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拍攝這樣深具實驗性、亦不知終點何在的影片,對她來說,最困難的部分,是在觀念上的釐清,「不斷自我辯證,關於真實與虛構,還有我如何確立它還是在紀錄片的位置上,但是透過一個比較不傳統的方式,替自己找到一個新的可能性。」她笑說過程非常焦慮,但完成時有很純粹來自於創作的龐大快樂。
編按:2017高雄電影節的「世界首映:高雄拍」短片單元將於10/28開始陸續放映,而今年的「高雄拍」更薈萃電影、電視、廣告等資深編導入列、影帝影后共襄盛舉,獻上8部獨具風格的「高雄拍」短片。本系列文章將會分作3篇,介紹各部「高雄拍」的作品。
曾以《9月28日‧晴》榮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的導演應亮,在今年的「高雄拍」中帶來新作品《媽媽的口供》,轉譯自身流亡香港的生命經驗,以一場困難重重的家庭團聚,輻射出國族政治下難以承受之重。藍憶慈的《朵朵嫣紅》,以12歲女孩小靖在車禍中毫髮無傷,她堅強的獨自承受所有的不安。直到父親趕來醫院,她以為內心的不安與傷害能得到安慰,不料卻面臨生命更大的難題。這一夜,她似乎明白了什麼。許慧如的《臨時工》描述被棄置的工廠、打臨工的工人、以及城市邊緣圍牆邊上被層層塗抹的尋找工人圖文,他們不見容於主流的價值、美學,被修飾、被驅趕、擠壓到城市的最邊陲,骯髒卑微卻強烈鮮明,恰恰反映出「工」在社會階層的真實處境。
應亮《媽媽的口供》
台灣、香港|2017|DCP|Color|25min
「這是我的親身經歷。」應亮生命中的這趟旅行,也是發生在高雄,在聽說有「高雄拍」這樣的申請計劃後,他決定將這段經驗落實成影像創作。在撰寫短片劇本時,他逐漸產生長片的構思,最終決定將長、短片一次製作完成。雖有同樣的主題,但故事架構與敘事觀點大不同。他不諱言影片中有大半是自我投射,但為了不要完全變成他個人的生活複寫,他將主角設定為一對母女,「我希望傳達這樣的處境是很多人共同面對的。」
片中場景橫跨高雄、香港與四川,應亮表示「三地都非常重要」,透過不同地域呈現故事的前因與人物身份,以及三地的地緣政治關係,「想讓這個家庭團聚的故事,具有寓言的色彩。」短片中,母女會面最主要場景設定在高雄,「因為這裡是較邊緣的,比較配合流亡、第三地的身份,不像台北,政治符號很強烈。」他認為雖然故事有政治背景,但焦點還是在於家庭的感情,「因此選高雄是合適而且必然的。」
《媽媽的口供》短片是由母親的視角出發,在選角初期,應亮遭遇極大困難,除了檔期或健康問題,大半都是由於政治敏感因素而拒絕,他沒想到「非中國地區也很難,中港台都是。」最終他還是找來曾在《我還有話要說》合作過的盧卡諾(Festival del film Locarno)影后耐安,雖然耐安並非他最初的首選,「我老實跟她說,找人很困難,能不能在最後時刻來演這角色?她也答應了。事實證明,儘管耐安並非第一選擇,但是是一個理想的選角。」應亮認為她確實將自己變身成另外一個人,使人相當佩服,「我很高興看到她突破原來既定的表演習慣,給這部片靈魂,特別是短片。」
首次在台灣拍片,找尋合作劇組也讓應亮相當頭痛,尤其是短片加上長片的規模不小,但成本要低3倍、4倍,「我的電影需要比較強的獨立態度,原以為這樣的態度和創作力在台灣是常態,後來發現似乎不太是。」他發現台灣電影拍攝的成本甚至比香港高。經過了半年多,才很幸運找到「用力拍」電影公司,和這群專業的主創人員合作,花費15天將短片與長片順利拍攝完成,「所有人都在過程中有所收獲,互相得到學習機會,以及有種親密的合作記憶,非常良性的。」對此他不斷強調,「我真的很走運。」
藍憶慈 《朵朵嫣紅》
台灣│2017│DCP│Color│14min
一夜之間,一場車禍,與一個身體的遽變,12歲的女孩長大了。導演藍憶慈以溫柔目光凝視女孩的成長,在冷調的影像風格裡,少女幽微心事如血液般溫暖流動。
藍憶慈歷來的創作都與自身經歷有關,「當決定要寫什麼東西的時候,我的習慣就是回頭找。」她將印象深刻的車禍經驗與青春期結合,「我就是片中的這個妹妹。」而色調冷冽的場景、靜止不動的鏡頭、壓抑無言的表演,在在令人感受到一股難以喘息的氛圍,她認為「力道有時候會來自於『沈默』。」,選擇盡量不靠鏡頭運動或配樂輔助來為演員的表演推波助瀾,「除了演員之外,將其他東西都退到後面」,「我不確定是我刻意的,或是無意識的投射。」,她笑說這也可能是她「個人喜好」。
