版

今天,批判習近平是常識,懷念胡錦濤卻是違背常識的無知與無恥。江胡溫時代,中共監獄中沒有一天斷絕政治犯,沒有一天中斷強迫拆遷和圈地運動,沒有一天停止對宗教信仰者、異議者和少數族裔的打壓迫害。

2022/11/03 | BBC News 中文

習近平的「共同富裕」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一部分,各國專家怎麼看?

習近平的共同富裕所描繪的是一份鼓舞人心的願望清單,正像一個世紀前的社會主義承諾一樣是鼓舞人心的,甚至正在完成許多西方民主制度目前似乎無法實施的事情,不過這樣的共同富裕,也是一種既要吃掉蛋糕、又要留著蛋糕的不可能願望。

2022/11/01 | BBC News 中文

中共二十大:解讀政治局24人名單背後六種政治意涵

沒有出現在台前的另外17位政治局委員,「誰進誰出」同樣蘊藏著重要的信息。比如,其中是否隱藏著未來的接班人?破格留任和破格提拔分別意味著什麼?再比如,為何本屆沒有循例加入任何女性政治局委員?習近平打算何時退位?

2022/10/29 | 歪脑|WHYNOT

世界各大城華人青年怎麼看中共二十大?一次關於「他」的會議,大家都隱約在期待點什麼

這是一篇來自中共二十大以前的訪問,文中不具名的中、港、台青年受訪者,忠實的反應出他們對中共政治走向的看法,以及對二十大的期待。他們對誰繼任、誰入常並非太過關心,反倒是期待在二十大之後,能迎來目前嚴格清零的「政策轉向」。

2022/10/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振興經濟為當務之急,習近平意志凌駕政策成隱憂,港媒:「李強經濟學」帶有重商風格

台灣經濟研究院兩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華昇在二十大落幕之後接受《中央社》專訪,分析政治報告中透露出的未來經濟政策,中國監管政策調整方向,以及新一屆領導班子將面對什麼樣的經濟問題、中國經濟發展方向何去何從。

2022/10/28 | BBC News 中文

新任二把手李強會如何影響中國經濟?中共二十大後可供觀察的幾個信號

中共二十大閉幕,習近平開啟歷史性的第三個五年任期。外界目光投向政治局二號人物李強。與此同時,中國周一發佈早前推遲公布的經濟數據。受清零政策和中美貿易戰影響,中國經濟正面臨雙重夾擊。在過去一周,中國經濟發生了什麼?

2022/10/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學者分析:習近平建成絕對權力,難以迴避強人政治下的2個繼承風險

寇健文歸納,在強人政治下,政治繼承一直都是最大的政治風險,由此可推理出「當整個中共政治要邁向後習時代,不確性定會比較高,他是在哪種狀態下進行權力交接,對整個黨機器的運作,對整體政權的穩定都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上述情況也會增加台海問題的風險。

2022/10/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共新黨章未列「兩個確立」增列反台獨,美專家:習近平大權在握反而暴露弱點

中共20大新修訂的黨章昨(26日)晚公布,外界矚目的「兩個確立」並未列入,但仍增列了「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等表述;同時增列了「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表述。美國智庫專家張彥認為,習近平鬆不了手,反映對自己打造的體制沒有信心;一旦出問題將沒有代罪羔羊,反倒暴露集權弱點。

TNL+ 2022/10/27 | 蔡又晴

誰掌權,誰就有派系:習近平要「團派」知所進退,被「滅團」也只是剛好而已

習近平上任後,胡錦濤是「裸退」,黨、政、軍權力全部交接。習近平也的確對「團派」展開清理。不過如果把前兩屆任官的標準拿來比較,只能說是蕭規曹隨,就是誰上任,誰的派系就雞犬升天。

2022/10/26 | BBC News 中文

中共二十大:「反台獨」寫入黨章後,台灣是否變得更危險?

專家表示,中共黨章新增的「反台獨」論述並不新鮮,只是反映了有關立場越趨「正式化」,但實際上沒有改變任何政策,也不構成對台灣更大的威脅。「相較之下,習近平連任第三屆總書記,未來很多年將持續威權統治,而他顯然有意對台武力升級,這比任何寫出來的文字更危險。」

2022/10/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華爾街日報》:中共新領導班子不見親市場派,「損害經濟也要政治先行」,顛覆西方對北京的期望

報導指出,中共前領導人鄧小平強調資本力量,與美國及其他已發展國家建立關係,並視經濟發展為中共的工作重心。但對習近平來說,即使損害了經濟,也要政治先行,顛覆了西方對北京的期望。

TNL+ 2022/10/26 | 李少民

中共二十大:全世界對於習近平的批評,帶著深深的誤解

習近平和中共對任何回到文革的舉動、包括小粉紅們自下而上的回到文革的做法,都會加以制止。而中共這樣一制止,那些天天擔心中共會回歸文革的人就會非常的高興,鬆一口氣:「啊,原來中共並不是要回到文革,那太好了」,可以放心睡大覺了。這就恰恰上了中共的當。

2022/10/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共20大後港澳系統人事變動,分析:丁薛祥主管、對港方針不變

劉兆佳預期丁薛祥將會接替韓正主管港澳事務。劉兆佳說,未來人選未必局限於一直在港澳系統工作的人,可能是具有更廣泛經驗、獲得北京中央信任並能夠從國家民族整體大局看待香港問題的人。但他指出,無論誰主管中央港澳事務,北京中央對香港的大政方針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