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過去,我認為學越南語為的是以後較容易找到工作,如今我才明白,單是語言是不夠的,還必須了解這個國家的文化,才等於打開一扇通往新世界的道路。
文:肖人予
從去年九月到越南首都河內當交換生到現在,我已住在越南快八個月,若要以交換生身份來形容河內,我會說河內是個無條件接納我、擁抱我的城市。
還沒到越南前,我有一大堆可笑的想法與缺點,但河內卻接受我的缺點、無知,讓我有所學習和成長。
過去,我認為學越南語為的是以後較容易找到工作,如今我才明白,單是語言是不夠的,還必須了解這個國家的文化,才等於打開一扇通往新世界的道路。
抵達越南後,離家千里遠,從住宿到學校,碰上任何問題都得想辦法解決,離開台灣那刻也是跳脫舒適圈的開始。

Photo Credit:Andrea Schaffer CC BY 2.0
離開台灣,跳脫舒適圈的開始
河內基礎設施沒台灣先進、都市空氣十分糟糕,交通也非常可怕,猶記第一次到越南。才剛離開內排機場,踏入河內的第一步就想飛回台灣,但我只能告訴自己要去適應這裡的生活。
我發現,越南並沒有想像中落後,越南人也沒有見到華人就想揍你一拳,他們其實很熱情,迷路或是遇到問題都很熱心幫忙,越是久居河內,越能體認台灣人大多對越南有著刻板印象。而新聞媒體傳達的越南形象似乎就是落後、窮、沒文化,自去年南越發生暴動後,更是加上「野蠻」一詞。
待在越南的日子裡,我改變了自己對越南的想法,也漸漸影響了週圍的朋友,以前同學、老師或看過我分享越南生活的朋友,都常常告訴我:「好想去越南玩,越南真美!」但,這麼做並不足夠。
這幾年發現台灣逐漸重視東南亞區域,從政府到民間都能看到陸續有人投入關心東南亞,媒體也開始報導東南亞的相關新聞,例如「遠見雜誌:東協為何贏中國?」而兩年前剛進大學時,想去書店買本越南語書籍預習都很難找到,如今坊間出版社卻已有許多相關書籍。

Photo Credit:Mark Lehmkuhler CC BY ND 2.0
台灣對東南亞逐漸重視,卻難改心中的刻板印象
今年台灣教育部到越南舉辦高等教育展,全台灣有將近21所大學參展,希望能夠吸引優秀的越南留學生前往台灣留學。雖然十分高興看到台灣對東南亞逐漸重視。但覺整體上台灣人仍改不了對越南的看法。
在教育展上,我遇到一些來自台灣各個大學的老師或行政人員,雖然他們來越南招生,開口閉口仍離不了對此刻板印象,當我告訴老師們我主修是越南語時,他們都感驚奇也很疑惑,幾位老師都質疑,為什麼我們這些學生在台灣好好的,要跑到越南當交換生?為什麼不去歐美國家當交換生呢?
這些話讓我很納悶。這幾年政府和民間雖然都在推動重視東南亞,但如果台灣人不能改變國際觀,不從上而下有所改變,不再對東南亞有所歧視,台灣是無法「真正」注意東南亞的發展。
就像旅遊文學作家船橋彰發表的一篇文章:〈如果泰國人問「台灣現在智慧型手機普遍嗎?」〉文中,作者告訴我們泰國的發展其實比我們想像還要進步,但網友回覆卻是「又不是泰國所有地方都像曼谷一樣!」許多讀者更糾纏在「智慧手機」這問題上,但作者只是想傳達「台灣人不應歧視」,或者是想說明:「台灣人要有真正的國際觀」。
如果台灣想要真正的前進東南亞,那麼首先應將彼此放在平等的線上,不是用響亮的口號也非為了開拓「東協市場」,而是改變自己的「國際觀」。

Photo Credit:Mark Lehmkuhler CC BY ND 2.0
什麼是真正的國際觀?
也許你會說,這些和國際觀有甚麼關係?
台灣人的國際觀是甚麼?我過去的國際觀是:英語說得很好、不要有中文腔,可以出國去唸書,國家限定是歐美國家,此外,金髮碧眼白皮膚才算是外國朋友的人選。這些觀念跟著我進了大學,乃至讀了越南語也是如此想。我總覺得出國唸書就要去歐美國家,就算主修的語言是越南語,但越南語又算什麼呢?東南亞國家什麼都沒有,更別提國際觀了。
位處東南亞的越南,在許多台灣人的眼中越南就是輸出勞工的國家,我們不稱來台工作的歐美人士為「外勞」,卻只針對東南亞勞工,不僅如此,每年有多少從越南嫁到的台灣的越南外籍新娘被暴力相待,家暴新聞層出不窮。但他們也是人,沒有誰較高貴或低賤。
「國際觀就是你知道世界上有一些跟你膚色、種族不一樣的人,他們也是人,他們也會哭。」出自〈可憐的台灣人,只配擁有扭曲的國際觀〉
我們在引進許多越南籍勞工到台灣工作,同時我們也前進東南亞開發新興市場,但別忘了,這些國家也是「國際」的一環,和我們一樣都同樣在為生活掙扎。也許我們該放下輕視的眼光,當腳踏他們的土地時,不應大放厥詞批評對方文化,當我們來到陌生之地時,用開放的心去看待,才稱得上擁有「國際觀」。
「但是當今天有一群年輕人有機會出去浸淫到另一個文化裡,好好培養國際觀,甚至是他們一直被耳提面命的「練英文」時,同一群倡導國際觀的人又跳出來罵它們是台勞、草莓族。原來對他們來說,國際觀要在台灣裡才能培養阿!或者是,國際觀是有錢能夠出國的人才配擁有的東西。」出自〈台灣並不是一個友善的國家──最愛強調國際觀的台灣人,其實是不折不扣的「文化弱智」〉
我沒去歐美國家,也沒去過打工渡假。但我深深覺得,國際觀不是有錢出國的人才配有。我沒有錢,還是個窮學生,但我相信國際觀不需到歐美國家才能培養,相反的,我是在東南亞明白了國際觀的意義,那就是-「平等待人」。
今年一月和朋友去越南中部自助旅行,回程從中部城市順化飛回河內時,當飛機落地,還真有回家的感覺。
▲ 關鍵評論網現在有「關鍵評論網 東南亞」Facebook專頁了,帶你掌握第一手東南亞的新聞、評論,現在就Like!
東南亞相關文章:
✍ 如果你對東南亞特別關注或長期居於當地,並想與我

越南河江省。Photo Credit:Nhi Dang CC BY 2.0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楊士範
專題下則文章:
出國留學不是只有美國,歐洲的多元學校類型超乎你的想像!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