女主角找來12歲的汪采涵飾演,「試鏡時第一眼就覺得是她。」藍憶慈覺得她很有慧根,「不用說明太多,她好像就明白角色的內在。」拍攝期間,藍憶慈數次被汪采涵的表演感動,「會起雞皮疙瘩,有時甚至會鼻酸,可以完全感受到她的狀態。那些以前我經歷過的事情甚至會突然閃現。」飾演父親的陳以文,則是她去年看了電影《一路順風》,就希望能邀他演出。
影片篇幅雖然不長,但劇組在場景和美術方面下足功夫,前製籌備階段,藍憶慈和美術指導一起到許多急診室觀察,整理出各種急診室的符號,後來將原本是暖色調的義大醫院大刀改成冷色系。劇中不斷出現的「血」,也是努力土法煉鋼,才呈現出「血」在衣物上、臉上與手上的不同質地樣貌。令她難忘的的畫面,還有在影片片頭「朵朵嫣紅」背景裡不斷閃爍的紅色光芒,「那是意外拍到的。」她興奮描述當天的情景,當時正拍完車禍現場,收音師在收環境音,她閉上眼睛,就看到那紅色的光,「是救護車的燈光,在你眼睛裡面一閃一閃。我請攝影師閉上眼睛看,他也看到了,後來也拍到了。當時覺得可能會用上,只是不知道用在哪裡。」這是計劃之外的偶拾,用心去看,就看得見。
許慧如 《臨時工》
台灣│2017│DCP│Color│30min
許慧如跳脫傳統紀錄片框架,將她對高雄當下的觀察篩洗透析,以帶有實驗性質、充滿後設與辯證的拍攝方式,詩意呈現「工」在時代巨大變動下的處境,影片彌漫著末世般的荒涼氣味,有如一則警世寓言。影片前半段,許慧如請三位臨時工「扮演」臨時工,在廢墟中「工作」與「生活」。她形容這個過程像是一個培養皿,讓他們在裡面活出自己的樣子,「我們想看到比較本質的東西。把不要的東西都去除,把『真實』濃縮出來。」
令人倍感驚奇的是,毫無演出經驗的臨時工們,竟然在鏡頭前極為自在,「我想應該是因為他們的工作本身。」許慧如請他們做平常熟悉的事,也一樣付薪水,「他們本來每天就做不同的工作,當你給他們工作時,他就自在了。」她在拍攝過程中提供一些指令,臨時工們也會有所回應與反饋。比如便當買來後,請他們釘一張桌子,他們接著會自己找來椅子,「我很享受這樣的關係,就是有點五十五十,很微妙。也像是所謂導演跟演員的關係。有一部分是來自導演的意念,有一部分是從演員生活、生長背景跟脈絡裡來的。兩個東西碰撞在一起所產生的,就是這個作品最後的結果。」
三位臨時工,分別是一個男人、一個女人、一個年輕人,逐漸型塑出一個「家」的模糊樣貌,讓這部紀錄片的主題不僅是「工」,更談及「家」,「跟我以前的影片一樣,都會回到家的主題,到底『家』是什麼?」這並非許慧如刻意為之,但這空間似乎變成了臨時工們的烏托邦,「一個非常荒謬的場景,非常像家又不像家的地方。竟然在裡面有爸爸媽媽有小孩,好像互相得到一些慰藉,」影片後半段的主角,原是高雄拍片支援中心提供給她的協助人力,一聊之下發現對方以前也是做臨時工,便思考如何將他納入,「對我來說,拍片就是一直保持很開放的心態。」前後兩組人分別在不同時間的同個空間裡活動,產生相當奇異的火花,「這些事情就是一直很有機地發展著。」她笑說自己心臟很大顆,「因為不知道接下來會走到哪裡?」
拍攝過程中,她也意識到有越來越多的彼此呼應,讓她忍不住思考,「這些是巧合嗎?還是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彼此沒有關聯的四個人,身上竟然有共通的東西:階級、貧窮、無法跳脫的宿命,她為此感到悲傷,「當每個人以為自己還有能力去抵抗命運時,你不知道其實是沒有的,你本來就是一直在這命運裡被擺佈著,你就是被拋到那個位置上了。」
拍攝這樣深具實驗性、亦不知終點何在的影片,對她來說,最困難的部分,是在觀念上的釐清,「不斷自我辯證,關於真實與虛構,還有我如何確立它還是在紀錄片的位置上,但是透過一個比較不傳統的方式,替自己找到一個新的可能性。」她笑說過程非常焦慮,但完成時有很純粹來自於創作的龐大快樂。
影展資訊
名稱:2017高雄電影節-慾望之味
時間:2017/10/20-11/05
地點:高雄市總圖、MLD台鋁、高雄電影館、台北華山
詳情請點擊
責任編輯:曾傑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慾望之味】務實甘苦人(上):專訪《大佛普拉斯》導演黃信堯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