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兩岸牌」的失靈到「能源牌」的束縛,民進黨兩大神主牌路線遭受最嚴峻的挑戰,這恐怕是比丟掉幾個縣市長還更加動搖黨本的「價值之爭」。
2018年台灣激烈的九合一大選落幕,執政的民進黨丟掉7個縣市的執政權,在野的國民黨則在9個縣市翻盤,取得全國15個縣市的百里侯寶座,其中包括3個人口眾多的直轄市(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
此次大選,民進黨不僅失去掌控達20年的高雄市(原高雄縣區33年),也沒能守住執政13年的雲林縣;只當選6席縣市長的結果,讓身兼黨主席的總統蔡英文在選舉當晚宣布辭去主席職務。以黨內的權力結構來看,民進黨將何去何從?

猶如黨魂的兩大神主牌失效,比丟政權還危險
- 中國因素
由於民進黨選情緊繃,在競選期間不斷打出「中國因素」,包括中資介入選舉、境外勢力的網軍、某候選人當選就會把某地賣給中國之語,雖然這類的言詞在過往民進黨的選舉宣傳上並不罕見,但這次大選似乎特別失靈。
例如高雄市長候選人陳其邁、韓國瑜在選前舉行的世紀之辯,當論及經濟與觀光客議題時,陳其邁向韓國瑜拋出「九二共識」,韓國瑜以直球對決回應國民黨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立場。這樣的言論過去可說是南部的票房毒藥,但韓國瑜選情也未因此受到影響,最終開票大贏陳其邁15萬票。
再者是前總統馬英九11月7日在研討會上脫口而出「不排斥統一」之言,雖引起社會一陣譁然,黨籍候選人也紛紛切割,但很顯然沒有對選情造成廣泛衝擊。
由此可見,以往民進黨擅打的「兩岸牌」,並未在選舉中發酵。對比蔡英文先前至雲嘉地區輔選時所說:「用選票向親中勢力說NO」,隨著選舉結果出爐,恐怕也不宜輕易斷言選民的決定就叫作「親中」,那麼蔡英文又該如何面對她自己說的這句話?
- 非核家園
再來是選前另一件引起高度討論的政策:停建深澳電廠。由於民進黨長期主張「非核家園」,成為過往選舉的重要口號,然而行政院長賴清德拍板停建備受爭議的深澳電廠一案,也引起台灣能源穩定與否的討論。
在非核家園的前提下,綠能開發又尚未到達成熟階段,火力發電就成為替代選項,但停建深澳又可能影響往後的電力供應問題,還有揮之不去的陰霾空汙;其中的矛盾與衝突,是造成民進黨進退失據的主因。以公投結果來說,「以核養綠」的第16案獲得通過,也是選民向民進黨政府傳遞對能源是否穩定的疑慮,亦證實民進黨被「能源牌」緊箍咒給框住的事實。
從「兩岸牌」的失靈到「能源牌」的束縛,民進黨兩大神主牌路線遭受最嚴峻的挑戰,這恐怕是比丟掉幾個縣市長還更加動搖黨本的「價值之爭」。
被「新潮流」綁架的民進黨,是否被「撕票」了?
