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從歐洲見聞到台北「聞見」,我決定帶領外國朋友從「台北的鼻子」開啟一段感官之旅

2015/06/24 ,

評論

換人

換人

換人

以學生身份交換歐洲生活日常,以紋身貼紙交換愛的故事、沙發。以分享會交換陶碗,以新聞交換Yahoo首頁。最深刻者,莫過以好奇交換不同自己。還在試驗未來能繼續換到什麼,最新代表作是將歐洲「見聞」轉化成台北「聞見」,完成帶領眾人以氣味認識一座城市的狂想。 Smells of Taipei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mellsoftaipei/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氣味若情書,這是我對台北的告白。陪伴著這座島嶼一起成長,我願意。

「現在,讓我們來聞這座城市的氣味。你,聞到了什麼?」對著所有異國臉孔,我問。

我在台灣台北。交換到無數歐洲見聞後,這一回,我回家了。

每一個出外遠行的靈魂,無論求學或工作,好似無形間都背著家在身上,稱為家者正是滋養我們長大的台灣。在歐洲求學的那些日子,我經由與外國人文化交流對話,以更多元的角度欣賞家鄉的力與美。島嶼風光與人情溫暖,無疑是這塊土地長大的孩子們的驕傲。然而,也是在深入體會歐洲對於文化、美學高度重視的價值觀後,深深以為我們在這方面的確做得還不夠好,還有好長的一段路要走。

世界是一本全書,翻完歐洲一大篇章後,我每天都在想以上的這一段路。藉由換人專欄的篇幅,我把歐洲的所見所聞,逐一如實地書寫下來。我的寫作初衷,是希望看見文章的每一雙眼眸,雖然不見得都有機會踏上異地,但我們能更清晰彼此的模樣。遠方的存在不是想像,認識,使我們累積多元的價值觀,學習包容並且看見差異。看見台灣的美,與美中不足。

回家以後,我想成為陪伴台灣走這一段路的人

我曾寫過一篇參加哥本哈根免費導覽(Free Tour)帶來的啓發,除了哥本哈根,我也參與過布拉格、柏林等歐洲各大城市的免費英語導覽。這些趣味與內涵兼具的無酬深度旅遊,是窮學生探索城市的直覺選擇。城市故事也不會因免費而大打折扣,反而,僅靠零星小費的無酬導覽,更無極限。歷史文化、生活樣貌….在這群城市說書人娓娓道來之下,更為生動有趣、親近友善。

Flip是我在布拉格時參加Free tour的說書人,他也是我遇過把城市故事說得最生動厲害的人|Photo Credit: 換人

驀然回首,我察覺居住近25年的台北艋舺,其實富含無盡的文化底藴,只是知己甚少。當年歐洲經驗,對我來說猶如靈感乍現。「我能不能為自己的出生地,策劃一場精心的免費導覽,作為家鄉的社會回饋?」然而,如果要做,是否就不只是仿效國外既有作法,而是創作出獨一無二的城市體驗?

 我的鼻子裡,有一座城市

有一天,我看見柯P競選台北市長時,發行的《台北調》專輯。望著封面,突然我的創意按門鈴了。腦海緊盯著封面裡的艋舺,竟如一抹鼻子的輪廓。於是,我找到了台北鼻子。

我在《台北調》專輯封面上,意外發現台北的鼻子|Photo Credit: 換人

對於這個發現我欣喜若狂,卻也不意外。「心中想什麼,就會看見什麼。」佛印與蘇東坡的故事映證在我身上,因為,我對嗅覺極度有感,每每接觸到一個新東西,我習慣先嗅聞感覺。每一個物件、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氣味,城市,也不例外。

龍山寺青草巷,艋舺四處芬芳。除了形狀像是台北的鼻子,也是台北最早開發之地。正巧,嗅覺也是人體發展最早的感官之一,只是我們很少注意開發嗅覺潛能。當我們還是嬰兒在母體時,嗅覺已慢慢開始發展、開始感覺。然而,我也深信,透過嗅覺感受,我們能擺脫視覺之於時空的過度影響,包含一直以來世人對艋舺的傲慢與偏見。

嗅聞感覺對我來說,一直有難以言喻的魅力與影響力|Photo Credit: 換人

於是,氣味成為此免費導覽的在地特色元素

「聞台北,艋舺味」,專頁命名為Smells of Taipei。導覽選擇從鼻子出發,我決定帶外國朋友聞這片土地,從鼻尖飄進我的家香。這趟感官之旅,鼻子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在龍山寺裡我們選擇聞香而非燒香,在青草巷裡我們的鼻子則直接靠近植物,透過老店傳人的熱情解說,瞭解植物對於身體的奧妙作用,傳達東方古老智慧之於生活的影響。同時,我們也一路從清朝、日據、民國,走過一趟歷史長廊。

