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2/12/29 | TNL 編輯

民進黨公布敗選檢討報告:黑道爭議、學術倫理、治安問題,林智堅:責無旁貸、誠摯道歉

民進黨在九合一地方選舉中慘敗,選後中常會成立檢討小組,並提出檢討報告。因論文抄襲事件退選、甚至被連拔兩個學位的前新竹市長林智堅表示,整篇報告只點名了他一人,而未能拿下桃園市長一役,他也責無旁貸、誠摯道歉。

2022/12/18 | TNL 編輯

【嘉義市長選舉】國民黨黃敏惠破5萬票自行宣布當選,執政17年將創地方自治史紀錄

國民黨候選人黃敏惠曾任3屆嘉義市長(2005、2009、2018),是嘉義市唯一一位國民黨籍市長,順利連任後可望以17年任期,成為台灣迄今在位最久的地方首長。

2022/12/15 | BBC News 中文

【專訪】谷辣斯・尤達卡:我藉選舉發起了一場「原住民認同運動」

Kolas Yotaka說,民進黨內曾有人勸她為了選情採用中文名,但她堅拒妥協,更在政綱及選舉公告上附上羅馬字。「我不能浪費這次參選的機會,不能刻意隱匿我的文字,我必須自然地使用我的文字,要讓花蓮人、全部台灣人以及媒體覺得就是這麼的自然,要習慣我們的生活環境是有原住民的語言。」

2022/12/13 | 《思想坦克》

在士林北投,選上第一屆只能當好運撿到,能撐到連任才是真正的議員

攤開第一選區的議員名單,光看名單就知道競爭激烈,有資源、有實力的人,才能在不見血的戰場上存活。所以地方傳言,在士林北投,選上第一屆,只能當好運撿到;能撐到第二屆也連任,才是真正的議員。

2022/12/1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22九合一選舉】嘉義市長候選人政見發表:李俊俋提「三心二箭」,黃敏惠以十大旗艦計畫爭取連任

嘉義市長候選人電視公辦政見會上午在世新有線電視台登場,政見發表分2輪,每人每一輪12分鐘。民進黨候選人李俊俋以社福、交通藍圖發展嘉義;爭取連任的國民黨黃敏惠提出十大旗艦計畫,為下個世代打造更幸福生活。

2022/12/09 | Roy Ngerng

從數據看民進黨為何慘敗(中):如果民進黨在內政上只是更像國民黨,那在地方選舉有何用?

保護台灣對抗中國,台灣人可以做出犧牲:為了穩定不該過多批評民進黨政府、接受了工資不應該上漲太多的說法。但隨後,他們看到企業利潤繼續增加,物價漲到他們的工資跟不上,被迫掙扎著用微薄的薪水買房。因此,選民不再願意民進黨找藉口。

2022/12/08 | Roy Ngerng

從數據看民進黨為何慘敗(上):為什麼地區每戶平均所得越高,民進黨的得票率越低?

在1997年的地方選舉中,民進黨實際上能夠吸引收入較高的市縣。但從這次選舉來看,家戶可支配收入越高、整體學歷越高、越年輕的縣市,反而越少把票投給民進黨。為何會發生這樣的狀況?

2022/12/07 | 《思想坦克》

九合一選後談小黨的政治現實與未來:資訊零碎化、犬儒化,沒有人能真正操控輿論

智慧型手機的時代,導致犬儒化及零碎化的現象,擴大加成之後,選舉再也不是以往「民意如流水」那種可以預測的趨勢。人們喜歡在網路上看輕鬆沒有壓力、甚至危言聳聽的視訊頻道,例如館長、勾惡、朱學恆的傳播方式。

2022/12/06 | 李秉芳

2022六都議員暗公報:「政治世家」候選人76%都順利當選,佔六都議會4成席次

「政二代」的對手通常會以此批判他「贏在起跑點」確實可以從家人親戚身上,獲得人脈資源的大量挹注,尤其對新人來說,到菜市場、地方活動、婚喪喜慶去拜票,「鄰里鄉親就算不知道你是誰,至少知道你的爸媽或是姑姑伯伯是誰,光這樣就是個記憶點,而對新人來說光能被記住就很好了」。