除了兩大神主牌不再靈驗之外,民進黨此次的大敗,黨內派系「新潮流」成為千夫所指。2006年民進黨全代會通過「解散派系」決議,但各勢力並沒有終結,而是轉往檯面下運作。
作為最大派系的新潮流,在2008年民進黨下野後逐漸成為黨機器的掌控者。該年的黨主席選舉,由無派系色彩的蔡英文勝出,背後即是新潮流的暗助與操盤,也因此新潮流在黨內話語權越來越大,甚至影響到公職選舉的提名佈局。
以這次的六都市長候選人來說,新潮流確實要承擔敗選的最大責任。新北市的蘇貞昌雖自立山頭成立「蘇系」,但長期與新潮流結盟為「新蘇系」。此次蘇貞昌會參選新北市長,也是新潮流大姐頭陳菊居中協調的結果;行政院長賴清德更替蘇貞昌在選前拔掉揮之不去的深澳電廠爭議,姑且不論能源政策,單就選舉考量來說,賴清德算是替蘇貞昌清掉戰場上的一顆大石。但無論如何,蘇貞昌在新北市的敗選,輔選的新潮流也要承擔相當責任。
再者是民進黨全力拉抬的高雄市長候選人陳其邁,他出身陳水扁系統的「正義連線」,且2006年派系名義解散後另組「一邊一國連線」,不過這次選舉也受到陳菊領軍的新潮流大力拉抬。但隨著選舉結果出爐,民進黨在高雄大敗15萬票的責任,與其說是陳其邁的失利,不如說是對主導輔選的陳菊系統一記重擊。
另外在民進黨基本盤強勢的台南市,本身無鮮明派系色彩的黃偉哲,在市長初選期間得到新潮流奧援,對抗「正國會」支持的陳亭妃。由於派系的整合問題,且面臨同樣出身綠營的許忠信、蘇煥智等人瓜分票源,加上烏雲罩頂的「大創案」,黃偉哲最終以不到4成的得票險勝國民黨提名的高思博,這樣的成績也是讓新潮流臉上無光。
而在其他縣市,彰化縣長魏明谷、雲林縣長李進勇等新潮流人馬都慘敗,也未能替民進黨保住上屆大勝的宜蘭縣,與其說是民進黨敗選,不如說是新潮流的慘敗。以民進黨內的勢力分布與過往的選舉文化來看,應不至於變成「黨內互打」的全內鬥局面,但「新潮流主導,新潮流扛責」的聲音理所當然會出現,這就會體現到接下來的黨務人事佈局。
蔡英文離去後,先由代理黨魁療傷幾個月再說
「選後黨主席下台」是民進黨傳統,1993年時任黨主席的許信良,在該年縣市長選舉喊出「執政過半」的勝選目標,最終民進黨全國總得票率突破4成,達到41.2%,但只贏得台北縣、宜蘭縣、新竹縣、台南縣與高雄縣等5個縣市的執政權,且丟掉屏東縣與彰化縣,許信良負起政治責任請辭下台。
即便是選得不錯、但與選前宣示目標有所落差,也難以留任民進黨主席,何況是這次在選前就喊出要力保過半縣市執政的蔡英文,丟掉7席百里侯不說,全國總得票率也跌破4成來到39.16%,比起2014年大掉8個百分點。
不僅蔡英文要打包走人,包括承認「黨在選戰策略上嚴重失誤」的秘書長洪耀福、選前喊出姚文智會勝選「我真的沒有跟你開玩笑」的副秘書長徐佳青等人,不是請辭就是面臨全面被撤換的處境,黨中央換血勢在必行。
依據《民進黨黨章》第15條之1規定總統兼任黨主席,蔡英文的黨主席任期原本到2020年5月,據《黨章》第15條規定:「主席出缺時,所餘任期未滿一年, 由中央執行委員互推一人代理;所餘任期超過一年,應擇期由全國黨員投票補選之。」
過去代理黨主席任期,短則1個月、長則4個月,因此民進黨接下來要舉行黨魁補選,時間點最有可能落在明(2019)年初。
在黨魁選舉之前,民進黨的代理黨主席職務將從中執委當中選擇一人出任,但放眼望去,中執會與中常會有輩份接掌黨務的人選都在此次敗選傷筋傷骨,如陳菊、陳明文等人。因此最有可能擔任代理主席的人選,應該就是派系色彩不明顯、黨內人緣頗佳的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

下屆黨主席:會是「桶箍」還是「儲君」?
