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資訊就是力量。但它如同所有權利,許多人只想將之據為己有,分享並非不道德,而是道德的迫切使命。我們要奪回資訊,無論它們被儲存在何處,我們都要拷貝一份,與世界分享。
還記得1989年一部賣座由朱延平執導青春熱血國片《七匹狼》,主題曲〈永遠不回頭〉風靡大街小巷,現在回想起來,那首歌或許代表台灣解嚴後對民主社會的激情回應。也是在那之後,家裡有了第一臺個人電腦,我將一片5.25寸的軟碟放入A槽,打開了數位世界的窗口,不到30年,從笨重的桌上型電腦、輕巧的筆電、智慧型手機、平板,人手多機也不意外,但我們的世界更美好嗎?
數位科技的發展,在全球輿論媒體推波助瀾下,低頭族的我們總是很配合的擁抱一切數位帶來的聲光效果,然後,逐漸失去了眼神之間的關注,對人、對環境都是,哪怕是那位我們身旁的朋友。2016年CNEX影展「數碼黑社會」單元的五部紀錄片則反其道而行,延續上世紀80年代以來基進的紀錄片電影運動,企圖讓我們反省數位時代所帶來的資訊爆炸後遺症,數位資訊正如一頭看不見的野獸,掌握我們的行動,限制我們的求知權,最後反噬我們的環境、污染我們呼吸的空氣。

《科技代價》(Death by Design)以中國和美國的科技生產鍊為主要的追蹤主題,在精美設計的背後,科技產品生產過程中所需要的化學原料,因為處理有毒物質不當,IBM造成矽谷地區和紐約恩迪克特地區的化學汙染,增加罹癌的風險,這股美國本土的反彈雖然造成1990年代超級基金法(Superfund)誕生後,電腦大廠被迫需要花費成本清潔高汙染的土地,這個結果是電腦科技大廠將製造鏈自北美洲移往勞動力低廉、環保法令寬鬆的中國,代工廠惡劣的勞動條件與追求良率的要求下,影片找來了「富士康」企圖自殺但後來生存的作業員田玉,毫無意外的,事發之後她仍遭到中國政府的監控。另外,科技垃圾在中國貴嶼造成嚴重的鉛汙染,影響食用水源與嚴重的空污,但當地居民卻沒有警覺。這樣的電子產品從生產到變成垃圾的過程帶給環境和健康的傷害,已然是全球化的現象。
數位科技產品的輕巧與便捷,使得內容生產與資訊流通更為迅速,追求知識應該是不分種族、國籍、階級、性別的權利,但顯然當前資訊不僅僅只以看似便利的數位檔案存在,但網路上的學術資源卻大多是有價的商品。《捍衛網權》(Killswitch: The Battle to Control the Internet)追隨亞倫.斯沃茨(Aaron Swartz, 1986-2013)和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兩位試圖揭發網路私有化危機的真實人物的步伐,透過新聞影片、相關人物訪談、乃至於剪入喬治・歐威爾《1984》的訪問影片,和卓別林自編自導的《大獨裁者》(The Great Dictator)對獨裁政權希特勒諷刺的旁白,強烈批判將資訊壟斷的財團與竊聽人民個資的政府,其實才是應該被審判的「罪犯」,而非希望解放知識的人民。容我再次引用一段片中所摘錄的亞倫.斯沃茨《開放近用游擊宣言》:
資訊就是力量。但它如同所有權利,許多人只想將之據為己有,分享並非不道德,而是道德的迫切使命。我們要奪回資訊,無論它們被儲存在何處,我們都要拷貝一份,與世界分享。

數位時代的資訊壟斷,對大型企業來說,是財富的積累,對國家來說,若能結合大型搜尋引擎或社交網站,一方面壟斷資訊;二方面隨意地蒐集個人訊息,網路則將成為阿圖塞所謂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掌握政權的階級聯盟(財閥與政權)利用網路的功能來鞏固政權,或是一種法西斯主義的復辟。
《揭露瑞士機密文件》(Falciani’s Tax Bomb)揭露日內瓦匯豐銀行中的帳戶資料,裡面包括世界各地知名人物為了避稅而匯入的巨款明細,以及個人資金流通的過程。這份檔案長期被銀行所掩蓋,甚至協助個人在避稅天堂(如開曼群島)成立空殼公司,成為歐洲逃漏稅人士的幫兇,當這些犯罪的證據,被一位銀行員法奇亞尼(Falciani)所揭發,然最終歐盟諸國大多只能讓逃稅者繳清稅額,能起訴的案例卻非常有限。
《驚爆謊言》(A Good American)則是讓曾參與「微線索計劃」的美國國安人員現身說法,在「911」前三週前以得知蓋達組織預備進行自殺式攻擊雙子星大廈,透過國安人員傳記式的回顧曾參與的各項計劃,揭露美國自1993年世貿大樓遭受恐怖攻擊後,透過電信公司大量搜集個人通訊記錄,但由於數量過於龐大,一方面涉及侵犯人權,二方面也無法分析解讀大量通訊記錄中的關鍵訊息。

無差別監聽名正言順成為國家對抗恐怖主義的合法行為,但後續看來攻擊仍舊持續,無差別監聽則成了美國國內肅清異己的手段。這在《遠距離殺人計劃》(Drone)一片中達到極致,911後美國政府為了將賓拉登和其黨羽繩之以法,透過武裝無人機來執行特定報復。然而,曾參與此計劃的前無人機駕駛布蘭登.布萊恩(Brandon Bryant)在執行任務殺了1,600多人後,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他堅持將這項無差別謀殺式的報復行為公諸於世,美國空軍主導的遠距離戰爭,透過與電玩公司設計的戰爭遊戲來挑選無人機駕駛的人選。
這樣的邏輯顯示出國家滲透電玩娛樂產業,將所謂的「戰樂」(militainment)的電玩宅,訓練成為真實世界中軍事行動的新血。透過模擬軍事遊戲,「意識形態國家機器」把愛國主義包裝成電玩一般,一個可以發洩精力的出口。
遠距離創造冷漠,「後911」的世界蔓延著有著前所未有的殺戮之氣,而當越來越多的虛擬遊戲空間成為烏托邦的消費商品,是否還有人留意那些現實世界中無辜的人民,正被欠缺資訊的環境無差別的毒害,正被宣稱愛國主義的正義感謀殺,又或是在腐敗的官僚制度中失去寶貴生命。作為網路世代的全球公民,資訊流通不容被任何政權或財閥綁架,當紀錄片創作者已然挺身而出,我們除了感激,更要繼續監督隱身在虛擬世界背後的「合法黑社會」。
活動訊息
名稱:CNEX主題影展:網羅人生
時間:2016/09/23-09/29
地點:光點華山
詳情請點擊
責任編輯:曾傑
核稿編輯:闕士淵
專題下則文章:
【網羅人生】讓強者附身:《神仙代言人》荒誕無稽的世界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