2022/12/06 | 李秉芳

2022六都議員暗公報:有涉案紀錄的候選人過半都順利當選,佔六都議會席次11.4%

從政黨角度來看,可以看到國民黨在六都提名了27位曾有涉案紀錄的議員候選人,最後當選24位,當選比例將近九成,表示這些候選人幾乎都「十拿九穩」,即使曾有涉案,也不對其選情造成太大影響。

2022/12/05 | BBC News 中文

九合一選舉再次大敗後,民進黨能否複製2020年大選翻盤的奇蹟?

2022九合一選舉中,沒有特定藍綠立場的中間選民,已經被各方視為左右台灣未來選舉的重點投票族。他們立場並不固定,時而根據「仇恨值」來投票,也就是考慮「討厭誰」或「對誰失望」多於政策。這一現象被分析者認為是台灣未來投票的重要指標以及隱憂。

2022/12/04 | If Lin

【2022九合一選舉】民眾黨議員選得好嗎?從兩個地方比較看看

民眾黨在2022議員選舉,當選14席,全國總得票數超過45萬票。這樣的成績究竟是好還是普通呢?讓我們跟其他政黨首次投入議員選舉的成績比較看看。

2022/12/01 | BBC News 中文

「我之前兩次都投給蔡英文,現在非常後悔」:為什麼執政的民進黨不再受年輕選民青睞?

政治學者翁履中認為,如2024年總統大選侯友宜丶柯文哲等人參選,抗中牌將更難打響。「他們都是台派,地方出身的,你很難給他們貼紅色標籤。事實上,台灣除了洪秀柱丶張亞中等極少數外,已經沒有『親中派』。 現在只是『台灣獨立』跟『中華民國獨立』的差別而已。人們也許討厭國民黨,但更討厭民進黨整天說人『賣台』,過度分化社會。」

TNL+ 2022/12/01 | 吳瑟致

藍綠下一步:朱立倫的「總統夢」面臨侯柯挑戰;嘉義市長、立委補選是民進黨2024前的驟死賽

朱立倫面對接下來所有的心力勢必放在2024年的總統大局,首要面對的挑戰不是民進黨,而是黨內跟民眾黨。至於嘉義市長的延長賽,或是兩席立委的加賽,民進黨都要有萬全的準備。這會是2024年總統、立委大選前備受矚目的驟死賽。

TNL+ 2022/12/01 | 蔡又晴

選總統不是一個人的武林:民眾黨人才不足、制度不全且主義不明,柯文哲還有機會嗎?

柯文哲對自己欣賞的人才,的確給予足夠的禮遇,甚至願意打破常規給出更高規格的待遇。問題是這個標準極不透明,如果非其所好,往往會造成衝突,加上柯文哲天生聰明、個性驕傲,難以與人長期共事。至今為止,民眾黨的人才流動率極高,而且一旦離開,往往就是翻臉老死不相往來。因此缺乏足夠的人才庫,將是柯文哲邁向總統路的最大障礙。

2022/11/30 | BBC News 中文

台灣九合一選舉四大要點:藍勝綠敗,抗中保台、修憲複決與2024大選

台大政治學系名譽教授趙永茂對《BBC中文》分析指,整體而言這對綠營更有利,但是也不能忽略年輕人對民進黨日漸不滿的現象。 「年輕人比較不像老一代有政黨慣性,他們的票是流動的。 台灣已經有反對社會的形成,意思是做不好你就下台,我投給你不是因為支持你,而是因為反對另外一個,這是民主發展的一種進步,台灣也慢慢發展到了這個階段。」

2022/11/30 | 《思想坦克》

不先問顧客想吃什麼,直接端上一盤「我覺得這對你最好」的菜色,台灣人民以選票向執政黨表達了意向

選舉失敗,並不是民進黨的世界末日,台灣人民也沒有對不起民進黨。但作為意識形態上,唯一明確以台灣為主體的主流政黨,民進黨對台灣人民有其責任:提出適格人才,快速回應民意,明確敵我意識,重整黨部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