參加氣味導覽的異香人們,拜訪龍山寺不燒香,僅從聞香體驗|Photo Credit: 換人

氣味導覽亦會拜訪青草巷,在地老店熱情帶瑞典Ronnie嗅聞左手香|Photo Credit: 換人

古書店亦是導覽拜訪風景之一,我們嗅聞象徵知識的氣味|Photo Credit: 換人

回想25年的生長記憶,梳理艋舺數百年的文化肌理,我選擇五種主調植物調香,個別代表不同場所與人物底藴精神︰依蘭依蘭是性工作者的成熟韻味,檸檬薄荷為擁有百草的青草巷延伸,龍艾藏於古書店的知識菁華,檀香是龍山寺的永恆化身,永久花則背負我希望社會能溶解對於街友偏見的期望。

它們綜合而生成艋舺的氣味,濃縮於一個紀念贈瓶,成就城市永恆記憶。我希望外國遊人參加完這場免費氣味導覽,能夠帶走特別的紀念品。把這份台北氣味禮物帶回國,告訴家鄉友人「這是老台北的氣味。」這是一趟氣味導覽,也是一場城市策展,同時它也更是一條由香氣建構的文化絲路,供說書人與聽眾文化交流。

逛市場恰巧路過的中藥行,老闆正和我們說起當歸命名的故事|Photo Credit: 換人

視覺大爆炸時代,百見不如一聞

「Rachel,謝謝你,聞完艋舺的氣味後,我覺得剛剛所有我們走過的風景,都再從腦海裡一一浮現出來,我覺得很不可思議。」一位參加過氣味導覽的女孩,結束後特別上前對我說。「更不可思議的是,其實我們抵達台北第一天就來過這裡了。但透過你的詮釋與解說,完全顛覆我們原先的理解與想像,以氣味深刻地重新認識、甚至愛上這座城市。」

聽到這席話當下我很感動。從來沒有想過,歐洲經驗有一天會成為我的養分。氣味導覽能將個人興趣與生長背景結合,以創意畫龍點睛,往城市實驗的方向邁進,我為擁有的一切感到幸運與珍惜。平日留給工作,每週星期六下午兩點,則把時間留給家鄉留給鼻子。

以自己生命經驗出發,向異香人們解說台灣的廟宇籤詩文化|Photo Credit: 換人

雖然每週只有一天,但我希望能盡自己的微薄渺小之力,喚醒更多台灣人對於這座島嶼文化底藴的重視。建立在地生態圈對我目前的經驗與能力來說猶然過早,但天賦與熱情,足以讓想像力成為社區創新的一枚加速器。有一天,真正落實在地文化與美學教育,「讓青年透過認識自己出生地、甚至能以多元語言介紹自己的家鄉,在台灣與世界的朋友溝通,培養多元文化觀點」,則是我最大的心願與理想。

「換人轉型為換氣」。曾經,我是位著迷於世界的探索者。現在,我想讓更多外國遊人為我的家鄉著迷。從歐洲見聞到台北聞見,我希望能透過城市香氣,和更多異香人分享家香的美好,以文字記錄下台灣人與外國人心中的台北味發表於專頁。不止艋舺,乃至於整座台北。有一天,真正匯集所有的Smells of Taipei

參加免費氣味英語導覽的異香人們,皆可獲得一艋舺「艋舺味」贈瓶留念。(Design: yichilin)|Photo Credit: 換人

氣味若情書,這是我對台北的告白。陪伴著這座島嶼一起成長,我願意。

Smells of Taipei首場免費英語導覽,2015.06.27 Sat 14:00 即將聞見:
1st smelling free tour in Mengjia

Photo Credit: Smells of Taipei

Photo Credit: Smells of Taipei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士範

專題下則文章:

逛膩動物園、101、故宮?真正值得一看的臺北風景,在地人告訴你



漫步台灣:

要走進一塊土地,除了了解當地生活,還需要走進她的歷史、氣味及生命裡… 又到了歲末年終的時候,許多上班族會趁著新年連假之際,安排旅遊放鬆,這樣短暫的假期,會有很多人選擇國內旅遊。我們希望給讀者有別於單純的景點介紹,讓大家去拍照打卡之外,更能為大家提供每一個地方深刻的歷史文化、氣味環境還有生命,讓大家不再是走馬看花,還能深刻體會到這個我們生長的土地。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