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記得黃色小鴨來台,有一陣子新聞媒體瘋狂報導,全民瘋黃色小鴨,似乎一到假日整個台灣有一半的人都在基隆港跟黃色小鴨拍照。十一、十二月是新社花海的花期,不管平日假日往新社的路上總是在塞車,臉書的動態也集中在某幾個地點打卡。
有沒有發覺,台灣人好像很容易一窩蜂地去做同一件事情,排隊美食或熱門景點,不管哪種食物或是什麼景點,只要有人一開頭接下來就成群結隊般的前往。有人說這是趕流行,現在流行什麼都要參一腳才算的上年輕,好像不這麼做就害怕被拋棄在時代尾端。但在管理學上這種情形被稱之為「羊群效應」,又稱從眾效應(The Effect of Sheep Flock)。羊群效應主要是說明經濟個體的從眾跟風心理,只要有一人開始帶頭,其他人就會一窩蜂的跟進。其實人類是群體動物,因為怕被孤立和排外,因此相互模仿是很正常的。
但撇除團體壓力後,選擇自己想要去的地方是不是一件困難的事呢?長期以來,我們總是看到朋友去了哪裡下次就決定去哪裡,但是有沒有問過自己真正想要去的地方是哪裡呢?整個大氛圍下的社會風氣曾幾何時是不是限制住了我們內心想要但卻遲遲不敢追求的東西呢?

Photo Credit: Moyan BrennCC BY 2.0
國外旅遊的風氣逐年來不斷提升,看著身旁朋友出國打卡,覺得自己也要飛出台灣才行;靜下心思考,出國的原因是什麼呢?或許我們對自己生長的土地都尚未熟悉就急著出走。每個人來說旅行的動機對都不同,有人單純想要走出自己的居住地,看看不同的風景;有人想要暫時逃離現實的一切,這些都可以成為出發的原因。如果不想要流於形式的旅行,或許可以從國內開始做為旅行的起點,參考一些小建議:

Photo Credit: Alan LevineCC BY 2.0
1.用心感受周遭:
不再是打卡拍照走馬看花的行程,讓自己的步調慢下來,感受身邊發生的事物和光景。即便是去過的地方,也因為心態的轉變而有不同的新體悟,也說不定因此有新的發現,讓旅程多一點思考,少一點倉促。
2.跟陌生人聊聊天:
旅程中一定會有遇到陌生人的時候,可能是某間店家的老闆,或是民宿的主人,這時候請不要吝嗇開口與他們談天,相信在對話之中會獲得意想不到的寶貴的經驗和資訊。

Photo Credit: Pedro Ribeiro SimõesCC BY 2.0
3.把握時間,多走多看:
別再窩在旅宿了!一趟好的旅行不一定要住在擁有高級設備的旅店,重要的是將時間好好運用在深度體驗當地風俗民情,去品嚐當地的小吃,在巷弄之間散步,精疲力竭後,回到旅宿只需要一張好床,就能讓你帶著滿滿的回憶進入夢鄉。
你對旅行的期待是什麼?為什麼非得要去某個地方?下次不妨先思考過後再出發,或許能夠帶給你更多的新想法,加深與你與旅程之間更緊密的連結,讓旅行不單單只是空間的遷移而是有了不同的意義。想好就出發吧!Let’s go anywhere!
專題下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