由於許多民進黨縣市長不是連任失利就是任期屆滿,這些依《黨章》規定出任當然中執委與當然中常委的地方首長大幅換血,勢必會影響接下來的黨務走向,還要主導明年開始的立委與總統提名,新黨魁的任務與時間都相當緊迫。
下任黨魁的可能人選,也因選舉結果而重新洗牌。
正國會掌門人游錫堃,在手下大將林佳龍慘敗21萬票後聲勢重挫,加上派系內的陳歐珀未能在游錫堃故鄉宜蘭縣勝出,裡子、面子都沒保住。蘇貞昌雖然在新北市大輸侯友宜近30萬票,卻拿下87萬票,並沒有讓民進黨基本盤全面潰敗,且蘇系與新潮流的密切合作,不能排除新潮流有支持的可能,且賣力參選是有目共睹。
政府高層方面,陳菊原先是最有可能接任黨主席的人選,但高雄慘敗15萬票的結果,讓陳菊瞬間從名單上被剔除。行政院長賴清德在敗選第一時間向蔡英文請辭閣揆,對比2014年江宜樺下台擔起政治責任似乎理所當然,但眼下民進黨恐怕沒有其他一時之選可組閣,若賴清德最終留任,以這樣的施政期中考成績,也不太可能競選黨魁職務,在進退失據的條件下,最有可能選擇把重心擺在行政院。
若民進黨要有革新的氣象,新任黨主席就不能只是「桶箍型」的人物,否則蔡英文雖辭去黨主席,仍會是民進黨內的共主,整體權力結構即便重整,還是不會影響大方向的施政步調。因此,選個有「儲君格局」的黨主席,也成為一個極有可能的選項。
民進黨原本的接班梯次,最被看好的還是各路直轄市諸侯,賴清德的地位也是藉台南市長之職逐步累積起來。然而,原先接班順序也有一杯羹的林佳龍在台中慘敗,不論是2020年或2024年大選都提前出局,剛選上台南市長的黃偉哲也因慘勝而光環黯淡,放眼看去就只剩桃園市長鄭文燦。
由於過去排在鄭文燦之前的接班人選不是落馬就是重傷,讓在桃園市13個行政區全贏、風光連任的鄭文燦,一下子就成為接班順位最前面的「皇太子」。此時此刻的皇太子雖沒有太多施展的舞台,不過出身新潮流的鄭文燦,派系色彩相對較淡,加上有連任勝選的實績,其他派系似乎也沒有明確的反對理由,所以鄭文燦依然有機會提前上場接任黨魁。
但即便如此,無論新黨魁是蘇貞昌或鄭文燦,即便有「儲君格局」,要說蔡英文從2020年大選提前出局仍言之過早,畢竟離總統選舉還有一年多的時間,要看新黨魁與蔡英文的關係如何。但在國民黨「地方包圍中央」的情況下,民進黨未來的施政考驗將會相當嚴峻。

民進黨何去何從?答案可能在立法院
在失去多數縣市執政權後,民進黨接下來的發展重點將會聚焦在立法院黨團。目前立法院民進黨團,扣除正副院長蘇嘉全、蔡其昌、新當選台南市長的黃偉哲、辭職的姚文智後還有65席,而這些立委有可能是民進黨改變的機會。
細數近幾年行政院的爭議性政策,民進黨都有立委表達異議,如修改《勞基法》期間的林淑芬、在質詢台對賴清德嗆聲停建深澳的劉建國等,代表這群民進黨立委在政策面上是有可能發揮平衡與修正作用,而非一味的「黨意即我意」。
過去礙於蔡英文與賴清德光環,這些反對聲音不見得有辦法在黨內發酵,但經此大敗,黨政領導高層的意見分量勢必會動搖,而這個話語權的真空,就很有可能由這群立委順勢頂上,讓政策有更接地氣的機會。
由此觀之,未來立院黨團的自主性勢必會提高,畢竟民進黨過去有類似經驗,2008年丟掉政權時,就以僅僅27席立委力戰泛藍四分之三多數。民進黨能在2008年大敗後再站起來,相當程度上要歸功於立院黨團的高昂戰鬥力。
然而,民進黨接下來即將迎來的第一道挑戰,也跟立法院有關。
投入此屆選舉的現任立委,包括主動辭職的台北市姚文智、台中市盧秀燕,還有帶職參選並當選的彰化縣王惠美、台南市黃偉哲與金門縣楊鎮浯,他們所留下的空缺席次都將在明年初補選,民進黨尚在權力重整階段,這場硬仗實在沒有樂觀的本錢,若這五席當中唯二的綠營選區被攻破,有可能進一步打擊執政士氣。
國民黨花六年嚐到的敗局,民進黨用兩年就看到
2014年縣市長選舉國民黨雖大敗,但包括無黨籍的泛藍友軍,仍掌握了8個縣市的執政權,距離馬英九上台已有六年之久。但蔡英文政府上任僅兩年半,此番的選舉結果卻比2014年的國民黨還慘,連二、三十年未曾輸過的高雄也丟了。
一場地方選舉,把陳其邁、林佳龍、魏明谷、劉櫂豪等民進黨培養的中生代,甚至某些具有國家領導人潛在資格的人選,政治能量都消耗大半,短期之內恐怕難以彌補。面對一年多之後迎來的立委與總統改選、兩大神主牌失效,以及「新潮流一倒,民進黨就倒」的派系政治,都是民進黨在可預期的未來內難以跨越的障礙。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這一場台灣的期中選舉,向全世界傳遞了甚麼訊息?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