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跨性別專題》身為不必為性別認同煩惱的異性戀者,我了解LGBT的過程,就是不斷trial and error

2016/02/20 ,

評論

洪 滋敏

Photo Credit: corbis/達志影像
洪 滋敏

洪 滋敏

獨立記者,攝影師,寫手,跨域工作者。相信跨領域對話的能力是當今與未來的解藥。長期關注社會結構下的「底邊」議題,以跨國採訪場域報導過「跨性別」、「性工作者」及「跨國移民」等。現就讀心理所,願把心理學帶進新聞報導領域,嘗試以更完密的社會脈絡及更真實的人性關懷開啟觀看的新視角。作品散見於風傳媒、關鍵評論網、UDN、端傳媒等。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自前年(2014)的四月在馬來西亞遇到的那群跨性別性工作者後,我便不小心滑了一跤一頭栽入了跨性別的世界。接著去了泰國和澳洲,寫出了第一階段的報導《靈魂回家的路—他們為什麼要變性?》。

自前年(2014)的四月在馬來西亞遇到的那群跨性別性工作者後,我便不小心滑了一跤一頭栽入了跨性別的世界。接著去了泰國和澳洲,寫出了第一階段的報導《靈魂回家的路—他們為什麼要變性?》

在第一階段的採訪及書寫的過程當中,我發現了「跨性別」的資訊在中文世界裡是很大的一個窟窿,所有幾乎來源相對正確且易懂的資訊都得往英文網站或書籍。而又發現如果不突破訊息、多只在中高知識份子裡流傳的框框,那麼大家也就是在本就不多的一小群人裡搶閱讀率。於是便想嘗試脫去一般記者的書寫載體,使用遊戲理論的概念接觸到框框外的閱聽者,用短短的時間先破除一般大眾對於跨性別者的刻板印象,接著以「一般大眾」為主要目標,有一個涵納關於跨性別者相關基本知識的網頁,讓想更多了解跨性別者的人能有相對完整的資訊供後續的了解。

和關鍵評論網及Re-lab籌備的過程裡,除了和台灣相關的幾個在LGBT運動裡活躍的團體聯絡外,我又到了歐洲與幾個長期和歐盟工作的NGO組織,及歐盟議會內負責LGBT人權的對口會面,收納在這個議題上的歐洲經驗資料。當中發現自己在第一階段用到了一些其實在現今性別運動裡已漸過時的資訊和用法,如為何要從「變性」轉至「跨性別」?又為什麼如何稱呼這麼重要?或被多數國家使用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簡稱DSM)至今已出到第五版,從近來幾版的修訂可看出社會如何從視之為疾病到去疾病化的過程,如何伴隨著社會政策的演變及影響著人們看待彼此的眼光。

我並沒有在有了這些新的了解及發現後,而趕緊往前修改已經放在網路上第一階段的報導,只於現在你們將看到的這一系列的文章當中使用更新過後的概念。原因是我認為自己的這些「錯誤」正可以顯示了身為一個順性別的異性戀者,如何了解LGBT社群的過程,而這些過程當中出現的「瑕疵」,正也是這個被當前外強中乾的社會體制下教育出來的產品,及資訊如何不流通及不對等的現狀。

這個階段的報導設定以一般大眾為主要讀者,嘗試盡量淺顯易懂的書寫方式,配合互動遊戲及資訊圖表(遊戲與圖表預計4月底推出),願以一個相對完整的資訊來向大眾介紹「跨性別」。

專題文章將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章「少數中的少數:誰是跨性別者?」:

〈性別到底是什麼?「它不是非黑及白的存在,反而更像是光譜⋯」〉使用現今最新的性別相關定義,嘗試用盡量簡單的方式回答大眾經常迷失的複雜的概念。在中文裡都翻成「性別」的Sex和Gender之間的關鍵差異,和「跨性別」又如何被定義。

〈也許你我身邊就有跨性別者,只是他們被迫「隱藏」〉接著《誰的玻璃手機?》遊戲的主軸(遊戲預計於4月底推出)——嘗試破除大眾對於跨性別者身份的刻板印象。和為何當今仍很難有確切的跨性別者的人口比例?以及歐洲新的性別統計量表如何顯示了其實在如今社會的性別框架下,擁有性別認同不一致的人比想像中要高上許多。

第二章「邁向跨性別友善社會,我們還缺這些」:

〈不知道如何與跨性別者相處?你可以這麼做〉一般的順性別異性戀者在遇到跨性別者的時候,常常不知道該怎麼與他們相處,即使想表示友好和支持,也常因為未知而不知所措。此篇便簡單地指出幾個在相處上可能會需要多些注意的部分,但其實不必太過緊張,大多也是一些人與人相處上的一般通則。

〈想讓台灣成為性別友善的社會,你不能只知道男女平等⋯〉為目前幾個主要社會裡的性別平權,同性伴侶,性別更改政策等區域現狀,並嘗試回答大眾何謂友善廁所(空間),及目前最常討論的「免術換證」及「更改性別」等相關常見的問題。

第三章「跨性別者需要的醫療資源」:

〈性別有各種奇妙的模樣,並不是套上公式就會有答案〉從性別變更登記法的變化脈絡說出——「性別」如何從醫學議題轉變至社會議題;以及從被多數國家使用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簡稱DSM)的修訂看出,跨性別如何被去疾病化的過程。

〈跨性別者比較短命?不如先從認識變性手術開始吧〉點出為什麼我們總有他們會短命的刻板印象,並用醫學的角度解釋洗刷這樣的污名,同時以圖解易懂的方式,簡單說明這個在大眾心中總蒙上一層神秘面紗的手術的基本原理,以嘗試脫去對「人妖」的歧視。

〈醫療進步的台灣也有變性需求,但提到動手術為何會先想到泰國?〉以泰國的整形外科手術發展為起始,回答為何大家都去泰國做手術?及泰國和台灣當前相關醫療等現狀。

這些篇幅所討論的,本就不是個只要解決一個死結便能全盤皆鬆的問題。而身為一個書寫者,只希望閱讀於此的你們,可以在看完之後稍稍對這個族群有個概略的樣貌,彌平一些因著資訊的斷裂而造成的問題。而我本就不是全知者,也只是個和大家一樣在這個世界裡匍匐前進的學習者罷了。

責任編輯:鄒琪
核稿編輯:楊之瑜

專題下則文章:

跨性別專題》性別到底是什麼?「它不是非黑即白的存在,反而更像是光譜⋯」



當他們沒有選擇—你所不知道的跨性別:

跨性別者並不是「選擇」成為其他人,只是終其一生在尋找一個機會,能在充滿希望的世界裡「做自己」。在褪去各種外殼之後,他們在生命中的追尋其實與你我相去不遠,即使夢想前方是一條漫長又曲折的路。如果願意,請跟我們一起發現更多性別的模樣吧!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