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鹿港為什麼叫鹿港,不叫雞港、牛港?你不知道的彰化,現在來瞭解一下吧!

2016/02/04 ,

評論

廣編企劃

Photo Credit: neverbutterfly CC BY 2.0
廣編企劃

廣編企劃

由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業務團隊》製作,由各品牌單位贊助。業務與行銷相關合作,歡迎與我們聯繫。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彰化對許多人來說想必不陌生,就算沒去過也一定聽過這個地方,大家印象中的彰化不外乎是以農產大縣而聞名。但是你知道,彰化其實是...

彰化對許多人來說想必不陌生,就算沒去過也一定聽過這個地方,大家印象中的彰化不外乎是以農產大縣而聞名。但是你知道,彰化其實是台灣最早開發的市鎮之一嗎?

Photo Credit: Ted Chi CC BY SA 2.0

Photo Credit: Ted Chi CC BY SA 2.0

來到彰化,不少人第一個去的著名景點就是「一府二鹿三艋舺」的鹿港。在鹿港裡,最富特色的建築風景就是廟宇,你是否很好奇,為什麼鹿港一個小鎮卻充滿了古蹟級的廟宇呢?讓我們一同跳上傳統三輪車,沿著古老的街道,細數鹿港小鎮的文化風情。

搭三輪車細賞歷史面貌

其實,我們不能以現代眼光來看鹿港,在清朝時期,因為地理位置優越、天然沿海地形,這裡曾是南台灣的貿易市鎮,南北雜貨的集散地,沒有人會將鹿港稱做「小鎮」(否則台灣其他地方,都要被稱作奈米鎮了……)。鹿港當時與其他沿海城鎮的貿易十分頻繁,每天得出海討生活的漁民與商人們,為了祈求能夠開開心心的出門,平平安安地回家,因此興建鹿港天后宮及龍山寺等廟宇保庇眾生。直到今日,天后宮依舊香火鼎盛,走訪一遭,彷彿回到了漁民們聚集在寺廟中,虔誠向媽祖祈求平安的舊時畫面。

Photo Credit: y . l yeh CC BY SA 2.0

Photo Credit: y . l yeh CC BY SA 2.0

而因為貿易,南來北往的各路人馬一多,難免容易滋事。為防盜賊攻擊,當時居民在住家附近興建「隘門」做防衛,也順便畫分了各路角頭的勢力範圍,一旦拉上門板,外人便不得跨越雷池一步。而位在鹿港後車巷的這幢隘門是如今唯一被保留的一座,它可是見證了鹿港近百年來繁華起落的古蹟呢。

Photo Credit: Bunkichi Chang CC BY SA 2.0

Photo Credit: Bunkichi Chang CC BY SA 2.0

除了建築,鹿港小吃也別具特色。當地有名的傳統海產小吃,是一道「炸蝦猴」。蝦猴是住在潮間帶地區的「螻蛄蝦」的俗稱。過去沿海居民買不起肉類,一抓到蝦猴,便用重鹽和調味料將其醃漬、保存、下飯,無怪乎當地有一句俗語:「一隻蝦猴配三碗粥」,後來生活漸漸富裕,演變成用油炸料理,增添香酥口感,也吸引各地旅人來一嚐。另外,還有另一道傳統小吃—「芋丸」。彰化在過去種植許多芋頭,但因生產過剩,居民便將其切成條狀、加上太白粉、包入豬肉、蒸成丸狀,就這樣成了一道美味點心。

最後謎底揭曉:鹿港為什麼叫做鹿港, 不叫「雞港」或「牛港」呢? 其實說法不只一種,有一個說法是鹿港舊稱「鹿仔港」,在早期漢人尚未大量遷入前,這裡是平埔族的獵場,鹿群出沒,因此就這樣被稱作「鹿港」了;也有人說,是因為地區長的像鹿的形狀;甚至有人說在清領時期,這裡是米穀的集散地,而存放稻穀的倉庫又稱為「鹿」,之後還有所謂的「鹿港米」一詞,可見當時的鹿港除了商業發展興盛,更是米穀的重要集散地!

