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不該將支持16案公投的人,都定位成無條件支持核電的人,相反的,正因為核電不受歡迎,所以公關話術才要包裝成養綠。
文:崔愫欣(16號公投反方辦事處發起人、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感謝這一段期間,每一位付出努力協助反核運動的人。
反核,不只是因為要擺脫核電的威脅與恐嚇,而是為了能開展新的能源政策,更是因為不能讓這些阻礙台灣重新思考經濟與產業模式的既得利益者,繼續主導台灣的能源未來,公投只是個開始,而不是結束,因為我們有更長期的工作要做。
在老舊核電即將開始除役(核一廠年底正式到期),核四燃料棒也開始逐批運出的此刻,是反核運動多年來好不容易有實質進展的一年,社會已經因核電反覆不斷的爭議浪費許多年,沒想到又再度面臨擁核公投的反挫。
一路走來,我們都很清楚核電幫始終未曾甘心,在體制內外都有過去的舊人舊勢力蠢蠢欲動,一有機會就要打擊非核目標,此次的「以核養綠」公投,是核電勢力最後、也是最大的反撲,是黎明前的黑暗。
為什麼說是最後的反撲?台灣三座老舊核電廠運轉已近40年期限,最後一座核三廠將於2025年除役,也就是說,2025年非核家園只是最基本的如期除役,並非提早退場,因此第16號公投案通過的效果有限,雖然刪除2025年的廢核期限條款,但目前核一、二廠已進入到期除役階段,在法律上無法逆轉,因此最大的影響是,位於屏東縣的核三廠可能會延役。
但核三廠緊鄰恆春活動斷層,就地質條件上來說並不適合延役以及在廠區內新建機組,需要重做地質與安全調查四到五年,而提出延役申請的評估時間將於明年到期,可以說幾乎是來不及了。
2025年的廢核夕陽條款,法律效力並不及於核四廠是否運轉,因為施工品質不佳、狀況連連的核四廠根本尚未完工,不是說啟動就可以用的,還必須由行政院編列600多億元的預算,重啟長達六、七年以上的工程,並進行工程安全檢查與試運轉,恐怕延宕十年都不保證可以安全商轉,到底能解決什麼電力問題?到時候台灣是否還需要這一座電廠都值得存疑?
擁核方明知實情如此,卻刻意不跟民眾說明清楚,媒體也未盡責分析這次公投沒有太多實質效益,因爲消極地取消廢核期限,與積極地推動核電興建,需要兩階段步驟,而為了要支持核四復活,擁核方已宣布接下來第二階段就是要推動「核四重啟公投」綁2020年大選。

「以核擋綠」,真的是台灣人要的嗎?
擁核公投背後這股反撲力量不可小覷,除了核電相關利益集團、工總商總大老、國民黨傳統馬江勢力的政治支持之外,還捲動了對現任民進黨政府不滿的廣大民怨,在公投連署攤上呼喊的口號並不是恢複核電,即使最厲害的廣告公司也知道,光靠核電是沒有吸引力的,直擊人心的是「反空污、反漲電價、反缺電」,對此有感的人都會駐足停留甚至簽下連署,擁核方利用並煽動民眾對空污的焦慮,不僅刻意將燃煤與燃氣混為一談,更誤導民眾以為使用核能會減少燃煤空污,卻不提自己主張的燃煤比例更高!
