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很有可能,選民比任何一位政治專家、專欄作家都更了解這次公投的重點——這次公投要表達的是人民對英國的信心。我們是否有能力決定我們自己的事務?還是我們應該委託外國的官僚來替我們決定?
文:Tim Stanley 《每日電訊報》
翻譯:觀念座標
週四舉行了兩個公投,第一個是對英國是否留在歐盟的投票,第二個則是對於英國建制派(establishment,有頭有臉的大人物、意見領袖)的信任投票。結果,脫歐、脫離派贏得了兩者。世界從今以後再也不會一樣了。
英國人民在2016年投票脫離歐盟,其重要性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20年前,疑歐主義不過是一小撮保守黨後座議員不滿的聲音,是少數人的政治信仰,屬於右派內部的爭議,很少吸引工黨選民的注意。然而,英國獨立黨(United Kingdom Independence Party, UKIP)成立後,它成為一個主要的政治議題,再加上移民問題沸沸揚揚,漸漸地,它變成了英國人民反對建制派的運動。
即使如此,此次公投的脈絡並不利於脫歐派的勝利。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舉行公投的理由,是要平息黨內的爭議,但一旦公投真的要舉行,他卻決定結合全英國與全球的建制派來反對它。所以我們有財政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他們都跑來跟我們說英國應該留在歐盟。他們說,這是教科書政治,因為事情過去就是這樣辦的,未來也應該繼續這樣做。這種主張,在1975年的歐盟公投如預期地發揮了效果,在建制派的建議下,英國人民以壓倒性多數決定留在共同市場。
然而這一次,全球建制派的意見,卻很不幸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因為人民也不再信任專家的看法。這些人就是那些無法預言信貸會緊縮、也不知道全球會爆發金融危機的同一群人,為什麼我們應該再聽他們的?漸漸地,所謂建制派的共識,不但愈來愈像是既得利益者的陽謀,也像一群笨蛋的同盟(a confederacy of dunces)。
即使如此,即使脫歐派的支持率在民調中漸有起色,脫歐派勝出,依然是無法想像的事情。工黨議員喬考克斯(Jo Cox)遭到槍殺,使我確信脫歐派一定贏不了。我認為她的死亡,將會使得絕大多數的人把英國脫歐(Brexit)與風險結合在一起:脫歐派強迫卡麥隆舉行這次公投,脫歐派製造了狂熱的辯論,脫歐派就是亂相的製造者。連我都希望取消公投。這整個情況讓我感到噁心。
當時,民調顯示支持脫離歐盟的人大幅減少,他們的投票意願也降低了,另一方面,支持留歐的人卻聲勢看漲。莫明其妙地,留歐派的「可怕後果論」慢慢變成了「包容共存論」。現在投票支持留在歐盟,變成了投票支持「愛」。如果英國脫離歐盟就會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經濟會倒退、GDP會降低、房價會跌的警告無法說服選民留在歐盟,那麼說不定可以藉由讓他們產生罪惡感,改變他們投票的意向?
不,人民想要表達他們的看法,英格蘭各大區的民眾不同意專家的看法,決定照自己的良心投票。工黨的選民尤其如此:英格蘭東北部的選民不聽工黨領導階層的話,投下脫歐的選票,有違一百年的傳統。我驚訝得不得了。這是人民給我的教訓,我永遠不應該對我的國人失去信心,英國選民都是勇敢而嚇唬不了的大膽選民。
為什麼在建制派的沈重壓力之下,他們還是投下了良心的一票?媒體想必將在來日進行詳盡的分析。我個人認為:脫歐派的選戰主調是比較好的,充滿希望與快樂。移民問題確實影響很大——雖然YouGov民調顯示,選民認為移民問題的重要性次於民主與經濟問題。
很有可能,選民比任何一位政治專家、專欄作家都更了解這次公投的重點——這次公投要表達的是人民對英國的信心。我們是否有能力決定我們自己的事務?還是我們應該委託外國的官僚來替我們決定?我離開投票亭的時候,我對旁邊的一個人表示:「我發現投票是充滿情緒的一件事。」他回答說,這是我們爭回自由的一天。我想,那就是數百萬英國人的感覺。
也許倫敦人與蘇格蘭人並不這麼認為。因為這次公投,我們看到我們國家出現了新的分裂。蘇格蘭的政治漸漸走向左翼與親歐。倫敦是國中之國,它跟英格蘭其他地方都不一樣。年輕人也絕大多數支持英國留在歐盟——但是他們將來有一天會變老。1975年投票支持英國留在共同市場的年輕人,在2016年以壓倒性的多數投下脫歐票。也許是因為他們不喜歡被留歐派稱之為種族歧視的老人。在此,我想忠告未來想贏得選舉的人,不要說選民「笨」(thick)、「輸家」(losers)。這種語言只會讓他們更加敬而遠之。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我們喝酒慶祝。我們快樂。我們唱歌。然後我們把國家再拼湊起來,繼續建設英國的世紀。我們作出了正確的選擇,因為我們是一個富有歷史意識的國家。世界現在屬於我們。我們必須勇敢前進。
文章來源:This was the day the British people defied their jailers(The Telegraph)
本文經觀念座標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鄒琪
專題下則文章:
【華爾街日報】英國脫歐,亞洲大公司恐減少投資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