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和跨性別者相處時的13個小建議,一起創造更友善的多元社會吧!
此篇並不完全包含或代表對待跨性別者的「唯一正確」態度,因為不論是面對任何族群,甚至就只是身邊和自己不同的人,本就沒有一套唯一政治正確的可套公式,面對跨性別者也是如此。以下所述是為讓我們在面對跨性別者時(甚至廣義推及各種人),能塑造更加友善的社會的一些建議:
1. 我們無法從外表辨識大多數的跨性別者
大眾以為跨性別者一定穿著花枝招展,顯著易變,甚至以為他們只會從事某些職業,來自類似的成長背景。其實在當今社會對待跨性別者仍不甚友善的環境下,他們大多數其實寧可越不顯眼越好,許多人在更改性別後,甚至會刻意與先前所有的生活圈分割。所以要用外表辨別誰是跨性別者是不可能的事,就像想從外表看出誰是同志一樣,即便有些外現氣質的確與既定身份吻合,但大多數的時候並非如此。
2. 跨性別者不一定只是異性戀或者只是同志
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和性傾向(Gender Orientation)不同:性傾向指的是我們被何種性別的人吸引;性別認同為我們認為自己是男生,女生,介於這兩者之間,或是不在既有框架下的另一種性別。跨性別者可以是同志,異性戀或是雙性戀者。
3. 如果你不確定該如何稱呼跨性別者,善意詢問即可
相信很多人在面對跨性別者時常常不曉得該怎麼稱呼,尤其面對難以從外表界定的跨性別者,在這種時候如果是在一個公眾的場合,可以先聽聽跨性別者的朋友如何稱呼他們,是使用男生還是女生或者其他的稱呼。如果沒有這樣的機會,其實只要開口問對方,跨性別者會很樂意讓其他人知道他們覺得比較舒服的稱呼,不需要對於提出這樣的詢問覺得自己是否不禮貌。又即使不小心使用了令對方不舒服的稱呼,只要盡快道歉並表達適切的善意即可。越把它當作是一件大事情,也只是造成彼此更多的困擾。
4. 非必要時,盡可能不要詢問跨性別者「真正的名字」
面對某部分的跨性別者,要面對出生時被給予的名字是件非常困難、且會造成強烈焦慮感的事,所以總是會另外替自己取一個生活上覺得舒服的名字。請尊重跨性別者當下選擇使用的名字,如果意外地得知他們出生時被給予的名字,也不要在未經本人同意的狀況下公開讓別人知道,同樣地,也不要未經本人許可分享跨性別者在更改性別前樣子的照片。
5. 了解當一個人公開向社會表示(Coming out as)自己是「跨性別」(或任何LGBTI族群)時的意義
當一個人向社會公開自己是「跨性別」、「同志」、「雙性戀」或「陰陽人」,代表他們已準備好願意公開自己真正的身份,在LGBTI的社群裡很看重這樣的一個動作。但即使當中有些人在當下或者永遠隱藏自己真正的身份,那也是他們在這樣的社會裡,以為他們認為可以獲得比較舒服的生活而做的選擇,不代表他們就不夠勇敢成為真正的自己,也不代表他們必須要達到向社會公開,才可以得到快樂或是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同樣的,如果知道有某些還未公開自己是跨性別者的人,或只是猜測對方也許是跨性別者時,盡量不要私底下或在公開場合中透露或者八卦這樣的訊息。身份屬於一個人的隱私,又因為這個社會對跨性別者的態度,也許這樣的動作會讓他們失去工作、學校、朋友甚至住所。
6. 尊重跨性別者用怎麼樣的類別形容自己
在跨性別的社群裡擁有眾多不同的類別,包括跨性別者、變性者、性別酷兒或是扮裝者等,他們會選擇較適合的稱呼自己。如果有些跨性別者對於自己的身份仍在摸索,請給予對方足夠的時間及耐心,即便不斷的轉變也都是一個尋找自己的過程,不需要強加任何建議,以為這樣就可以幫他們指出一條明路。沒有人會喜歡被別人決定自己是誰。
7. 成為一個跨性別者,從來沒有所謂「正確的方法(路徑)」
不同的跨性別者會採取不同的醫療步驟,例如賀爾蒙治療或是各樣不同程度的整形外科手術來成為最像自己的樣子,有些則完全不採取醫療方法,也有因為經濟壓力而無法接受醫療的狀況。跨性別者的身份不等於醫療必然的介入,或是任何相對外表的特徵,如果他們告訴你他是跨性別者,那麼他就是。