坐牛車踩進海中

離鹿港不遠的海邊有個芳苑鄉,以養蚵聞名,然而讓他們打響名號的,不只是一顆顆肥美的海蚵,還有富傳統特色的「海中牛車」。在大家一般印象中,牛車通常出現在稻田裡,可是為什麼彰化卻有「海牛」呢?

圖片由芳苑地方文史工作者魏清水提供

圖片由芳苑地方文史工作者魏清水提供

原來,在過去物資匱乏的農業社會,住在潮間帶的先民生活往往是農漁並行,以多賺取一份收入,而牛車既可以下田耕作,亦能下水幫忙採蚵,便成為當地居民的好幫手。

圖片由芳苑地方文史工作者魏清水提供

圖片由芳苑地方文史工作者魏清水提供

退潮期間,坐在牛車上,看著廣闊蚵田在眼前一望無際,周遭的蚵農或者忙碌清理蚵殼,好讓蚵苗能找到一個適合的家來依附;或者細心整理蚵田,彎下身替牛穿上鞋子,深怕牠的腳會受傷而不方便行走,當你隨著牛車扎實而從容的步伐徘徊在淺水中時,一旁的招潮蟹趁著退潮的短暫時光紛紛探頭與你打招呼。乾淨單純的潮間帶生態是彰化沿海地帶重要的資產,自然與人文景觀的交錯碰撞,帶來最讓人難忘的漁村美景。

如今隨著時代更替,西部平原牛車幾已被機器全數取代,芳苑鄉的牛車採蚵景象可說是台灣僅存而珍貴的文化風景,值得遊客一訪,細細體會那個曾經單純而簡樸的年代。

騎自行車一窺花的故鄉

彰化的沿海地帶發展蚵田及海港貿易,內陸地區則以農業經濟作物聞名於世。談起台灣花卉,大家馬上聯想到的便是彰化田尾地區。騎著自行車,倘佯在美不勝收的田尾公路花園,花團錦簇的五彩繽紛映入眼簾,讓人不禁佩服農民種植花卉的精巧技藝。

照片由社團法人彰化縣田尾公路花園協會提供

圖片由社團法人彰化縣田尾公路花園協會提供

但田尾為什麼會發展花卉呢?在1960年代時,因為有人自外地帶來了許多不同的盆栽,而彰化的土壤與氣候條件都特別好,因此開始在當地栽植,漸漸形成一個花卉聚落,後來更透過當地政府和政策的支持推廣當地的花卉種植,就這樣彰化成為了台灣著名的花卉代表縣市。

照片由社團法人彰化縣田尾公路花園協會提供

圖片由社團法人彰化縣田尾公路花園協會提供

有別於其他縣市的花季多限定於某一月份,彰化的花海可是一年四季都不間斷,並且隨著季節變換呈現不同的顏色和風貌;另外,在夜晚你還能欣賞到獨有的電照菊花景觀,夜晚光照花是為了調節花期,發展到現在成為很大的特色景觀,夜晚乘著晚風,在黑暗的田間中忽然冒出一團一團似銀河的燈海,也是一番景致。來一趟田尾公路花園,沉浸於大自然的洗禮中,生命中的煩憂都被拋卻,單純感受那蓬勃動人的美,所有旅行意義在此刻皆得以彰顯。

看完文中介紹的三種方式玩彰化,是不是也想去重新看看這個地方了呢?找一個清閒的周末,走訪鹿港小鎮、芳苑蚵田、田尾花園吧。入住福泰彰化飯店,還可以得到免費腳踏車租借券,讓人在花海中悠然漫遊。

現在就出發去彰化吧!Let’s go anywhere

專題下則文章:

台灣人一窩蜂到觀光景點拍照打卡,但你真的了解旅行的意義嗎?


漫步台灣:

要走進一塊土地,除了了解當地生活,還需要走進她的歷史、氣味及生命裡… 又到了歲末年終的時候,許多上班族會趁著新年連假之際,安排旅遊放鬆,這樣短暫的假期,會有很多人選擇國內旅遊。我們希望給讀者有別於單純的景點介紹,讓大家去拍照打卡之外,更能為大家提供每一個地方深刻的歷史文化、氣味環境還有生命,讓大家不再是走馬看花,還能深刻體會到這個我們生長的土地。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