因此不少年輕朋友跟我們說,當時根本是搞不清楚才簽下了連署,甚至投票時也很多人聽了、看了許多Line群組的耳語、小抄,以為廢除核電要蓋同意票,各種不實資訊滿天飛舞,但這也正反映了一般人平日深藏心中的疑惑,沒有核電真的可行嗎?很多人並不清楚,核電早已不是無法取代的能源選項,去年核電佔比更低到只剩8%,而尚未完工的破舊核四根本無法啟動。
因為資訊的不對等,以及對於能源轉型的具體成果不清楚,以致民眾對於改革信心不足,這是我們該檢討之處,在能源社會教育上做得不夠,大多數民眾其實仍是支持非核減煤、再生能源與節能的政策方向,正因如此,我們不會將支持16案公投的人,都定位成無條件支持核電的人,相反的,正因為核電不受歡迎,所以公關話術才要包裝成養綠。
大眾照字面上來看,以為只是讓核電作為綠能的過渡,似乎比太快停下核電來得妥當、保險?民眾大多喜歡中庸、妥協之道,因此支持「以核養綠」似乎是合理的。但一般大眾幾乎難以接觸這些看起來專業的能源資訊,更不清楚「以核養綠」公投連署書上主張的其實只有恢複核電,與綠能及空污無關,也就是延役高風險的老舊核電廠與續建品質堪憂的核四廠,而擁核方主張的是核能就是綠能,排擠再生能源發展的空間,未來要提升核能到20%,根本是「以核擋綠」,這真的是台灣人要的嗎?
讓大家關心的動力,化作能源轉型行動
如今民進黨執政下的能源政策走向廢核減煤,這是環保運動長期倡議的目標,的確有其進步性,但在政策推動過程中跌跌撞撞,讓人不敢信任,又進一步退兩步,例如堅持要蓋深澳燃煤電廠,又不願為觀塘藻礁尋找替代方案,無視環團的建言與抗議,粗暴破壞環評精神,更讓外界大為反彈,做好做壞都以非核家園為名,這都是導致民意反感的因素。
但無論如何,反核運動再美好進步的訴求,都須成為具體可行的政策,才能讓民眾有信心,必須加速督促政府發展再生能源、提升能源效率、落實節能,並以天然氣作為轉型過渡期的能源,我們就可以同時做到廢核、減煤,使用乾淨、安全的能源,根本不必落入核電或燃煤二選一的假議題。
新能源未來的藍圖在前,但從沒有人說轉型很容易,正好相反,轉型是辛苦的、緩慢的,要扭轉既有體制的觀念非常困難,當中也會出現許多爭議與問題需要調整修正,但核電退場的同時踩到很多人的痛腳,再生能源進場的同時,也惹來很多資源競爭的煙硝戰,在台灣社會夾雜著激烈的政黨鬥爭,缺乏關於能源政策的公共討論,只有互相攻訐,而對於能源政策有不同面向憂慮的人,也分不清誰才是對的。
此次「以核擋綠」公投過關,的確讓我們很憂心,會讓好不容易有一些新進展的能源改革再度重挫倒退,但危機也能是轉機,希望在大眾重新聚焦能源選擇的同時,能釐清近來關於能源政策的誤解與流言,讓大家關心的動力化作能源轉型行動:
如果你支持減煤,請跟我們一起推動節能!
如果你關心空汙,請跟我們一起推動綠能!
如果你支持核電,請跟我們一起思考核廢的問題!

能源轉型若無社會由下到上的捲動與支持,也很難成功,我們對公投案的結果正面看待,在宣傳時間與經費有限、資訊不對等、對手不斷造謠抹黑的情形下,感謝有400萬堅定廢核的不同意票,這已經超過我們的預估,反核運動長達40年的歷史長河,向來對抗的就是經濟開發的主流派,從1980年代起只有電廠周邊的弱勢居民,到每年數萬人上街的支持者,從2013年全台20多萬人遊行,到2018年的400萬人,讓這些公民加入能源轉型的行動,這就是我們未來要努力的方向,也是我們還要繼續做的事情,下一次我們一定可以爭取到更多人的支持。
台灣已起步邁向非核減煤的能源轉型,而且成果可期,不該再走擁核燒煤的回頭路。在這關鍵的時刻,需要各位持續援手,讓多年來一路艱辛的反核運動可以星火再燃, 更重要的,是要告訴大家,這是一場舊的價值和新的價值觀之爭,我們必須跨越不同領域,團結起來面對下一階段的戰役,阻擋擁核方下一步恢復核電的企圖,讓台灣真正能走向無核低碳的新未來。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愛家公投通過後會怎樣?大法官「第748號解釋」還算數嗎?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