8. 非必要時,不要問跨性別者關於他們的性生活
這本來就是一個隱私的問題,就像我們不會隨便問一個人的性生活,對於跨性別者也一樣。當然我們會好奇,但除非跨性別者主動和你提起,否則不要問。
9. 避免任何「事後的稱讚」或是「有用的建議」
「我從來不知道你是跨性別者耶,你看起來好美。」
「你看起來就像是個真正的女人。」
「他超正的,我永遠不會想到原來他是個跨性別者。」
「他超帥的,雖然他是跨性別者我還是會想跟他約會。」
「天哪,你好勇敢!」
「如果你多(少)上一點妝,或是帶個假髮,生活應該會比較容易些。」
「你有想過做聲音上的調整嗎?」
以上這些對於跨性別者其實都不全然有益,甚至很多時候可能造成更大的傷害,在還未有把握認識一個人到某個程度之前,除非對方主動詢問,本就應盡量少給予我們以為會比較好的建議。
10. 對任何「恐跨(Anti-transgender)」的刻板印象及笑話提出質疑
相信我們一定都多少聽過一些「恐跨」的言論,甚至包括在同志的LGB社群裡也有可能,有些同志甚至會認為因為他們是同志,所以更可以開跨性別者的玩笑。大眾以為LGBTI是同一個共進退的社群,其實不全然,裡頭仍然聲音紛雜多樣,而且也常常不太了解和自己不屬同一族群的人,所以不論你從哪裡聽到恐跨的言論,都應該起身挑戰任何恐跨的言論。
11. 支持性別友善公共廁所
很多跨性別者或性別不明者,常會在上公共廁所時因為門上的標示覺得不舒服。友善廁所的概念並不是單獨設置標示跨性別或第三性標誌的廁所,而是把公共廁所都改制成統一只標上無性別指示的廁所,內部則是一個個獨立密閉的單間,讓使用者不會有性別指示的恐慌。
12. 幫助成為跨性別友善的社群
現在由於同志運動的努力,讓大多數的人已經對此不陌生及接納,但也因此很多人忽略了LGBT裡頭T(Transgender)的部分。如果今天你在一個公開稱作性別友善的空間裡頭,可以多注意是否有包含跨性別者;又如果在一個公開活動裡頭需要介紹自己,而參加成員中可能包含了跨性別者時,用語上可以以「穿著藍色衣服的人」來取代「穿著藍色衣服的女人」等直接指示對方性別的說法;而如果你是舉辦活動的人,也可以注意在其公共廁所,注意是否以中性的廁所標誌取代男生或女生二元的指示等。
13. 不用害怕承認自己對於LGBTI社群知識的不足
我們本來就不是聖賢、不會知道所有的事情,加上現今大多數社會的性別教育仍大大不足,如果你對於某些族群不了解,或是在相處上做了一些「不適當」的事,也不用太過自責。我們都是在相處過程中學習互相了解,而不只是要多傾聽跨性別者的聲音,對於社會上不同的族群也應該如此。
參考資料:Tips for Allies of Transgender People
來看完整的專題報導吧>當他們沒有選擇—你所不知道的跨性別
責任編輯:鄒琪
專題下則文章:
跨性別專題》也許你我身邊就有跨性別者,只是他們被迫「隱藏」
最新發展:
-
跨性別女學生入住女宿,不會讓其他女生更不安全4年前
-
史嘉蕾喬韓森為何辭演新片?重點不是「跨性別角色該由跨性別演員演」4年前
-
【圖輯】多元性別認同旗幟,你只認識彩虹旗嗎?5年前
-
性別留給寶寶長大決定:加拿大出現第一位性別「未註記」嬰孩5年前
-
【沈春華關鍵秀】最美偽娘織田紀香:堅持做自己,因為那是我人生的全部5年前
-
不再只有he和she,牛津大學呼籲使用「ze」稱呼跨性別6年前
-
不再只有he和she,牛津大學呼籲使用「ze」稱呼跨性別6年前
-
丹麥女孩》當丈夫的心裡出現一個女孩,甚至有一位戀人⋯⋯7年前
-
丹麥女孩》當丈夫的心裡出現一個女孩,甚至有一位戀人⋯⋯7年前
-
跨性別專題》身為不必為性別認同煩惱的異性戀者,我了解LGBT的過程,就是不斷trial and error7年前
-
跨性別專題》身為不必為性別認同煩惱的異性戀者,我了解LGBT的過程,就是不斷trial and error7年前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