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奇與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但環境中潛藏了太多的細菌與病毒,對孩子健康的威脅無所不在。
腸病毒悍然來襲!
每年4月到9月間,是腸病毒流行的高峰。腸病毒一般是經由接觸、飛沫或吃進被病毒污染的食物而傳染,像玩具就是幼兒間常見的傳染媒介之一,尤其是絨毛玩具,常因為清洗不易,更易帶有大量病毒。

Photo Credit: Nick NguyenCC BY-SA 2.0
有效預防腸病毒威脅,建議大人、小孩回家後皆須洗手,家中玩具應常清洗,填充玩具可放在陽光下以紫外線曝曬的方式消毒。由於頑強的腸病毒在室溫下可存活數天,但在50℃以上的環境中很快便失去活性,因此建議將食物加熱處理,或將內衣褲浸泡熱水,都可減少病毒傳播;此外,含氯漂白水也可使腸病毒失去活性。
惱人的大腸桿菌
一般的大腸桿菌是人體內之正常菌群,存在小腸中,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維生素B12及K,能幫助人體抵抗病原菌入侵。但是「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會釋放出毒素,引起人體腹痛、嘔吐、腹瀉及拉血便等症狀,甚至會引起嚴重合併症及死亡。大腸桿菌傳染性極強,可以在物體表面存活好幾個小時,尤其是在溫暖的季節很容易透過接觸、食物感染,或是傳染給別人。

Photo Credit: AlphaCC BY-SA 2.0
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存在於牛隻或其他動物的腸道中,最常因烹煮不當的牛肉(特別是絞肉)、未妥善殺菌的生牛奶或果汁所引起,也可經由未消毒的飲用水、游泳池水引起。最好預防方式是盡量避免生食,烹煮餐點時充分加熱煮熟食物;食物不要接觸到盛裝生肉的容器、加強家中飲用水衛生,以及大人小孩勤洗手。
認識金黃色葡萄球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最常見的傳染途徑是大量存在化膿傷口上,假如廚師或媽媽手上有化膿傷口沒有包紥好,在處理食物的過程中便會污染食物。此外,金黃色葡萄球菌容易在食物上迅速繁殖並產生毒素,例如沙拉、三明治、火腿等。

Photo Credit: NIAIDCC BY 2.0
金黃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症狀一般在進食後1至6小時出現,患者會有噁心、嘔吐、胃痙攣和腹瀉症狀。想預防金黃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最重要的就是媽媽們處理食物前必須徹底清潔雙手;如患有呼吸道或眼部感染及身體有化膿性傷口時,不宜處理食物;食物應盡快處理、貯存及徹底煮熟,不要在室溫下放太久;最重要的是,保持廚房的清潔,並定期進行殺菌消毒。
多一份用心,不讓無所不在細菌,危害孩子與家人健康。
更多推薦實用的「生活健康」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