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嚴長壽沒說的話:留學生別急著回台灣,因為你們還可以讓世界看到台灣

2015/06/02 ,

評論

讀者投書

Photo Credit: 嚴長壽
讀者投書

讀者投書

投稿請寄到 oped@thenewslens.com 來信請附上投稿人真實名字、email和電話,並直接附上投稿內容(Word、純文字皆可)。我們會在收到稿件後24小時內回信,建議勿一稿多投。另外為了國際版翻譯需求,也請附上想要刊登的英文作者名稱。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幾年,台灣留學生只有在找工作的時候才會參與重要的社交場合,但是,人脈是需要長期經營的,許多中國留學生看到了這些機會和隱形的利益,便很有野心的長期去爭取經營。」

文:炒肉絲,美國 約翰・霍普金斯的孩子之一

去年的八月,我們一群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孩子們」得知嚴長壽先生即將到美國紐約演講,當天的一早,便從巴爾的摩出發,開了約四個多小時的車到紐約,沒有別的原因,只為了尋找那個「答案」。

那時候,學運剛結束沒有多久;那時候,台灣正面臨市長選舉。看著台灣的政治亂象,自己卻只能在海外隔岸觀火,什麼也做不了,不免有些心急,海外連署能做的有限,我們究竟還能為台灣做些什麼?這也是當天晚上,我們特地跑來問嚴長壽先生的問題。

嚴長壽先生回國後,接受了陳文茜女士的《中天青年論壇》提到了我們當天的對話,這番對話也因為最近陳文茜女士即將出版新書在社群網站上再度被翻了出來掀起一陣討論。今天我們幾位同行的「孩子們」在這分享嚴長壽先生那些沒有說完的故事。

台灣每年(上圖)學齡人口數及(下圖)留美學生人數統計圖。由學齡人口數一圖可粗略預測未來幾年留美學生人數的趨勢,也看到台灣面臨少子化的衝擊。(數據引用自教育部)

台灣每年(上圖)學齡人口數及(下圖)留美學生人數統計圖。由學齡人口數一圖可粗略預測未來幾年留美學生人數的趨勢,也看到台灣面臨少子化的衝擊。(數據引用自教育部)

回頭看看自己在美國的這幾年,發現這幾年不管中國、新加坡和印度等國家皆野心勃勃的想要送出更多人才培養,並且爭取更多國際人才來他們的國家增加交流的機會和國際能見度。

這幾年,因為中國經濟蓬勃的發展,政府也豪邁地出錢大力送出許多「免費」的人才到海外來培養,中國許多學校也努力爭取與各歐美名校們合作。

我在許多國際會議場合上,看到許多中國和印度廠商大舉進駐設攤,除了搶客戶訂單,更是展現他們的技術發展和為公司提高知名度,某次美國化學年會更是看到新加坡政府把該會場的某個角落給包下來,提供自己新加坡各廠商和學術機關作宣傳和招攬人才。

可是台灣呢?雖然台灣有許多學校跟國外很多學校有姊妹校和合作交流,台灣來美國的交換學生與美國赴台灣的交換學生卻遠遠不成比例,因為比例的懸殊也影響了學校之間接下來合作的意願,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圖二,世界各國每年留學生人數統計圖。台灣總人口數雖少,出國留學生人數卻也世界排名第五。(數據引用自Open Doors Data)

圖二,世界各國每年留學生人數統計圖。台灣總人口數雖少,出國留學生人數卻也世界排名第五。(數據引用自Open Doors Data)

我曾經聽過某美國大學的教授提起一件發生在他們學校的真實案例,他提到該校交流項目的某高層幹部把原本想申請去台灣留學的學生轉介紹到中國去,理由是說「既然都是學中文,中國經濟這麼好,且又是學簡體字和拼音,還是去中國當交換學生吧!」

許多長久居住在美國的長輩們私下跟我抱怨說海外有許多台灣組織和國際組織的領導層也逐漸被中國人滲入,台灣人在海外的軟實力正在逐漸流失,某長輩甚至語重心長地跟我說「這幾年,台灣留學生只有在找工作的時候才會參與重要的社交場合,但是,人脈是需要長期經營的,許多中國留學生看到了這些機會和隱形的利益,便很有野心的長期去爭取經營。」

他又說「台灣現在缺少的,不只出國的留學生銳減,這些台灣留學生們若是不好好經營他們的國際人脈和了解該領域的各種管道流程,未來台灣的政府或本土公司若想要跟海外合作,這些人才又能提供多少幫助和幫忙牽線呢?」

現在仔細回想與嚴長壽先生當天的談話,畢業後除了先不要急著回台灣,要在國外培養國際觀外,長期經營國際人脈和了解各種管道和流程也是我們經常沒注意到的。

圖三,2011年美國化學年會晚宴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業界人士和學生。

圖三,2011年美國化學年會晚宴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業界人士和學生。

「若是未來哪天台灣的政府希望把台灣的技術轉到美國來,我有能力可以介紹適合的人才幫忙台灣政府嗎?我有能力扮演中間的溝通橋樑麼?我知道該如何申請運作這技術轉移到美國來嗎?我又知道相關的法規嗎?」

這些問題,都即將是我們這些海外台灣留學生未來的責任,也即將成為台灣在國際間軟實力的關鍵。

我們都要面對這場在海外檯面上看不見的國際競爭,而我們又能為台灣做些什麼呢?除了這裏提到的這些問題外,我也期待有更多朋友們分享他們的經驗和觀點,讓我們一起讓台灣變得更好。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羊正鈺
核稿編輯:楊士範

專題下則文章:

「為什麼你不去歐美國家當交換生呢?」因為越南讓我更懂什麼是國際觀



別猶豫了!讓自己躍升世界人才:

近年來,大眾還是持續的願意出國追尋夢想,但是選擇國家時變得更多元化,不再局限於英語系國家。開始有更多人用不同觀點去探討出國對人生的意義,而非盲從的考試及對就職的幫助。如果你也嚮往著國外學習的生活,這專題會是你最佳的留學攻略,從心態準備到回國後你必須面對的,都幫你整理好了,就乘著夢想出發吧!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